“杨子”和“麦琳”,父母式伴侣教科书

张德芬空间 2024-11-23 12:16:02

《再见爱人4》火了,收视率和讨论度创新高,被调侃为“华人春晚”,两个人物“功不可没”。

一个是杨子,一个麦琳。

杨子曾经在黄圣依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对她伸出援手,给了她满满安全感;

然而,随着杨子在节目中展现的那种无视规则,随意否定和打压伴侣的态度,让观众理解了,为什么黄圣依会说“感觉越来越“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歌手李行亮和妻子麦琳表面上琴瑟和鸣,妻子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丈夫,然而,自己却觉得委屈,并不快乐。

麦琳既喜欢为家庭省钱,又羡慕别人可以收到昂贵的礼物,既希望老公提供浪漫的情绪价值,又觉得老公不理解自己……

李行亮因为这些深感无力,甚至崩溃大哭。

对此,网友们毫不客气地说杨子“爹味儿十足”,而麦琳“妈味儿都溢出屏幕了”。

很显然,这不是两个积极的评价。

之所以两人的行为模式引起热烈讨论,或许是因为他们提醒并戳痛着我们的某个部分,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感受到:

渴望妻儿以他为尊,说教味甚浓的男人;过度付出,在琐碎和抱怨中迷失的女人……

甚至,我们自己也不小心走进了这样的困境。

虽然镜头下的真人秀不能完全当真,但或许能给我们一种启示:

“越位”的相处模式,往往就会成为破坏亲密关系的元凶。

“你懂什么,都听我的”

你听说过“爹系男友”吗?

这个在年轻人语境里流行的词汇,其实暴露了女性对另一半的期待。

靠谱、踏实、神通广大,像老父亲一样默默为你解决生活里的所有难题。

想想,有这样的另一半在身边,自己只要撒撒娇就好了,多么舒适!

《再见爱人》第一季里的老王,就有这样的特质。

踏实、勤奋、慷慨,能吃苦,行动派,节目中回忆两人的相处细节,能感受到他对朱雅琼浓浓的爱。

他会为初入行的伴侣铺好发展道路; 会耐心把石榴籽一粒粒剥下来,为她美容养颜; 甚至两人闹分手时,只要朱雅琼遇到困难,他都会出现。

就连身边不少朋友都说,老王这样大方实在的老公上哪里找。

也许年少时的朱雅琼,会把这样的周到视为浪漫;但是到了中年,她逐渐感受到了“爹系”的另一面,避免不了“爹味”。

老王虽不善言辞,但是语言刻薄,随时随地贬低朱雅琼,把对方当做不懂事的小孩:

指责她的音乐剧太幼稚;

领证那天说她穿得丑;

不断挑剔和指责背后,其实他傲慢的心理在作祟:

他享受着自己的安排和对方的顺从,因为这彰显了自己的权威和控制力。

如果说老王的“爹味”是无意识的,那么还有一类伴侣,他们言语里的“爹味”,是为了实在的利益。

电影《致命女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罗伯是一位事业有成的男性,他的妻子贝丝在家当全职太太,每天的任务就是料理丈夫的饮食起居。

贝丝曾经的梦想是当钢琴家,当她想重新捡起钢琴的时候,丈夫表示反对:

“弹钢琴?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够忙碌了,你还是把时间用在照顾家里吧。”

无论是贝丝穿了新裙子还是改变了发型,他都毫无察觉。他告诉贝丝,“听我的,你是一个很完美的妻子,现在这样很好。”

事实上,他只不过想控制局面,让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只有把妻子牢牢地控制在家庭主妇的位置上,他才可以安心工作,并且找其他的女人。

像罗伯这种说起事来头头是道、外表光鲜的男性,在一开始是具有迷惑性的。

他们经常在伴侣面前扮演那个引导者、主宰者的角色,要求伴侣放弃自己的个人意志,遵从家庭利益;

对伴侣表示出浓厚的爱意,并且要求伴侣听他们的,按照他们的意志去行事。

不少女性在关系之初会容易被“他这是太爱我了”、“这充满男人味儿”的感受所迷惑。

然而正是他们内在的虚弱,才使他们需要夸大自己的能力去塑造一个伟岸的形象。

他们维系关系的法宝通常是,通过贬低打压对方,通过让对方能量逐渐萎靡,牢牢拴住对方。

生活里,我们常常因为缺乏安全感,陷入“爹味”伴侣的“陷阱”:

比如:

“你再也找不到比我更好的伴侣了”;

“你懂什么,头发长见识短”;

“你出去能找到什么好工作?算了吧!”这种话就会让很多家庭主妇丧失踏出家门的勇气。

和“爹味”伴侣相处久了,一方面在生活上或者经济上会越来越依赖对方,另一方面,会感觉因为长期歪曲的打压,变得不自信,不敢踏出自己的舒适区。

“除了他,再也没有人对我这么好了吧。”

然而独立的个体内在压抑的需求却是真实的,会因为丧失话语权、自由感而感到压抑、痛苦。

随着关系的加深和我们本身的成长,这种权利不对等的关系模式,很容易走向破灭,两败俱伤。

“我都是为了你好”

如果说很多男性对自己的“爹味”缺乏察觉,“妈味”则是大部分女性自己都不愿意接受的一个评价。

节目前几期里,麦琳还被调侃“来恋综的吧”,随后她的“体贴”就让人感到不适:

李行亮说不想吃水果,她说应该多吃,对方无奈地吃了;

她不断打断李行亮弹吉他,询问各种小事;

采访时李的衣服不合适,麦琳第一反应是蹲下来给他整理衣服;

这种“操心”还延续到了其他人身上。

麦琳做导游的一天,因为资金紧张,不让刘爽买烟,对方说自己可以不吃早餐省钱。

麦琳立刻不停追问:“怎么可以不吃早饭却要抽烟的呢?”

这一幕像极了强制要求孩子穿秋裤,吃青菜的“老母亲”;

然而对方是成年人,无视对方的真实需求,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思做,这样的关心,除了提醒外,更会让人有一丝“管教”的意味。

麦琳说“亮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然而对方的表情却让人玩味,张泉灵最后直言这一对的关系,更像“母子关系”。

我们常说“妈味”,这不仅指的是外形,更多的指的是一个人喜欢碎碎叨叨,在细微处耗费太多精力,陷在一面付出一面抱怨泥潭里的状态。

麦琳的困境,在婚姻中其实很常见。

我见过有的妻子给出差丈夫打电话,从行李的准备,到出差地的天气,再叮嘱航班时间,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还有很多女性长辈对另一半的关心语言,

“早饭不吃不行,对身体不好”; “淋雨了得赶紧洗澡,不然很容易感冒”;

而年轻女性则更希望对方改变,

“他怎么就不能改改熬夜打游戏的毛病呢?对身体多不好!”

如果说,一方乐于付出,另外一方乐于享受,那倒是琴瑟相和。

然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充满付出感的女性和对抱怨无限反感的伴侣,费力不讨好,这样“不被看见”的结果让人心疼。

为什么会这样呢?

换个场景感受一下就知道了,年少时,我们对妈妈不厌其烦的叮嘱和管教是什么反应?

开始是被关心的感动,次数多了,就变成:

“能不能少管我”;

“别再说了我知道了”……

说到底,“妈味”的互动背后,是一方想要“越界”,侵入另一方的个人空间,指导你的行动,这里面带有浓浓的“控制感”,很容易剥夺他人的人生体验。

当然,两个人的相处模式是共同培养的,并不单是一方的责任。

拥有过强付出感的人,或许由于成长经历的原因,未曾被无条件地疼爱过,包容过,往往自我内在价值较低。

加上长期以来社会对贤妻良母的歌颂和捆绑,会不自觉地用自我牺牲式的方式,付出过多,未能做好自我关怀。

反倒是不断期望对方能够看见自己的付出,并作出符合自我期望的回馈。

实质上,这本身就是一种奢望。

一个人不够爱自己,谁还能更懂你,心疼你?

还有一个不易觉察的动机是,当我们付出很多,在道德上占领制高点的时候,无形中像对方传达了一个信号:

“你得听我的,否则就是没良心的坏人”。

而反过来看被照顾的一方,表面上看在婚姻当中得到了实际利益,但是,由于长期被能力弱化,剥夺做决定或者自由探索的机会,会感受到“情感窒息”。

关系是需要平衡的。享受照顾的人或许没有意识到,付出多的人并非毫无需求,她期盼的,有可能是经济回馈,也有可能是情绪价值。

她在渴望被看见和被欣赏。

当然,对于很多人而言,其实他是懂的,真相是:

他不需要付出很多就可以维系关系了。

“父母式”的伴侣,阻碍了我们成长

我们能发现,“爹味”“妈味”相处模式不同,本质却是一致的:

他们都是以爱为名义,在越界干涉和破坏他人的主体性,弱化对方能量,以达到控制对方,维系关系的目的。

要想打破这种格局,仅仅依靠对方的良知或者道德谴责是不够的,核心还在于双方的价值匹配。需要通过双方能量的调整去重新建立平衡。

处于弱势的一方,一方面需要通过提升自己的社会和家庭资源,去争取话语权。

比方说,健身提升个人形象;赚钱保证自己的经济地位,去实践,提升自己。通过拿回对生活的掌控感找回自信。

另一方面也需要回到内在,去提升自己的心理能量。

我们所说的价值匹配,更重要的是一种内在精神力量的匹配。

当你做好自我关怀,优先照顾心疼好自己,把自己当公主一样爱护的时候,力量感会起来。

当然,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也很重要,在感觉到不被尊重的时候,反击也是需要的。

比如黄圣依在节目中有了比以往更多更深刻的表达,杨子是有所触动的,他发现妻子并没有如往常一样,那样去配合自己,而是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这对双方关系的链接是有益处的。

对于处于强势的一方来说,需要严守边界,尊重对方。

这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突破的事情。因为对这样的人而言,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很多靠控制他人来获取能量。

或许,我们同样需要尝试把心回到自己身上来,做好自我关怀,选择合适的方式滋养自己。

比方说播放喜欢的音乐,泡个澡,出去在大自然中欣赏美景,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等等。

当你的心渐渐沉浸在美好的事物当中时,耗在其他人身上的能量就会减少。

同时,也需要信任身边人,把学习和犯错的权利交给对方,让对方有机会成长,也可以真正解放自己。

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毕竟,爱满自溢,只有好好爱自己,我们才有能力给出对方真正需要的爱。

*本文由茗荷与张德芬空间主笔团共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kiwi

编辑丨李小豆

副主编|花花

总编|康蕾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