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方水灾、扬州地震谈古海州的自然灾害

码字看情感 2024-07-13 09:10:59

据消息报道,今年6月17日以来,江南、华南、西南等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并伴有雷电、大风、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此次水灾已造成数十人死亡,几十万转移。

刚刚又听消息说,今天05时22分18秒在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北纬32.61度,东经119.58度)发生2.2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这已经是扬州江都一周内的第三次地震。

虽然人们早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灾难来临,人们还是措手不及,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人就像个轻飘飘的蝼蚁,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

只愿山河无恙,你我皆平安。

有人说,连云港市是块风水宝地,每次灾难来了,总会躲过去,真的会是这样吗?今天我就跟你说说古海州的自然灾害。

绵垣三百余里的山地、海岸和滩涂为古海州,奉献出数不尽的物华天宝。可是,资源丰富、山水优越的古海州经济发展的步伐却十分缓慢,尤其是清代乾嘉以后,常常出现停滞和萧条。在很多的原因之中,自然灾害的频繁也是十分主要的。

有人曾遍检史籍查出汉代至清代中叶本地区92次重大的自然灾害。其中有山崩两次,夏日降霜1次,大水23次,涝灾2次,海潮6次,海啸5次,蝗灾6次,冰雹8次,地震6次,大地震1次。

东汉永兴二年(154年)的朐山山崩很快上报到朝廷,《后汉书·桓帝纪》中有明确的记述。山崩造就了许多奇异的山石,也为朐山地区增添了许多与祭祀有关的 石刻、雕塑 和建筑。因此,包括象石、蟾蜍石在内的孔望山造像和这次著称全国的山崩不无关联。

海水结冰见于明确载述虽然只有两次,但以唐代长庆元年(821年)二月为最。黄海上南北二百里皆结了冰,“东望无际”。

地震的震中大多在西北方向,以赣榆发生地震最多。元大德九年(1305年),赣榆发生地震,并出现宽66步,深1丈及宽18步,深15丈的地裂。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赣榆吴山还发生山崩,地震前一两年必有大旱或其它灾情是古海州地区地震的一个特点。

清代以来,自然灾害尤为频繁,引起中央朝廷重视的灾害达23次,以乾隆年间为例,乾隆三年大蝗灾过后第二年七月,大水漫地几个月之久,朝廷只好三次免征海州、赣榆等地漕粮和赋税,评姓困苦不堪。乾隆十年,海州、板浦又遭大水,朝廷于九月、十二月两次赈济海州地区的水灾,并于十一月,发诏免征漕粮。乾隆十八年,富安等地大旱,灾情十分严重。乾隆二十三年,海州三灾并至。继水灾后,又值大旱和海潮。此外,乾隆三十年的旱灾和乾隆六十年的水灾,皆灾情深重,震惊全国。

古海州地区的自然灾害,以水灾为最,加之地处河道入海要冲,一旦排泄不畅,极易泛滥成灾。

锦屏山的山崩早在汉代就发生过。这块与古老的云台山既不是同期形成又截然分开的山体之所以有山崩,至今都很值得研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