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发生战争,我们的部队是否会重蹈当年67军失败的覆辙呢?

狼行天地 2024-05-10 11:55:29
中越211高地争夺战前期我方失利原因的分析 1985年5、6月间,老山地区211高地争夺战的情况基本上是这样的: “1985年5月31日凌晨,越军在凶猛的炮火掩护下以占优势的兵员数量,成功占领了211高地的1、2号哨位,在上面坚守的一个班的士兵大部分牺牲。211高地并不大,于越军驻守的227高地接连,整个211上面就仅仅布置三个哨位,换言之,越军成功占领了211高地。 1985年6月1日,67军组织595团1营在255高地集结伺机向211高地进行反冲击。凌晨,在倾盆大雨的掩护下第一突击队开始向211出击,与此同时,第二突击队从908高地上向211高地出击。为避免过大的伤亡,采用“添油战术”按照先共产党员、班长、共青团员的顺序先后组成战斗小组分别出击,二个突击队通过一片凹地直扑向211高地的1、2号哨位。这时,211高地上的越军发现了我军的突击队,于是战斗在一瞬间就打响了。 居高临下的越军立即向我投弹扫射,密集的子弹像倾盆大雨瞬间而至,同时,越军的炮火也对我冲击路段进行火力封锁,我方炮火也向211高地作了压制性炮击。在一轮惨烈的战斗后,1、2号哨位相继被收复,在227上面的越军立即进行了增援。随即,刚占领211高地1、2号哨的我突击队就被越军包围。在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突击分队被迫撤退。 在6.1到6.11十天的战斗里面,中越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员和物资对211进行了反复的争夺。6.11战斗后,由于越军炮火封锁,我方部分阵亡人员尸体无法抢回,尸横遍野的情景极为凄惨。战后为抢回尸体,军、师下达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烈士的遗体抢回来,为此199师还进行了几次掩护性的攻击。在10天的战斗中,67军199师595团损失惨重:2个营被越军打垮,团连建制完全被打乱,为了增援595团,作为师预备队的597团3连也在毫无胜利希望的冲击中损失惨重。120多名突击队员将生命永远留在了211高地上,轻重伤员不计其数……” 根据当时的地形图片和战况描述,笔者认为对于211高地争夺战存在几个错误的认识: 第一,211高地并非毫无价值。211高地位于我核心阵地255高地和越军核心阵地227高地前,如果我方占领该地,防御时可以作为核心阵地前的警戒阵地,拔点进攻时可以作为突击掩护阵地;而对于越军来说,211高地意义则更重大,227高地低于我军占领的高地,防御态势十分不利,因此更需要控制227前的小高地211以增加防御纵深。越军为夺占211高地而专门策划了M-1计划,可见其对211高地的重视。 第二,67军在211高地失守后决心恢复该高地控制是可以理解的。从地形上看,局部我军255高地俯瞰越军227高地,而从更大的范围看,我军阵地整体高于越军阵地,而且越军后方是一片开阔的谷地,我方在地形上占绝对优势;同时,我军士兵的士气、炮兵火力没有逊于越军的道理。因此,我军指挥员决心夺回211高地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反击211高地的过程中,以小部队多次突击的战法没有错。211高地上仅有三个班级哨位,只能以小单位进攻。如果以大单位进攻,攻击的过程中同样要受到敌方拦阻射击,攻击得手后部队摆不开,一旦遭敌火力逆袭,损失则更大。实际上,反击过程中我方屡次夺回211控制权,但由于又屡次被反击下来,才形成“逐步添油”的局面。 这样说来,211高地战斗的失利,问题出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只有一条,那就是67军在211高地争夺战前,刚到前线才10天,极度缺乏实战经验,尤其缺乏在山地攻防中步炮协同作战的经验,从而导致战斗的失利。 在大规模的战斗行动中,双方的炮兵运用决定了战斗的胜败。回顾历次大战,谁的炮火压倒了对方,谁就是胜利者。我们翻开211高地周围的地形图,我军阵地均高于越军阵地,这实际是我军炮火压倒越军的有利佐证。 在大规模的攻防作战中,步兵的作用几乎退化到作为诱饵的地步。最明显的是“李海欣高地”的争夺战。据战后统计,越军在该高地留下较完整的尸体114具,炸烂的就不算了,而在李海欣班坚守的坑道口四周,就有越军尸体80多具。而这80多名越军,全是攻上阵地后被我军的火力覆盖打死的。 炮兵发挥作用最明显的是“7.12”大战。 1984年7月12日,越军集中了8个团的兵力攻击我2个团的阵地,由于我事先得知越军企图,部署了严密的火力,结果给越军集团冲锋的步兵以最严重的杀伤。战斗最险恶的时刻出现在开战后4个多小时后,此时,我军炮兵事先准备的2.5个基数炮弹(每门炮约125发)全部打完,火力出现间歇,从而导致越军冲上我部分高地,而我军依靠各种力量补足炮弹后,立刻就将这些越军轰下了阵地。战斗的结果是,我第40师在炮兵支援下,激战14个小时,彻底粉碎了越军一个加强师规模的进攻,歼敌3000余人,是为10年对越坚守防御作战最大胜利。 了解老山地区作战的特点后,再看211高地争夺战,就能发现67军的诸多失误: 首先,越军是以982团4营一个营的兵力攻击211、156、166三个高地,同时982团5营在140、142高地实施佯攻。在211高地局部,越军兵力占绝对优势,单凭211上一个班的兵力是难以抵挡的。但是,考虑到我军在地形、炮火上的优势,面对越军的营级进攻,我军完全可以再打出一个“李海欣高地”!很显然,在越军攻击211时,我军的炮火没有发挥作用。 其次,反击211高地过程中为何没有压制住越军的拦阻炮火? 我军在反击过程中,遭到敌人炮火密集的拦阻射击。我军炮兵的实力,没有弱于越军的道理,为何没有压制住越军的炮火? 第三,如果说67军炮群刚上阵地,难以侦测到越军的炮兵阵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突击队多次恢复211高地,却被多次压下,而敌援军就来自我军对面、山头标高低于我军近30米的227高地,这就难以理解了。如果我军炮火运用得当,越军可以以炮火反击我军,但绝不会出现我突击队在反击得手后,又被优势越军包围而被击退的局面。 第四,据参战人员回顾,我军战士勇猛异常,在反击中不仅数次夺回211高地,甚至多次冲击了敌核心阵地227高地。但是,这样的冲击,往往会迫使我炮兵中止射击,使得越军可以从容组织兵力予以反击。 假如67军提前部署火力,护卫211高地;如果67军能够提前观测到越军的炮阵地,压制越军的拦阻射击;在我军反击得手后,突击队立刻就地隐蔽,同时呼唤炮火覆盖211高地周围;假如67军能够在255高地上派一个炮兵观察组,直接指挥炮兵的射击……那么211高地争夺战将会是另外的一种结果。 其实也不用假如,67军以后的表现就证明了一切! 1985年8月31日,199师侦察连副连长原明,副指导员霍光明带领17个人组成的突击队在211高地3号哨位潜伏7天后,改夜袭为白昼突击,于9月8日凌晨沿3号哨位左上方一段悬崖下爬上越军占领的2号哨位,然后以两人轻伤的代价全歼211高地7名越军。199师侦察连拿下211后,由595团7连接替防御任务,后来越军为争夺该阵地重演了一场595团式的战斗,在44天之内被我打退98次反扑和120次偷袭,被击毙300多名,轻重伤员不计其数。 事实就是如此残酷。 当67军有了实战经验,战场局面就打开了。“两山”轮战,对于丰富部队的实战经验有巨大的作用,因为实战经验是从任何演习中无法获得的。 笔者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超级精彩的作战经验描述:越南特攻队异常厉害,擅长夜间偷袭,而我军一旦被偷袭,往往发生混乱,损失很大。但后来我军摸索到了经验,在遇到越南特攻队夜袭时,所有我军人员不得走动,应就地卧倒迅速隐蔽,然后向所有站立的人开火! 这是多么精妙的战术,不许走动,就地卧倒,防止了自乱,保护了自己,同时,越军也难以判断倒地的人究竟是死是活;而越军偷袭,必然要快进快出,必然要站起来跑,此时,四面八方的枪口立刻就找到了目标!这样的战术,教科书里以前肯定是没有的,现在,一定就有了! 所以说:实战,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太重要了,即使对于67军这样打过恶仗的部队,从1952年到1985年,30多年不打仗,当年的共和国超级大将的小毛孩即便是成为将军,其实际的战斗力也和新兵蛋子差不多。现如今我们常说:部队的训练要贴近实战。但是你想象一下,一支30多年没有打过仗的部队,从上到下都不知道‘实战’是什么样子,怎么能在训练中‘贴近实战’? 两山轮战至今,又过去将近40年了。我们的部队又有30多年没打仗了,如果现在遇到战争,我们的部队是否会重蹈当年67军的覆辙呢?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