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北京所有人几乎都在为开国大典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第一届政协正在商讨开国大典事宜】
负责绘画的周令钊,也在最后二十几天里,开始尽全力绘制地绘制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
但就在开国大典前一天,周总理在进行工作检查时,看到周令钊绘制的毛主席像后,突然生气地说:“不对,赶紧换掉!”
眼见着第二天早上就要举行开国大典,周总理为何在此时提出这样的要求?
开国大典前的准备1949年,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动荡,终于要迎来了和平稳定的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也被定在1949年10月1日。
【旧天安门城楼比较破旧】
而在此之前的筹备工作则是重中之重,大到场地安排、电动旗杆设置,小到花车使用哪种花朵、分别使用多少朵,还有修缮天安门城楼、打扫广场卫生等成百上千项工作铺在大家面前。
还有极其关键的一项工作,那就是绘制巨幅毛主席像。
彼时的打印技术并不成熟,直接用毛主席以前的照片或者画像放大的话,效果简直惨不忍睹,基本只能从轮廓辨认出是谁,毕竟整幅画高6米,宽4.6米,实在是太大了。
时间紧迫,唯一的办法就是人工绘制,思来想去,经过众人的讨论研究,这项重任就交到了周令钊和学生(也是他妻子)陈若菊的手上。
【陈若菊和周令钊】
周令钊是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老师,在1948年时,进行过解放宣传的版画起稿,还在1949年7月,参与了中国人民政协的会徽设计,他的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经过一番选择,最终毛主席选择了自己在1945年和国民党谈判时,郑景康拍摄的一张照片作为样板。照片中的毛主席虽然没有正视镜头,但他眼中的迸发出的那种希望和憧憬,正是新中国人民的对未来的感受。
【1945年郑景康拍摄的毛主席照片】
毛主席像的诞生周令钊拿到照片时,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已经只有二十余天了,他立马投入绘画中。
他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为了节约时间,他吃饭嚼两下就立马吞咽,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夫妻俩绘画时,还要不断在脚手架爬上爬下,不断地观察调整,才终于在距离开国大典只有几天时完成了绘制。
【绘制毛主席像的场景】
聂荣臻元帅听说绘画完成后,立马前来欣赏,只看到第一眼,聂帅就感叹道:“像,实在太像了。”
不过,画面中的毛主席衣领是敞开的,聂帅建议,这样正式的场合,还是将衣领第一颗风纪扣扣上比较合适。
周令钊一听非常赞同,立马开始进行了修改,最终在9月30日下午完成了修改。
9月30日这一天是最紧张的一天,周总理生怕有任何遗漏,一遍遍地检查着各项工作。
【周总理】
但是在看到周令钊绘制的毛主席像时,却皱起了眉毛,无比严肃地对周令钊说:“不行,这个必须换掉。”
周令钊都懵了:“明天就要举行开国大典,现在更换是出了什么问题吗?”
周总理解释道:“不是要换掉画,只是画像上不要写字为好。”原来周令钊在毛主席像的正下方,添上了“为人民服务”这5个毛体字。
【悬挂着毛主席像的天安门城楼】
听了解释,周令钊才长舒一口气,赶紧重新调制颜料,仔细小心地将这五个字覆盖。
这一次,周令钊和陈若菊一直工作到10月1日凌晨,这幅毛主席像才正式完成。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却一片安静,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迎着四万万同胞期待的眼神,坚定又清晰地在话筒前喊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开国大典】
随后五星红旗在国歌中缓缓升到旗杆顶端,一时间,54门礼炮齐响,掌声、笑声、欢呼声混响彻了九州大地,人们流着激动的眼泪,共同庆祝新生的到来。
后记毛主席像一直采用着传统绘画方式,这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依旧保持着。
因为油画颜料要经受风吹日晒,所以每年都要绘制新的毛主席像,并在每年的9月28日进行更换。
此外,毛主席画像曾经过八次改版,第一版是也并不是周令钊绘画的,而是董希文所绘,是1942年2月12日,为了庆祝北平解放时所绘。
【第一版毛主席像】
第二版是为了纪念“七七抗战”12周年,悬挂时间是1942年7月7日,同样由董希文绘制,第三版才是周令钊绘制的。
后来的第四版在1950年5月1日悬挂,是为了庆祝国际劳动节,第五版悬挂于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这两版都出自辛莽之手。
第六版和第七版分别悬挂于1952年的国庆节,和1963年国庆节,由张振仕绘制。
【第八版毛主席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第八版毛主席像则是王国栋绘制的,从1967年国庆一直使用到了今天。
参考资料:
【1】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的故事|你不知道的开国大典7个细节·封面新闻
【2】警卫揭秘开国大典:毛主席强调庆典要节约·中国网
【3】《军事纪实》20171003难忘的记忆·开国大典·央视网
【4】天安门城楼更换毛主席画像 游客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
【5】百岁周令钊:为新中国设计“国家形象”的人·新华网
【6】天安门城楼第一幅毛主席像,出自这位百岁老人!·中国政协文史馆
【7】天安门毛泽东像曾改8次 画像背后的秘密·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