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现实生活中没有动人的故事?今天我要讲的这个故事,说出来你可能觉得是在看偶像剧,但这是实打实发生在浙江的真事。
2018年的一天,等待了整整一年的两个陌生人,终于有了第一次见面。原本按照规定,骨髓捐献者和受助者是不能见面的。
但是这一次,在媒体的帮助下,他们打破了这个"双盲原则"。
那是许艾菲第一次见到这个因为她的骨髓而获得新生的15岁男孩。她的心里有些紧张,更多的是期待。毕竟,一年前她躺在手术台上经历了5个小时的血液分离,就是为了给这个素未谋面的少年一线生机。
谁知道,男孩见到她的第一眼,二话不说,"扑通"一声就跪下了。这突如其来的一跪,把许艾菲吓了一跳,赶紧上前搀扶。
这一刻,空气仿佛凝固了,在场所有人都被这个画面震撼到了。
说真的,现在的年轻人谁还会动不动就给人下跪啊?但是这一跪,真的不是在演戏。那是一个重获新生的生命,对救命恩人最真诚的感激。
要知道,在这个男孩最无助的时候,是许艾菲的198毫升造血干细胞,给了他重生的希望。
见面后,男孩的父母拿出了一年前写给许艾菲的那封感谢信。信是通过医院转交的,当时许艾菲看完后心疼得不得了。
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因为孩子的白血病而陷入困境。那种父母为了救孩子拼尽全力的心情,作为旁观者的她都感同身受。
许艾菲一直记得那封信的内容,她当时就通过医院回了信,还提出想见见这个男孩。但是因为医院规定,她的信石沉大海,没有得到回应。
这让她一直很担心,怕自己的帮助还不够。
如今,当她终于见到这个健康的少年,那颗悬着的心才真正放下。而这个感人的跪谢瞬间,也让这个故事有了最好的注脚。
但是,要讲清楚这个故事,我们得倒回到2017年9月9日那个特别的清晨,在医院的手术室里。。。
这样的故事,是不是特别戳心?别着急,这才是开始,后面还有更多让人泪目的细节。这个90后姑娘为了救人,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一路坚持下来?咱们接着往下看。
让时光倒流到2017年9月9日,许艾菲躺在医院的手术台上,即将开始那个改变两个家庭命运的时刻。
说实话,躺在手术台上的那5个小时,对许艾菲来说简直是煎熬。你想啊,一动不动地躺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血液一点点通过血液分离机循环,手脚早就麻木得没知觉了。
但她硬是一声没吭,就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影响了手术效果。
最让人感动的是,等她从麻醉中醒来,第一句话不是问自己怎么样,而是急切地问医生:"手术成功了吗?"看到医生手里那袋红色的骨髓后,她紧绷的神经才终于放松下来。
但其实,这一切要从4个月前说起。
2017年5月的一天,许艾菲接到了浙江省骨髓库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说,有个15岁的白血病男孩,骨髓配型和她匹配成功了。
这种概率你们知道有多低吗?就像大海捞针一样。
听到这个消息,许艾菲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但是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情况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丈夫虽然担心,但还是选择支持她。可是父母不一样啊,哪有父母愿意看着自己的女儿承担风险去救别人?他们害怕手术会出意外,害怕女儿的身体会受影响。
许艾菲当时就跟父母科普起了骨髓捐献的知识,给他们看资料,解释现在的技术多安全。说白了,她就是想让父母放心,好让自己能够义无反顾地去帮助那个素未谋面的男孩。
但谁能想到,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当许艾菲做完各项检查后,医生告诉她一个坏消息:她的体重没达到捐献标准。换成一般人,可能就放弃了,毕竟这也算是没缘分。
但是许艾菲不这么想,她跟医生商量,能不能给她一点时间增重。
就这样,许艾菲开始了一场和时间赛跑的增重计划。三个月,整整三个月,她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增重,硬是把体重提高了15斤。
你们能想象吗?为了救人,一个女孩愿意付出到这种程度。
而这一切的坚持,最终在那个9月的清晨有了回报。198毫升,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大,但它承载着一个家庭重生的希望。
这就是许艾菲,一个普通的90后女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铁一般的意志"。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许艾菲会这么执着地要去救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这么拼,图啥呢?
其实,这还得从她的小学时代说起。生活就是这么神奇,有时候一个童年的伤痛,却在多年后开出了最美的花。
那时候的许艾菲,和班上一个男同学关系很好。就在他们无忧无虑上学的日子里,这个男同学突然被查出得了重病。
你们知道,在那个通讯还不发达的年代,没有现在的水滴筹,想要筹钱救人可不容易。
班级里发起了一场募捐活动,小小年纪的许艾菲,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所有零花钱都捐了出去。她天真地以为,只要大家都献出一份爱心,同学就一定能好起来。
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没过多久,这个可爱的小男生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后来许艾菲打听到,他离开的原因不是因为筹不到钱,而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骨髓。
这个消息对年幼的许艾菲来说,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了她的心里。她第一次知道,原来骨髓对白血病患者来说这么重要。
从那时起,她就暗暗下定决心:等自己长大了,一定要去捐献骨髓,她要成为别人生命中的一道光。这个承诺,她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兑现,主动去捐献血液,报名加入了骨髓库。
你看,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事情看似是巧合,实际上早就在冥冥之中注定。那个没能救活的小伙伴,成了她心中永远的遗憾,却也推动她成为了另一个生命的救星。
所以当2017年那个配型成功的电话打来时,她才会毫不犹豫地说yes。因为在她心里,这不仅仅是在救一个15岁的男孩,更是在完成一个埋藏多年的心愿。
但是,要实现这个愿望,对于28岁的许艾菲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说实话,很多人都觉得90后还是孩子,可是许艾菲用行动证明:90后也能扛起这么大的担当。
28岁,正是人生最好的年华。但许艾菲面对这个改变命运的决定时,展现出的勇气和担当,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要知道,骨髓捐献可不是一件小事。医生告诉她,捐献前要打四天的动员剂,还要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血液分离。这些医学术语听着都吓人,更别说真正经历了。
可是许艾菲不怕。她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把该了解的知识都学了个遍。你们想想,一个女孩子,为了救人,主动增重15斤。
要知道,平时姑娘们都恨不得少吃一口呢,她却在三个月里硬生生地把自己变成了另一个"型号"。
在医院的那些日子,她每天都在给自己加油打气。有时候害怕了,就想想那个等待救命的男孩;犹豫了,就回忆起自己童年那个没能救回的小伙伴。
最让人佩服的是她的心态。明明自己也紧张得要命,可还是坚持要以最好的状态去完成捐献。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每一分坚持,都关系着另一个家庭的希望。
等到手术那天,她躺在手术台上,一动不动地坚持了五个小时。你们能想象那种煎熬吗?但是她做到了,而且还做得那么好。
这就是新时代的90后,他们也许喜欢在网上玩梗、追星,但关键时刻,一样可以扛起这么重的担子。许艾菲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年轻不是借口,当你决定去做一件对的事情时,年龄从来都不是问题。
而这个故事,也远远没有结束。。。
一年后的重逢,不是这个故事的结束,反而是另一个美好开始的起点。
那个15岁男孩的一跪,不仅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也通过媒体感动了无数网友。大家都说:原来,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暖心的故事。
但许艾菲没有就此停步。她把这个男孩和他的家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经常关心他们的近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帮助。
她说:"既然缘分让我们相遇,那就该好好珍惜这份情谊。
你们猜怎么着?许艾菲还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写在了网上。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想告诉更多人:骨髓捐献其实没有那么可怕,现在的医疗技术很发达,捐献过程也很安全。
她说得特别实在:"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既不是什么大英雄,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我只是在面对选择时,选择了积极的那一面。
如果我可以,你们也可以。
现在的许艾菲,除了日常工作,还积极参与骨髓捐献的公益活动。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骨髓捐献,消除对它的误解和恐惧。
说真的,这种善意是会传染的。据说在她的故事传播后,已经有不少人主动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这不就是最好的"蝴蝶效应"吗?一个人的善举,带动了更多人的善意。
许艾菲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改变世界没有那么难,从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开始就够了。就像她童年时那个未能救回的小伙伴,虽然是个遗憾,却在多年后促成了另一个生命的重生。
这就是生命的接力啊,一个人获得帮助,就会有一个家庭重获希望;一个善举被传播,就会有更多的爱心被唤醒。
所以说,这个故事远没有结束。此时此刻,说不定又有人因为听说了许艾菲的故事,正在默默地填写着志愿者申请表呢。
这,就是最好的故事延续。因为爱,永远都不会太晚,也永远都不会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