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汉杰就任冀热辽边区司令之后,本来就出现了防守区域过大且驻防分散、兵力严重不足等实际问题,蒋介石又在滦东战役后,把好不容易调到自己身边的老部队李弥部的第8军、第9军给如数调回徐州去了,自己又损失了两个交警部队四个团的兵力。防守力量更加薄弱,根本完不成蒋介石下达的打通沈阳至锦州间交通并恢复、维持之重任。而这个时候,东北的头头也换了,卫立煌出任东北行营副主任兼东北“剿总”司令长官,代替了陈诚。虽说是自己曾经的老上级,但未必有陈诚好说话。陈诚这个人,是被后人“骂坏”了的,在当时,国民党高层之中,恐怕他是为数不多能为蒋介石集团利益考虑的人。
范汉杰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还是拿出了一个让卫立煌、廖耀湘等人不会太尴尬的方案,“要官不要兵”,具体说来,就是让卫立煌把驻守沈阳的主力部队中,严重缺额的部队,士兵全部留下并分配到沈阳方面的部队中去。而锦州这边,只要“架子”(编制)和军官。兵员,由蒋介石从内地补充和在当地招募。这个方案很快便得到了卫立煌的认可。
当时,空运到锦州、山海关方面的“架子”及军官有:
1、新编第6军暂编第62师刘梓皋部,驻锦西。新编第6军是远征军王牌部队,但这个暂编第62师却是在东北新改编的部队,并于1948年2月,在法库地区被歼灭大部。师长刘梓皋是湖南安乡人,黄埔分校六期毕业。
2、第49军第26师张越群部,驻山海关。第49军是一支被中央军化了的东北军,第26师于1948年1月在新立屯被解放军歼灭。师长张越群是安徽桐城人,1907年生,黄埔六期毕业,曾任青年军团长,是中央嫡系将领。
3、第52军暂编第54师黄建镛部,驻兴城,后调塔山。这个军很厉害,前身就是当年长城抗战的第17军,但到了东北之后,就很拉胯了,下属各部除了遭受全歼、大部被歼命运之外,在1947年底的冬季攻势中,该军在公主屯被全歼。师长黄建镛此前任该军第25师副师长,在1946年10月的新开岭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过,后逃回。
4、第71军第88师黄文徽部,驻松山、高桥。这个第71军是中央嫡系部队,最有名的军长就是四平之战的陈明仁,而这个第88军也就是在四平战役中被歼灭的。师长黄文徽是湖南湘阴人,黄埔六期毕业。
为了这次整编,由沈阳总部的陆军训练处由廖耀湘兼处长,舒适存兼副处长并代处长,调锦州负责主持督训新编部队。南京陆军总部及美军顾问团负责督察。为了能在当地招收兵员,训练地方保安部队,委派国民党辽宁省政府委员贺奎到锦西设立辽西行署,兼任主任,准备成立新的师。但到辽沈战役开战时,也仅仅成立了一个保安总队,所招收兵员,更是少得可怜。
经过范汉杰等人的努力,虽然缺额严重,但四个军还是很快编制完成了,到1948年7月下旬,编制大致如下:
1、原有的第60军184师(原滇军潘朔端起义部队残部)整补到位。
2、第54军阙汉骞部,增设一个暂编第57师,为铁路警察部队改编而成,师长朱茂臻。这个人很有意思,是蒋介石老家奉化人,和蒋经国一起到苏联学习过,为逃避战败之责,竟然当众背起自己的家世来。
3、将原第52军暂编第54师、原第71军第88师以及成立不久的暂编第55师编为新编第8军,归第6兵团指挥。沈向奎任军长,沈向奎是福建诏安人,1905年生,黄埔四期毕业,此前任第14军83师师长。他是卫立煌的亲信将领。
4、将原第49军第26师和暂编第60师、暂编第50师编为新编第5军,旋改称第86军,刘云瀚任军长。刘是江西大庾人,1910年生,黄埔七期毕业,曾任第11军参谋长、军委会政治部办公厅副主任、第六战区副参谋长、远征军长官部副参谋长、第11师师长,妥妥的陈诚系嫡系将领。
范汉杰扩军,看似成效不小,然而,问题也接踵而来,一是部队编制仍然不足;二是武器装备没有配备到位;三是新兵训练不足;四是一下子成立了这么多部队,而且将领大多来自中央嫡系各派,他们能好好地听卢浚泉这个出身杂牌军,且战功、资历并不突出,而是靠他侄子卢汉的关系上任的兵团司令的吗?他们会好好听范汉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