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讲述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100个故事”之六十一
抗击“非典”疫情的法国战友
——阿兰·梅里埃与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在庆祝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十位国际友人被授予中国改革友谊奖。其中,一位年逾八旬的外国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谈到获奖感受时,他难掩激动之情,动情地说道:“我感到十分自豪!对我来说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改革开放40年进程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个外国人能够参与和见证中国的发展,我深感荣耀!”这位老人就是阿兰·梅里埃。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他始终与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同行。
阿兰·梅里埃获得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1978年,梅里埃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推介人体疫苗以及兽用疫苗。其实,梅里埃家族早就是中国的“老朋友”。早在中法建交以前,梅里埃的岳父保罗·贝利埃就已经带着贝利埃公司的卡车到北京展出,开启中法汽车领域的合作。改革开放前夕的中国科学领域同世界还有很大差距。梅里埃回忆起自己受邀前往北京友谊宾馆演讲的经历时,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来听讲座的教授、医生和兽医大都满头银发,平均年龄有七八十岁。当时的中国在基础教育和基础科研领域近乎一片空白。尽管基础薄弱,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很快在医药科研领域取得长足进步。这些突飞猛进的变化让梅里埃深受触动,他曾回忆道:“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重新建立起大学、实验室,这是我最钦佩中国的地方。我对中国的感情也是从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梅里埃也不吝赞美之词,他称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魄力非凡,富有远见卓识。”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给梅里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和中国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80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梅里埃生物集团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和很多外国企业一样,梅里埃也曾对中国的经济体制和营商环境抱有担忧,但他的顾虑很快被打消了。中国政府不仅热情地向外国企业敞开市场大门,还在政策上积极协调,努力为来华企业提供便利。正如梅里埃所说,不管国与国之间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有多大,科学无国界,合作才有未来,不开放就会止步不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开放包容的合作态度让梅里埃深受鼓舞,也进一步坚定了同中国企业合作的信心。在梅里埃的推动下,生物梅里埃、梅里埃基金会在疫苗、医疗诊断、免疫和传染病防治等领域与中国开展广泛合作,双方在上海建立了生产和研发基地。2003年“非典”期间,梅里埃集团积极参与中国控制和预防“非典”病毒和链球菌的研究工作,共同谱写了一首中法携手抗疫的可歌篇章。
习近平主席在法国里昂参观梅里埃生物科研中心
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对此,梅里埃表示高度赞赏。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能把中国的医疗团队带往那些饱受疾病困扰、急需援助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受传染病侵害的地方,这是全球的课题。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一带一路”将走向更多欠发达地区,同时也将面临更多困难与挑战。梅里埃笑称,“这将是一条难走的‘一带一路’”。但他依旧充满信心,表示将会继续致力于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持续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让中法两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成果惠及更多国家。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梅里埃对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欣喜。他常常跟年轻的中国朋友们说,“现在的中国跟四十年前相比完全不一样!中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所创造的奇迹令我震惊。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在未来,梅里埃家族与中国友好合作的故事还将续写,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也将继续在世界舞台上书写国际合作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