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虎将张琼,多次保护赵匡胤,被诬陷谋反时赵匡胤却只说了两字

杨司马说历史 2024-12-17 20:34:16

前言

北宋初年,虎将张琼多次舍命保护赵匡胤,甚至为他挡过无数刀剑。

而当张琼被诬陷谋反时,赵匡胤却只淡淡说了两个字,随后形势急转直下。

是非对错一念之间,张琼的命运被推向深渊。赵匡胤为何如此冷漠?是真信了谣言,还是早有别的打算?

一、张琼的英勇过往

他出身于牙中军世家,家族历代承袭担任牙中军之职,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张琼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勇力,而且还练就了一手精湛的射箭技能,为他之后的军旅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

后周时期,胸怀壮志的张琼凭借自身的优势,投身到军队之中,凭借着过人的本领,很快就得到了军中将领的赏识,进而被调入了赵匡胤的麾下。

自此,张琼便开启了追随赵匡胤征战四方的岁月,而他的英勇事迹也在这一场场的战斗中不断上演。

护主战功赫赫在跟随赵匡胤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张琼可谓战功赫赫,多次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护得赵匡胤周全。

其中,在一次南征战役里,当军队行至十八里滩砦时,遭遇到了敌军的猛烈围攻。

敌军中有一名全副武装的敌将,异常勇猛,无人能敌,一时间让赵匡胤所率的军队陷入了苦战,形势十分危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匡胤想到了箭术精湛的张琼,当即下令让他射杀这名敌将。

张琼毫不犹豫,张弓搭箭,凭借着自己精准的箭术,一箭射出,那敌将应声倒地。

敌军见此情形,顿时乱了阵脚,士气大挫,最后只能无奈撤退,而赵匡胤这边则成功扭转了战局,转危为安。

还有在寿春之战时,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赵匡胤乘坐皮船,亲自突入护城河,想要指挥作战,却没料到城墙上的敌军突然发起了强势的弓箭攻击,而且其中还有如房椽般的重型箭矢,杀伤力极大。

面对这如雨点般密集且威力巨大的箭雨,赵匡胤根本来不及躲避,眼看就要被射中。

就在这生死瞬间,张琼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躯为赵匡胤挡住了那致命的箭雨。

尽管腿部遭受了重创,箭头深深地嵌入了他的大腿骨之中,但他毫无惧色。

随后,张琼在饮下一杯烈酒后,强忍着剧痛,自行破骨拔出了箭矢。整个过程中,虽然失血甚多,可他始终神色自若,仿佛这重伤之痛对他来说算不得什么。

他的这般英勇无畏,赢得了赵匡胤深深的赞扬与敬佩,也让军中众人对他钦佩不已。

二、张琼的性格隐患

恃功而骄随着战功的不断积累,张琼在朝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然而他的性格却逐渐发生了变化,变得骄横跋扈起来。

仗着自己曾多次救主,又在军中颇具威望,他对待朝中的文臣们总是傲慢无礼,言语之间常常流露出不屑一顾的态度。

在朝堂之上,面对那些靠笔杆子和智谋出谋划策的文臣,张琼觉得他们手无缚鸡之力,不过是动动嘴皮子、耍耍心眼罢了,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甚至有一次,在商讨军国大事时,仅仅因为观点不合,他就公然与文臣们发生激烈争吵,全然不顾朝堂之上应有的礼仪和秩序,让场面一度陷入尴尬与混乱之中。

而更为严重的是,他连赵匡胤的亲弟弟赵光义也不放在眼里。有一回,在一场重要的朝会之后,众人还未散去,

张琼与赵光义不知因何事起了争执,起初还只是言语上的你来我往,到后来张琼竟情绪失控,与赵光义动起了手。

这一幕可把在场的众人都吓坏了,要知道赵光义身为皇帝的亲弟弟,地位尊崇,张琼此举无疑是在公然挑战皇家的威严。

他这般狂妄的行为,自然是得罪了不少人,在朝中树敌颇多。那些被他羞辱过的文臣们,心中对他愤恨不已,暗地里都在寻找机会想要整治他。

就连赵匡胤,看到自己的弟弟被如此对待,心中也对张琼产生了不满与疑虑,曾经对他的那份纯粹的信任,开始出现了一丝裂痕。

埋下祸根张琼的这些骄纵行为,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是得罪几个人那么简单,它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不断扩散,最终破坏了整个朝堂的风气。

原本应该是文臣武将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为国家出谋划策、效力疆场的和谐局面,因为他的搅局变得紧张而压抑。

武将们见张琼如此张狂却没什么后果,有些人便也开始有样学样,在军中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纪律也不如以往严明。

而文臣们则整日忧心忡忡,担心自己不知何时也会遭到张琼的羞辱,心思都没完全放在处理政务上,反而花费大量精力去想如何应对这个“刺头”。

对于赵匡胤来说,张琼的变化让他越发担忧。他深知武将手握重兵,如果再有不臣之心,那对自己的皇位乃至整个大宋江山都会构成巨大的威胁。

看着张琼日益骄纵,赵匡胤不禁开始怀疑,他这般目中无人,是不是已经有了谋逆的想法,是不是仗着自己曾立下的战功和在军中的威望,想要图谋不轨。

这种疑虑一旦在心中种下,便如同野草一般疯狂生长,使得赵匡胤对张琼的信任逐渐产生了动摇。

而朝中那些对张琼心怀不满的人,察觉到了皇帝态度的变化,便觉得有机可乘,开始暗中收集所谓的“证据”。

准备找机会狠狠参他一本,为自己出一口恶气的同时,也想借此机会打压武将的势力。

就这样,张琼一步步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三、小人的诬陷阴谋

俗话说得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皇帝对待臣子的一个态度。不过,若是臣子知道进退,这样一句话似乎又不会出现。

赵匡胤作为历史上有名的仁君,他对待臣子的态度很不错,从“杯酒释兵权”这一典故就可以看出来。

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总有一些大臣会不识时务,张琼似乎就是这样一个人。

北宋建国后,张琼靠着自己早年立下的功劳成为了朝廷的高官,荣华富贵、权力加身,可谓是位居人臣。

可惜的是,战时他是一位大将,和平时他却是另一番的骄兵韩勇,经常欺压他人、不将文臣放在眼里。

可想而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琼在民间、朝中的名声越来越臭,甚至于当朝皇帝赵匡胤都对他的态度有了180度的大反转,这也为他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有一次,史珪和石汉卿正在商议事务,与二人共事的张琼似乎与他们的观点产生了冲突,结果三人引发了一场矛盾。

自古官场如战场,史珪和石汉卿自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便发动百官弹劾张琼。

精心编造起了关于张琼的谣言。他们四处散播张琼私藏武士、在家里打造兵器等流言蜚语。

声称张琼有着谋反的意图,还向赵匡胤进谗言说张琼仗着自己曾救过皇帝的命,在军中肆意妄为,作威作福,甚至污蔑他对赵光义担任殿前都虞候时的事有所诋毁,这无疑是触动了赵匡胤敏感的神经。

四、张琼的结局

谣言发展到最猛烈的时候,赵匡胤便心有疑问,召来史珪问清情况,史珪与张琼本就有仇,在他的添油加醋下,赵匡胤直接逮捕了张琼。

面对这些莫须有的罪名,张琼性情刚硬,坚决不认,他大声为自己辩驳,称自己对赵匡胤忠心耿耿,绝无谋反之意,那些所谓的罪状皆是小人的恶意诬陷。

可赵匡胤此时已被谗言所惑,见张琼拒不认罪,心中怒火顿起,下令对他用刑,想让他招供。

那石汉卿本就与张琼有仇,得了这个机会,更是变本加厉,手持铁挝对着张琼一通乱打。

张琼被打得遍体鳞伤,气垂绝,几乎没了气息,随后被拖出,交由御史继续审问。

但哪怕遭受如此酷刑,张琼依旧咬着牙,不肯承认那些子虚乌有的罪名。

而赵匡胤却将张琼的拒不认罪当作是他默认罪行的表现,最终下令将他赐死。

张琼得知这一判决后,满心悲愤,自己忠心护主,立下赫赫战功,却换来这样的结局,为了证自己的尊严,他毅然选择投井自杀,就这样含冤离世,实在令人惋惜不已,而北宋朝堂也自此失去了一员虎将。

事后的悔悟张琼死后,赵匡胤也派人去调查他的家中情况,这一查才发现,张琼家中根本没有如传言所说私藏众多财富和上百人的部曲,仅仅只有三个仆人而已,很明显,张琼是被人诬告了。

赵匡胤得知后,心中十分后悔,意识到自己错信了谗言,错杀了这位曾经的救命恩人。

他责备石汉卿,可对其并没有实质性的惩处,毕竟石汉卿是他的亲信之人。

同时,赵匡胤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对张琼的家人进行抚恤,还提拔了张琼的兄长张进为龙捷副指挥使,希望能以此稍稍弥补内心的愧疚。

回看张琼的结局,他的性格与西汉时期的周亚夫很相似,军事能力很高,骁勇善战、有勇有谋,但政治觉悟却很低。

与其说是,赵匡胤听信谗言,不如说张琼活着对他就是一种威胁,在此情况下他不得不死。

杯酒释兵权的时候,若是张琼也能够拿着财富、告老还乡,说不定就是另外一番结局,安享晚年、荣华富贵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