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那动荡不安摇摇欲坠的时代中,有四人用他们的肩膀支撑起了支离破碎的大清。晚清四大中兴之臣,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都相继离世。
只留下年纪最小的张之洞,可以说与前面的三位不同的是张之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臣,凭借文臣的身份位列四大中兴之臣之一,足以看出张之洞的能力。张之洞的一生为了大清的江山鞠躬尽瘁,但最后却落得一个抑郁而终的下场,让人可叹又可惜。
一、临终托孤光绪三十四年,对于整个大清都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在同年年底,张之洞被慈禧太后紧急召见,当张之洞赶到养心殿的时候,养心殿站满了人。
看着当朝重臣还有醇亲王载沣都齐聚一堂,张之洞的心中忽然有了一个不好的感觉。这时就听慈禧太后说到:光绪皇帝病入膏肓,就快要不行了。光绪无子,此次会议的原因就不用说了就是选择下一任继任人,不过对于这人选张之洞等人也是早就知道了。
当慈禧说出让醇亲王之子溥仪当下一任皇帝的时候,大家也没有什么惊讶之情。值得一说的是今天在养心殿议事的应该都是当朝重臣,但是却少了两个人,一个是袁世凯,另一个则是庆亲王奕劻,奕劻不在也还是很正常的,毕竟他能力平庸,还贪图享乐做出不少不利于大清的事情。
但袁世凯不在就有一些疑惑了,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他被忌惮,不受重用。就在此时慈禧又发话了,她询问应该给身为天子之父的载沣什么职位,毕竟溥仪此时才只有三岁。
慈禧最后将监国与摄政王的头衔都给了载沣。在这不得不说一句的是,先不说载沣的年轻就单单是能力就不足以能支撑起这支离破碎的大清。张之洞即使知道,但怎么说他也是臣,此时的张之洞只能是祈祷载沣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第一张之洞年纪也大了,其次在当前局势之下,谁也不能保证会发生什么。张之洞只能是尽力来维持大清的局势。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慈禧托孤不久后光绪就逝世了第二天慈禧也跟着去了。
一时间两位顶梁柱的逝世,让整个大清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此时位高权重的张之洞不得不站出来主持大局,平定局势。在这不得不时候一句,若是载沣能在早期就一直重用张之洞,或许还能延长大清几年的国祚。
二、无可奈何朝中在慈禧驾崩后就像是丧失了主心骨,竟然还有人出馊主意,要在这皇权更替的混乱时刻从地方调兵,来保护紫禁城,皇宫与皇帝被大军包围所带来的是安心还是不安可想而知。
张之洞的仕途还是很坎坷的,因为他的性格与为人导致他与许多人都不和。当然与慈禧身边的红人袁世凯也是如此,不过在此时还有一人更加地痛恨袁世凯他就是载沣。
后世对于载沣不喜袁世凯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当年袁世凯背叛了光绪帝,还有的是说是因为袁世凯抢了载沣的恩宠。
以至于载沣在得到权力后第一件事就是处理袁世凯,即使是在今天看来这也是一件不理智的事情。但此时的载沣年轻气盛,他不仅想要处理袁世凯竟然还想要杀了袁世凯。
即使是对袁世凯的作风不喜的张之洞也不由的感慨,看着载沣的蛮横张之洞难免为自己今后的处境而感到可悲。
“主少国疑,不可轻于诛戮大臣。”其实对于张之洞的这一句劝说,载沣是没有怎么听进去的,后世有的说当年载沣之所以放过袁世凯,是因为这一位惧内的摄政王,他的福晋插手才让载沣放弃杀袁世凯。
其实在此时载沣与张之洞两人之间就已经存在间隙了,载沣是一心想要将袁世凯除掉的,但张之洞却是直接站到了他的对立面,张之洞毕竟是四朝老臣,对于他的意见,朝臣中许多人都是附议的。
在此时张之洞就已经开始对载沣失去信心,在与身边亲信的谈话中,张之洞言语中都是对载沣自负的不满,自小受到儒家思想教育的张之洞,向来是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
面对当前的局势张之洞是十分地揪心的,内忧外患,还有一位能力平庸,但心比天高的摄政王,之后的一件事让张之洞彻底的心灰意冷。
在这不得不说的是,外戚干政对于朝局的影响是巨大的。大清几乎是从未有过外戚干政的现象,这边临了了载沣要来一次。
三、不意闻亡国之音只能说早期张之洞的担忧是很有道理的,在袁世凯避其锋芒后,整个朝局都落入了满清权贵的手中,载沣此时确实是看不明白,大清都要覆灭了,你揽再多的权力又有什么用呢?
长期的积劳成疾,张之洞终于病倒了,对于自己的身体张之洞很是清楚,他觉得自己可能活不久了,但多年的忠君为国的教育让他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想为大清尽最后一份力。
在得知张之洞重病后,载沣很快就上门探望了,并且还带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津浦路督办大臣位置空缺他想要将自己的福晋娘家的一个后代长麓来担任这个位置上。
津浦线是中国继京汉铁路后第二条重要的铁路干线,可以说对于大清是十分重要的。而载沣所推荐的这个人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不仅只会享乐,并且在职位上贪赃枉法什么都干。
但张之洞也不能明说,于是就委婉地表示,此人的品行不端正,可能会引发舆论。但对于此载沣显然是不以为然当即就表示朝廷下达的命令,地方听从就可以了,他们怎么敢有不满之意。
看载沣执意如此张之洞不得不表示:“若是执意如此,恐会激起民变!”载沣听到民变两字后,大手一挥说道:“那又如何!大清有的是军队!”
看着载沣离去的背影,张之洞气急攻心竟呕出一大口鲜血,而后缓缓地说道:“不意闻亡国之音。”
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载沣的心中,用于保卫百姓的士兵竟然是用来对抗百姓的。为了一个贪官就要将刀对准百姓,载沣的傲慢与张狂让张之洞心死如灰。
结语张之洞此时对于大清对载沣是彻底地失去了信心,大清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生都在为挽救大清而努力的张之洞来说,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心死后即使是再多的药都挽回不了张之洞的生命。在张之洞弥留之际,他还是想要最后劝告载沣几句的,但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载沣根本就不愿意听他说话,这一位一心为国的老臣最后落得个郁郁而终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