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毕业典礼,校长毛军发寄语毕业生,临别之际,给深大毕业生上了最后一课,引发全网热议。
毛军发校长先后在国防科技大、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读本硕博,在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博士后研究,先后获评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长江学者”,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担任相关领域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基础科学中心负责人以及 973 首席科学家、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微波分会主任委员,IEEE Fellow。
从毛军发校长的履历看,他是一位典型的理工男。但毛校长的毕业致辞,却尽显文人风骨,表现出相当高的文学功底。
毕业生离校,犹如自己的孩子要远行,父母放心不下,千叮咛万嘱咐,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深大校长,除了抒发这种感情之外,更多的要表达的是指导毕业生走好人生路的内容,指点迷津,激励大学生的内容。
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爹味说教”,怎样找到大学生的兴趣点,要花不少的心思。毛校长找到了“剑”这个传统文学和通俗文学之中经常出现的具象,成功地进行了引导。
我们一起来看看该文的架构。
第一自然段,用凤凰花开,离别歌声、校领导们参与制作的MV,歌词的内容,很好地烘托了临毕业前的气氛。第二自然段,用学校领导老师的眼光,回顾了这一届毕业生的境遇和他们的表现,用历练和禀赋高度赞扬了这一届毕业生在校4年的表现。这两个自然段,算是开头部分,很好地把毕业生引入回忆的场景,烘托出毕业的气氛。
文章第二部分,以剑为引子,探讨其作为冷兵器的独特魅力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从剑的意象过渡到对学生未来的期望,提出“锤炼好、磨炼好、修炼好自己的人生之剑”,鼓励深大毕业生“仗剑天涯”的主题。此是本部分的总起段。
此后的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剑品即人品,引导到学生要具有家国情怀、报国之志,引导学生跳出小我,构建宏大的格局;从“剑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磨“,引导毕业生要有真本领,指出理科生要聚焦“卡脖子”难题,突破关键技术,文科生聚焦“伤脑筋”问题,建设“灵魂居所”,鼓励毕业生继续锻炼真本领;从敢于亮剑,引导到学生要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同时交代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守住底线,守住核心利益,不隐瞒根本观点。
文章第三部分,毛校长深情地告别即将启程的学生们,尽管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仍寄予厚望,鼓励他们带着母校赋予的正气、智慧和血性,勇敢地面对人生的风雨,照顾好自己,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作者强调了母校作为精神寄托和力量源泉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们在疲惫或迷茫时能够回到母校寻找慰藉,并带着母校的教诲和祝福,以梦为马,仗剑天涯,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文章的艺术价值
作者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剑”的意向,通过引申发挥,连接到对毕业生提到的希望,既解决了听众的兴趣问题,又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普世的价值。这些主题不仅适用于即将毕业的学生们,也触动着每一个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的人的心弦。因此,文章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启迪性。
文章通过细腻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毛校长对即将离别的学生们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他们未来生活的深切关怀和期望。这种情感表达不仅限于师生之间的情谊,还扩展到对人生、梦想、挑战等更广泛主题的思考和共鸣,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情感的深度与广度。
毛校长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如比喻、引用等,使得文章的语言既优美又充满张力。例如,将母校比作崇剑的殿堂、磨剑的工坊、亮剑的后方,引用大量的古诗词、歌词等,都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总之,毛军发校长的毕业致辞,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文人风骨与真挚情感,巧妙融入“剑”这一传统意象,不仅回顾了毕业生的成长历程,更寄予了对他们未来的深切期望。致辞寓意深远,鼓励学生们锤炼剑品即人品,勇于担当家国情怀,不断磨砺真本领,敢于亮剑面对挑战。其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不仅是对毕业生的临别赠言,更是对每一位追梦人的深刻启迪,展现了毛校长作为教育者的宽广胸怀与深远目光。
你怎么看待毛军发校长的毕业致辞,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