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汽车市场上,德国无疑是有名的汽车大国,世界三大豪车品牌BBA都是出自德国,就在最近德国汽车业陷入困境的消息传来,甚至德国老牌汽车零配件巨头博世宣布要裁员超五千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德国汽车业陷入困境?据财联社的报道,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表示,计划在未来几年裁减汽车部门多达5500个工作岗位,这是德国汽车业遭遇逆风的又一个迹象。
博世发言人声称,该公司将在全球裁员5500人,其中将在德国裁减3800个岗位。该发言人称:“汽车行业正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竞争和价格压力持续加剧,以及向电动汽车的过渡速度慢于预期。”
据悉,其中约3500人的裁员将在2027年底前完成,将涉及开发智能驾驶技术以及集中式车辆软件的部门。博世指出,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像最初预期的那样推进,目前,许多汽车制造商正在推迟或放弃这一业务领域的项目,作为零部件供应商,公司的业务遭受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裁员仍处于计划阶段,最终数字必须与员工代表达成一致,并以公司所说的对社会负责的方式执行。
按收入计算,博世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供应商。它的零部件几乎遍布全球运营的15亿辆汽车中。从火花塞到自动驾驶软件,博世生产各种产品,并在新技术上进行了大量投资。
博世在全球拥有约42.9万名员工,约有23万人在汽车部门工作。除了作为汽车行业供应商的业务外,博世还生产工厂和建筑设备以及一系列产品的软件,包括工业锅炉和废热回收系统,视频安全系统和电动工具。
二、博世裁员超五千人到底怎么了?
德国汽车工业长期以来一直是该国经济的支柱之一,以其卓越的工程技术、高质量的产品以及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闻名于世。然而最近几年,德国汽车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知名零部件供应商博世裁员超过五千人的现象,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
首先,德国当前的汽车业困境,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和消费结构的改变,燃油车的需求在欧洲市场持续下滑。与此同时,各国为了支持环保纷纷出台限制燃油车销售和提高电动车市场份额的政策。这一系列的政策导向和市场变化,使得德国传统车企不得不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政策要求和市场趋势。然而,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德国汽车业在面临新能源转型的同时,还面临着整体市场的衰退。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德国车企的依赖度逐渐降低,而中国电动车品牌的迅速崛起,更是加剧了全球市场的竞争。这种双重压力,使得德国汽车业陷入了阵痛期。
其次,当前正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的优势正在转移,原先燃油车市场德国占据绝对优势的发动机、底盘等技术,已经逐渐被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所取代。在燃油车时代,德国制造的发动机,从高性能涡轮增压发动机到高效节能的柴油发动机,技术独步全球,是汽车动力与品质的象征;其底盘调校更是融合机械工程与操控美学,赋予车辆卓越行驶质感。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三电” 改变了游戏规则。
电池技术关乎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充电速度与安全性能,如今亚洲国家尤其是中日韩在锂电池研发、生产规模上占据领先,宁德时代等企业成为全球电池供应链的关键力量,德国车企在电池供应上不得不依赖外部合作或奋起直追开展自主研发;电机决定车辆动力输出特性与效率,电控系统则把控电池与电机协同工作、优化车辆能量管理,在这些新兴技术领域,美国科技企业与亚洲创新势力凭借电子信息技术优势、科研投入力度,抢占先机。市场竞争优势从德国擅长的机械制造传统领域,转移到融合电子、材料、软件多学科交叉的 “三电” 板块,德国汽车业若不能快速弥补短板、突破技术瓶颈,在新能源赛道上只能望 “优” 兴叹,市场主导权悄然旁落。
第三,博世作为重要的汽车产业供应商,在汽车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必然也面临压力,裁员在所难免。博世在汽车零部件供应领域举足轻重,为全球车企提供诸如制动系统、燃油喷射系统、汽车电子等多元产品,与德国汽车品牌紧密捆绑,深度嵌入其产业链条。当德国汽车业整体遭受市场衰退、转型滞后冲击时,博世订单量锐减。传统燃油车零部件随着产量下滑,需求萎缩,而新能源汽车所需零部件虽有增长潜力,但博世在转型适配过程面临技术适配、产能调整难题。
第四,任何一个产业都不可能永远长期向好,科技持续进步,只有不断拥抱科技创新的产业,才能拥有持续的生命力,否则就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压力。德国汽车业辉煌历史铸就其深厚底蕴与骄傲资本,但在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汽车变革浪潮中,过往成就无法成为 “免死金牌”。科技创新在汽车产业从能源动力革新到驾驶方式智能化变革、再到车辆与外界互联互通拓展等维度全面渗透。从长期看,只有秉持创新精神,重塑技术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紧跟市场趋势,德国汽车业方能熬过寒冬,在全球汽车产业新生态中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