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侠说科技
一周前,科技巨头苹果宣布其最新操作系统IOS18将直接集成OpAI的ChatGPT技术,这一重磅消息立刻在资本市场引发轩然大波,股价飙升超过7%,苹果再次稳坐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
Apple Intelligence此次推出的AI功能虽然看似琐碎,如AI表情符号、智能摘要和转录、优先通知等,却无不透露出苹果的实用主义与谨慎态度。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新功能仅限于iPhone 15 Pro和15 Pro Max,以及配备M1或更新芯片的iPad和Mac使用。
这意味着,全球数亿台苹果设备用户将无法享受到这些AI带来的便利,哪怕是最新款的iPhone 15也无缘体验。这是为什么?难道这是库克巧妙设计的“疯狂暗示”,意在催促消费者升级新设备?还是苹果在AI技术的推广上仍有所保留?今天,我们不妨来深入的探讨一番。
用户隐私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如果你对乔布斯还有印象的话,相信你一定知道,乔布斯对隐私的捍卫有着近乎执着的坚持,他曾斩钉截铁地表示:“我们对隐私的尊重,与硅谷中那些漠视隐私的同行们截然不同。”而这一观点,在苹果公司的后续发展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十四年前,当智能手机刚刚兴起,各种应用纷纷涌现时,乔布斯便敏锐地察觉到了位置数据可能带来的隐私隐患。他坚决主张,任何应用想要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都必须事先征得用户的明确同意。这一做法在当时或许显得有些保守,甚至被一些人嘲笑为“守旧”,但乔布斯却坚信这是对用户隐私的尊重与保护。
如今,十四年过去了,苹果依然坚守着这一初心。在开发者大会上,苹果高管们自豪地宣布:“我们不会让你为了使用AI功能,就不得不将你的个人数据交给云端服务器。我们的AI,是在你的设备上直接运行的。”这一做法,无疑是对当前市面上众多依赖云端计算的AI产品的有力挑战。
想象一下,当你使用ChatGPT、Midjourney或者Photoshop的AI功能时,你的设备其实并没有做多少实际工作,所有的数据都被传送到了遥远的云端服务器进行处理。而在这个过程中,你的隐私数据可能会面临被泄露、被滥用的风险。而苹果则通过在其设备上直接处理AI任务的方式,彻底杜绝了这一隐患。
苹果的这种做法,被业内称为“终端AI”。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创新,更是一种对用户隐私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在苹果看来,个人数据是用户的私人财产,不应该被轻易地交给第三方进行处理。因此,他们通过将AI技术深度集成到iPhone、iPad和Mac等设备中,让用户能够在享受智能服务的同时,保持对个人数据的掌控。
当然,苹果并非第一个提出“终端AI”概念的公司。高通、微软等科技巨头也在积极探索这一领域。但苹果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始终将用户的隐私放在首位,将技术创新与隐私保护完美结合。
乔布斯曾说:“创新是区别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唯一标准。”而苹果在隐私保护方面的创新,无疑让他们成为了这一领域的领导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尊重用户、保护隐私。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苹果能够继续秉持这一初心,为我们带来更多既智能又安全的产品和服务。
硬件的限制抛出一个问题:倘若苹果舍弃云端,将AI的计算与运行全权交付给手机,那么,苹果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与困境?
答案应该是呼之欲出的!一部手机,无论其外观多么华丽,功能多么丰富,其核心依然是那一颗颗微小的芯片,那一块块珍贵的内存。它们如同手机的心脏与血脉,为每一个app、每一个功能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因此,当苹果想要让AI在手机端自由驰骋时,他们不得不思考,CPU的计算能力要多高,运存内存的空间究竟需要多大才能够支撑AI完美的运行,而这很明显的触及到了硬件的限制。
CPU,作为手机的运算大脑,其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AI能否在手机端流畅运行。然而,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对计算能力的需求也在呈指数级增长。这就好比一个贪吃的孩子,永远无法满足其日益增长的胃口。
因此,对于苹果而言,如何让CPU在保持低功耗的同时,又能提供足够的计算能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内存,则是手机的另一大瓶颈。当AI模型在本地运行时,它们需要占用大量的内存空间。
这就好比一个拥挤的房间,如果房间太小,就无法容纳更多的人或物。因此,对于苹果而言,如何在有限的内存空间内,实现AI模型的高效存储与运行,同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苹果并非没有尝试过突破这些限制。自2017年起,苹果就开始在iPhone中引入NPU(神经处理单元),以提升手机的AI处理能力。然而,即使是最新的iPhone15Promax,其NPU虽然强大,但内存却仅有6GB,远远无法满足Apple Intelligence所需的8GB内存。
这就意味着,即使是最新的iPhone15Promax,或许也无法完全发挥出Apple Intelligence的全部功能。那么,我们真的无法在手机端实现AI的自由运行吗?或许,真的没有可能。
曾经,有一些技术爱好者,他们通过逆向工程的方式,成功让一些本应在高端硬件上运行的AI功能,在低端硬件上得以实现。虽然这种方法看似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出路,但无奈的是,这个方法存在着种种缺陷。
比如搜索功能的时间滞后、图像生成功能的崩溃等,虽然它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向。但是,如此糟糕的情况必然影响到使用体验,而糟糕的使用体验,苹果会允许它出现在自家的产品身上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想要体验Apple Intelligence,可能真的只有买入新品iPhone16了。
iPhone 16,就能玩转苹果AI?一位知名记者提出了尖锐的质疑,他直言不讳地指出:“通过深入剖析,我们可以发现,那些令人眼前一亮的生成式AI功能,恐怕无法在iPhone 15 Pro Max上实现本地化运行,甚至未来的iPhone 16 Pro Max也可能面临同样的挑战。”
他进一步解释道:“这些功能看起来更像是其他手机已经具备的基本功能,或是类似于某些设备在没有神经处理单元(NPU)的情况下勉强运行的功能。”
这番言论并非空穴来风,因为从硬件配置上来看,iPhone 15 Pro Max虽然拥有不俗的2GB-4GB内存,但其NPU的处理速度仅为35 TOPS(每秒万亿次操作)。相比之下,英伟达的消费级显卡GeForce RTX GPU所提供的AI性能高达1300 TOPS,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面对这样的硬件限制,苹果若想在消费者设备上直接运行AI功能,恐怕只能依赖于更为简化、轻量级的AI模型。然而,这样的模型在功能丰富度和性能上难免会打折扣。此外,厂商在研发设备上运行AI功能时,还需考虑消费者的负担问题。毕竟,一台高性能的消费者级设备,其售价与成本之间的平衡是厂商必须权衡的因素。
市场上,专为AI设计的高性能显卡如英伟达的H200,每张价格高达数万美元。这些显卡为服务器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云端发起的各种AI计算请求。然而,这样的价格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的。因此,要在消费者级设备上实现AI功能的全面运行,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苹果似乎并未因此放弃在AI领域的探索,苹果与OpenAI的接触的事相信大家也略有耳闻了,尽管这一举动遭到了马斯克的讽刺与质疑,但苹果似乎并未因此动摇。或许,这正是乔布斯当年所说的那句话的体现:“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在苹果看来,无论是否使用ChatGPT这样的AI技术,选择权始终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想象一下,未来的某一天,当你向Siri提出一个它无法回答的问题时,Siri或许会建议你切换到ChatGPT来获取答案。这样,你不仅可以分享自己的数据,还能探索更多未知的创作和可能性。当然,如果ChatGPT出现了所谓的“幻觉”问题,责任也将由它自身承担,而非苹果。
对于苹果来说,逐步推出AI功能或许也是一种策略。这样做既可以降低AI安全争议和风险,又能逐步引导消费者认识到AI技术的价值。毕竟,在科技巨头的生成式AI竞赛中,已经出现了不少“翻车”案例。例如,谷歌曾尝试将AI技术应用于搜索功能,结果却出现了建议用户在披萨上涂胶水这样的荒诞结果。
随着Apple Intelligence的推出,或许会有更多消费者开始考虑升级自己的硬件设备。然而,关于iPhone 16是否能支持全部的苹果AI功能,或是这些功能是否会成为Pro系列的专属卖点,目前仍是未知数。我们期待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苹果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