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退出价格战,来自蓝天白云的底色。
如果故事开场时出现了一把枪,那么结尾一定会被打响。
宝马到底为何退出价格战?这是一个比较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然,最直接但片面的解答是宝马重新思考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战略,要通过调整产能与价格的方式,平衡销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
但结果没有这么简单,让我们回到价格战的一开始,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这时,就必须思考“特斯拉发起的降价,如何影响到燃油车的价格”?
价格战摧毁的到底是什么?
市场最初的价格战,是由特斯拉发起,但牵一发而动全身,随后有大批量的新能源竞品跟进。毕竟,在当时的时间节点,许多面市的电动车,基本就是靠着特斯拉的潜在用户群体转换而来,“不降价就将死”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于是就能看到许多原本定价在20万、甚至30万的产品,价格跌到了20万以内。
本来是新势力们的小打小闹,但经济迟滞的那几年,带有巨大不确定性的“恐慌”彻底撕开了整个市场的裂口,叠加价格战已经打到了主流消费市场,所有的品牌都开始面对一个问题,今天如果不降,那么到了明天友商就到家门口来抢人。停止价格战?不太现实,因为价格战让消费者彻底明白了“生产汽车的成本到底有多低”。
所以在价格战下,出现了比较滑稽的一幕,即车企们“一边吵架、一边打架”,虽都在指责价格战,但身体却根本停不下来。谈长期危害?那是长期才会发生的事,如果不加入,那么原地暴毙也不无可能。
从某种角度看,价格战是汽车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因为工业化的本质,就是生产出大量同质化的产品。拿大众的模块化生产来谈,这一套生产再组装的方法论就是工业化鼎盛的体现,其对汽车原有价格体系的摧毁甚至比福特流水线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这一招已经被国内车企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学了个七七八八。
这里需要提起注意的是,消费者买到更便宜的汽车,摧毁的不止有厂商的价格体系、产业链的利润体系,还有对汽车的整体认知,即汽车所代表的社会地位被击垮,更“恶劣”的或许是汽车完全向毫无乐趣的工具转变,以及汽车文化沙漠的形成。
很多汽车厂商或许已经发现,靠智能化或高性能来忽悠消费者完全忽悠不动了,消费者尝到低价的甜头后,根本不愿意听厂商讲故事。因为在我们眼里,所有的创新都是以配置来明码标价的,这对研发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宝马的子弹击中了何物?
这时,回到“宝马退出价格战”这一事件,那么真相已经浮出水面,即宝马汽车退出价格战,明面上在掀桌子,其实是要以品牌地位来调整汽车行业发展的节奏。
宝马退出价格战的威力当然没有这么大,但在宝马之后,是奔驰、奥迪以及更多合资品牌的一起跟进,而合资品牌集体退出价格战的后果是什么?是特价燃油车的“全面断供”。
虽然如今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看似平分秋色,但那是结合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数据一起计算,如果单看燃油车,尤其在燃油轿车领域,合资品牌依然是绝对领先的存在。注意,是绝对。
那么,到底何为“调整节奏”?它会进一步的划分赛道,让新能源汽车的无序扩张得到抑制,同时以“刮骨疗毒”的模式,让燃油车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燃油车是落后代表”,那是资本强行灌输给用户的概念,因为投资机构在稳固的燃油车领域及相关产业链很难入局。而经过了这几年的反思,用户基本趋于理性,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一款什么样的产品,这是去年乃至今年燃油车触底反弹的底层逻辑。
而从研发与生产成本上看,燃油车本身就不具备和新能源汽车硬刚的实力,但燃油车天生又带着品质与安全的光环,同时合资品牌需要通过更多地服务附加值来满足用户,拔高品牌调性,那么在价格上竞争,只会让燃油车深陷泥潭,最终迎来退市的局面,而此时退出价格战,则是从品牌全盘进行的考虑。
那么,以宝马为代表的合资品牌会如何切割赛道?汽车有文化看来,或许服务、品质、高端等话题会成为关键的助力,以价格反哺服务或是营销,让过去的“落后代表”演变成为“精致代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合资企业不会生产电动汽车或者插电混合动力式汽车,只是从明显的情况来看,仍然有超半数的用户倾向于购买燃油车,这是基于当下的用户需求与市场发展作出的决策。
从新能源的角度看,或者说从自主品牌的角度看,对于合资品牌退出价格战肯定是不愿意的,自主品牌真正害怕的不是合资品牌出现了新能源爆款,而是新能源市场无法得到无限的扩张,最终全面平替燃油车。
那么,是否就能对此悲观地进行判断?
其实不然,加速切割的赛道也会促使用户加速分流,新能源市场会经历一次短期的膨胀,迎来大量用脚投票的用户,而在这个过程中,新能源领域的价格战会愈演愈烈,与合资品牌的集体退市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某种角度来看,在“宝马退出价格战”的带领下,新能源消费者反而能够购买到更加便宜的产品。
从当下的市场环境看,这种切割当然极具必要性,价格战是以摧毁行业前景为前提而打响,有效地切割能够促使行业的加速洗牌,使整个产业链形成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可盈利的发展逻辑,如新能源及燃油车的零部件供应商或经销商可以重新调整策略来达到盈利的目标,这也能促使用户对汽车品类形成多元化认知,是对文化的重启,也是对同质化的降维打击。
宝马为何对中国汽车市场有深刻的判断?从企业发展的历史去看,宝马集团在中国生态环保、文化保护以及绿色公益上始终怀抱热情,并以连续11年在中国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这份专注,共同构成了宝马在中国的蓝天白云。
而在这时,枪终于响了。(汽车有文化 欧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