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候补皇帝,活到了1942年

最爱历史说 2024-09-05 15:49:06

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受到了一次赤裸裸的人身威胁。

威胁他的人,是他的堂兄弟、端郡王载漪。1900年6月,载漪带着60多个义和团的人,闯入光绪的临时住所宁寿宫,实施恐吓。载漪带头喊口号,辱骂光绪是“二毛子”。

光绪被吓惨了,四处躲藏。

▲载漪不曾把光绪放在眼里。图源:网络

这一年,66岁的慈禧太后是大清帝国真正的一把手。她与干儿子光绪的矛盾,举国皆知。

早在十年前,1889年初,光绪大婚之后,一直实施垂帘听政的慈禧就宣布撤帘归政。但这并不意味着慈禧交出了手中的权力。帝师翁同龢在日记中说:“现在办事,一切照旧。大约寻常事上决之,稍难事枢臣参酌之,疑难者请懿旨。”

意思是,光绪名义上是亲政,但只处理简单的日常政务,一遇到军国大事,还是要由慈禧作主。

在这种相对融洽的两宫关系中,朝中大臣、地方督抚却自动站成了两列:一列依附于慈禧,被称为“后党”;另一列忠诚于光绪,被称为“帝党”。

两党在随后的甲午中日战争中,狠狠地互掐。

光绪要摆脱老佛爷的权力阴影,实现真正的亲政,势必要通过一场胜仗来为自己的权柄开路。恰好日本在挑衅,他周围的人就怂恿年轻的皇帝:吊打小日本,树立新权威。

光绪浑身被激情点燃,恨不得亲自上阵开撕,于是向日本宣战。

打着打着,慈禧发现哪里不对劲,不是说好吊打小日本吗,怎么感觉被小日本吊着打?她心心念念她的六十大寿,怕被日本人搅黄了,所以从最初的支持光绪,转而支持主和派大佬李鸿章。

结果,清廷战败求和。

光绪垂头丧气,慈禧则再次证明了她在帝国中枢的影响力从未衰减。

▲慈禧,一个权力欲很强的女人。图源:网络

帝后之间的第二场较量,是1898年的戊戌维新。

时年28岁的光绪,像当时的年轻人一样,是个标准的愤青。他接受了一些维新思想,认为应该做些改变,大清才不会亡。在康、梁等维新派人士的引导下,他越发崇拜他曾经小瞧的对手——日本,想学明治天皇搞变法。

慈禧是个老妇人,权术玩得再溜,思想总在一点点老化,对一切新事物始终畏惧如虎。她对光绪搞变法,一开始是拒绝的。

1898年春,光绪对庆亲王奕劻流露了一点小情绪:“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

奕劻明白,这是皇上以退为进的激将法,于是赶紧转告慈禧。

一些史料记载,慈禧当时听了这话很生气,直接放话说:“他不愿坐此位,我早已不愿他坐之。”这可能是气话,更可能是心里话。

经过奕劻再三劝说,慈禧最后才表示:“由他去办,俟办不出模样再说。”

但是,臭脸摆在那,除了光绪的几个铁粉,哪个识相的大臣敢真正帮衬皇帝的变法大业?

戊戌维新开始三个月后,势单力薄的维新派发现,新法根本推行不下去。康、梁等人就想来绝的,背着光绪密谋“围园劫后”。

慈禧听闻消息,直入光绪寝宫,抄走了所有的折件,并将光绪召来,怒斥说:“我抚养汝二十余年,乃听小人之言谋我乎?”

光绪紧张得直打颤,不敢吭声。过了一会儿,才结结巴巴地说:“我无此意。”

慈禧朝他吐了口痰,再骂:“痴儿!今日无我,明日安有汝乎?”当即就派人将光绪送往瀛台。

年轻的皇帝失掉了人身自由。慈禧再次以训政的名义,将朝政大权完全收回自己的手中。

▲戊戌政变让光绪失去自由,六君子失去生命。图源:网络

就算是这样,慈禧仍觉得不能泄心头之恨。她总觉得应该更进一步做点什么。

帝国官场缺人才,但从不缺人精。

人精们就像是养在主子肚子里的蛔虫,练就了一身通人意的好本领。所以关键时刻,不劳烦慈禧亲自做些什么,就有两名御史呈上密疏:“皇上得罪祖宗,当废。”

废掉皇上这么高风险的话题,他们也敢提,这不是在刀口上舔血是什么?

但慈禧很高兴,一下子抓住了进一步行动的由头。

就在光绪被送往瀛台的几天后,清廷正式下诏,说皇上身体很不好,国内有什么名医,赶紧由各地保荐来京,为皇上瞧病。

随后,清廷还逐日公布光绪脉案,渲染病情。

拿皇帝的身体健康做文章,这一招够狠,堪称一石三鸟:一、光绪身体不好,就无法亲政,慈禧可以名正言顺复出了;二、光绪身体不好,另立储君,也就是早晚的事了;三、万一哪天光绪有个三长两短,那都是他有病,不是中毒哈。

内涵密集的信息一释放出来,整个社会谣诼纷纷,在华有重大利益的“友邦”尤其惊诧。

英国驻上海总领事白利南不知从哪儿听来的谣言,致电英国外交大臣说,光绪死了。

英国在华的喉舌《字林西报》则发文说,清廷征医的举动是虚构的,各国公使应该当面觐见光绪一次,以确证他的生死。

但慈禧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继续推进她的废光绪计划。她在宫中连续召见了十余个溥字辈的幼童,想从中挑一个取代光绪的储君。

最后,她挑中了15岁虚龄的溥儁。

▲溥儁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图源:网络

这下轮到载漪出场了。

载漪是溥儁的生父。如果慈禧的废立计划顺利推进,那么,溥儁最快可以在庚子年(1900)正月取代光绪,登极为帝,载漪则顺理成章要做摄政王了。

这么明显的政治前景,吸引了一批博取大富大贵之人。在清廷最高统治集团内部,迅速形成了一股以载漪为中心的新势力。

这些人包括载漪的兄弟载澜、协办大学士刚毅、大学士徐桐、礼部尚书启秀、户部尚书崇绮等。他们的共同目标除了觊觎皇位,还有一个就是排外,甚至排汉。刚毅在自己房间里搞了个座右铭,写着:“汉人亡,满人强。汉人疲,满人肥。”

他们在寻找时机废掉光绪。

载漪每次觐见慈禧都很紧张,汗流浃背。别人说是没出息,不能成大事,慈禧却说这是忠诚的体现,很好。再加上戊戌维新期间,正是载漪等人极力鼓吹大清要被光绪毁了,哭着请慈禧重新训政,慈禧才趁势重回一线。因此,慈禧对载漪颇为宠信。

慈禧一度把废立进程推得很快,在一次会议上公开讨论:当今皇帝废掉后,给他个什么封号?

许多王公大臣面面相觑,徐桐站出来磕了个响头,说可参照金人给宋徽宗的封号,封光绪为“昏德公”。

慈禧表示满意。

不过,慈禧见荣禄没吭声,会后单独把他留了下来,问他:“废立之事,是否可行?”

荣禄是当初协助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最关键的人物。政变后,入军机处,统武卫军,晋大学士,权势地位高到不能再高了,简直是一人(慈禧)之下,万人之上。

“太后要实行,谁敢违抗?”荣禄回答慈禧说,不过,今上的罪过至今尚未对外讲明,个别王公大臣想不通倒没啥,倘若外国公使出来干涉,那就麻烦大了。

事实上,讲这话之前,荣禄已经跟反对废光绪的东南督抚大员通过气了。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态度最强硬,打的正是“洋人牌”,说“君臣之义至重,中外之口难防”。荣禄于是拿这句话回去吓唬慈禧,希望慈禧知难而退。

荣禄明明是慈禧的人,为什么要护着光绪?

道理很简单,光绪徒享帝位,对荣禄来讲毫无威胁,但如果另立新帝,势必要引入新的权力集团,影响到他的既得利益。看看载漪,还有那帮围绕在他身边的新贵,荣禄感觉到了莫名的威胁。

慈禧果然开始打退堂鼓。荣禄于是给慈禧出了个法子:今上已经到了壮年,尚无皇子,把溥儁立为大阿哥就好了,俟有机会再把他立为皇帝,这样自然名正言顺,洋人也不便从中作梗了。

慈禧听罢,点头称善。

▲荣禄,权位仅次于慈禧的人物。图源:网络

废立计划明显缓了下来。1900年1月,溥儁被立为大阿哥,作为储君,等着上位,具体时间未定。

溥儁被迎入宫中培养,崇绮作为他的授业导师,与之朝夕相处。结果,崇绮对这名15岁的纨绔子弟只有五个字的评价:“最懒于攻读。”

载漪心里那个急啊,不是着急儿子的学业,而是着急儿子什么时候继位。

没人说当皇帝一定要读书好,但是运作不好的话,烤熟的鸭子也会飞走的。为了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载漪以百倍的疯狂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以图尽快把儿子扶上宝座。

他明白,外国势力的施压,才是阻滞儿子上位的根本原因。

跟荣禄一样,外国列强力保光绪,都有各自的小九九。这些国家主要怕慈禧把清廷的政策带回鸦片战争时期的顽固保守局面,因而极力阻止废光绪立新帝。

大约这个时候,在载漪等“大阿哥党”的操控下,清廷突然颁布了一道意味深长的谕旨,大意是:近来各省督抚,一遇到中外交涉重大事件,都先想着求和。这种思想,对不住皇恩浩荡,一定要破除。今后如果宣战,万无即行议和之理,务必要血战到底。“和之一字,不但不可出于口,并且不可存诸心”。这显示了“大阿哥党”已经有了跟列强打一架的想法。

机会来了。

载漪偶然接触到了兴起于山东的义和团。他觉得,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很对胃口。于是,他和刚毅两人时常向慈禧介绍义和团,对她进行洗脑,搞得跟传销一样,天天高喊义和团打得好打得妙打得洋人嗷嗷叫。

载漪鼓吹义和团抵御枪炮的法术很灵验,自己还在端王府设立神坛,朝夕必拜。他命令虎神营集体操练义和拳术,虎神营由此发展成为北京最早的一批义和团拥趸。

不仅如此,载漪在宫中给溥儁请了两个义和拳师,教他各种幻术和拳棒,指导他参加迷信活动。

在载漪的感染下,李莲英开始召义和团入宫,列八卦阵,让慈禧开开眼界。慈禧甚至参与拜受灵符活动。

整个迷幻的氛围被搞起来了,义和团涌进北京,围攻教堂、使馆,诛杀洋人、二毛子。

此时,载漪的权势也达到了巅峰。他主导的“大阿哥党”控制了军政、外交等核心部门。

为了帮助慈禧下定与列强开撕的决心,载漪公然伪造了一个列强要西太后还政于光绪的照会。这个照会极大地伤害了慈禧的自尊心。

慈禧,也疯狂了。

▲慈禧向11国宣战。图源:网络

载漪在怂恿全民反对列强的过程中,挟带私货,意欲窃取国器,扶儿子上位。

为了这个不能公开说出来的目的,他不惜将国家置于西方世界的对立面,不惜多少人无辜牺牲,不惜战败后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与此同时,他加紧迫害光绪,散布义和团要杀“一龙二虎三百羊”的流言。其中,“一龙”指的就是光绪。

1900年6月25日,他带领60个团民,以“查验二毛子”为名,闯入光绪的临时住所,对光绪进行威胁和恐吓。

但慈禧及时出面阻止了载漪的蛮动。慈禧说,废皇上一事,她自有权衡,不可胡来。这才没有酿成更大的后果。

仅仅50天后,八国联军攻下北京。慈禧带着光绪、溥儁等一帮人马仓皇西逃。

▲八国联军攻陷紫禁城后的合影。图源:网络

原来刀枪不入是假的。有些人的信仰彻底坍塌了,有些人则感觉到阴谋被拆穿,开始末路狂奔。

大学士徐桐悬梁自尽,他的儿子徐承煜和启秀被八国联军捕获。崇绮一路逃到保定后,听说老妻和儿子全家在北京都死光了,也悲痛自尽。

9月15日,为响应列强的惩凶要求,奉旨入京议和的李鸿章在上海与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等封疆大吏联名上奏,要求惩办载漪等“大阿哥党”。

疯狂的慈禧再次疯狂。只不过,这次是疯狂地讨好洋人。她同意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本息合计10亿两,赢得了洋人的一致好感。洋人竟然没有要求她下台,她感恩戴德。

作为“头号战犯”的载漪则没有那么好命。他被革去爵位,发往新疆充军。后遇赦,投靠内蒙阿拉善王。

他的儿子溥儁,当年在随慈禧回京途中就被撤去大阿哥的名号,丧失了乘轿资格。这个不擅读书、擅长音乐的少年,皇帝梦碎了,余生浑浑噩噩。据说,他常命太监用泥捏成小人儿,起名李鸿章、奕劻等等,再命太监用绳子绑起泥人,砍去头颅。

进入民国后,溥儁挂名总统府参议,每个月领取500大洋的高薪。不过,这些也不够这个纨绔子弟挥霍的,他抽大烟,捧女角,经常出入酒楼戏院。1921年,他的待遇被取消。1924年,他名下的土地被北京政府没收,随后,他依赖大舅子、时任蒙藏院总裁的塔王塔旺布里甲拉为生。1931年,塔王去世后,溥儁夫妇被塔王的侧福晋轰出了塔王府。

1942年,58岁的溥儁病死于塔王府旁边的栖身小屋中。野史说他做过清朝的皇帝,在位3天,年号“保庆”,但这些纯属子虚乌有。终其一生,充其量只做过两年不到的“候补皇帝”。

前尘如梦,多少唏嘘。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