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笔记31:贾诩登场,一个困顿谋士的“活着”与“活着之上”

北方丽人读书观史 2024-08-15 11:15:31

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谋士。

有人命好有机缘,早早就跟随了心仪的主公,成就一段君臣佳话;有人出身好、名声大、身价高,各路“明主”自是求贤若渴、三顾茅庐,他们可以东挑西选、择主而仕。

可是,更多的人就没有这些好运了,他们如蚂蚁一般辛苦努力、东奔西走,却也未必有机会展现才华能力,不得不困顿于生存,在一个个“昏主庸主”的手下苟且谋生。

老贾已经四十多岁了。

虽然自负智慧眼光,但却时运不济,几经辗转,他也没找到什么有前途的好工作,最终进入一家偏远的西凉地区的公司——还不是总公司,而是下面的分公司,自是无人知晓在意,也不知道他在那里默默无闻了多少年。

忽然有一天,帝国发生政变,总公司的董老板带兵进京,在各种机缘巧合下,竟然一举掌握了帝国的最高权力。

老贾刚看到一点希望,可没等他跟着鸡犬升天,董老板就被对手杀死。然后他们这些部下也跟着成了清算的对象。

消息传来,分公司的俩经理,一个姓李的,一个姓郭的,这俩没出息的,被吓傻了,竟然打算要解散公司,让大家各自跑路逃命。

差点没把老贾的鼻子气歪。

他对他们说:你们要是各自逃命,随便一个人就能把你们绑起来抓住。与其如此,还不如聚集所有力量,共同反攻京城,为董老板报仇。成功了我们就可以好好干事业,失败了再跑,也不迟啊!

李经理和郭经理一听,对啊,是这么回事啊!老贾,你真是太聪明了!

默默无闻了半生的老贾,终于走上了风云激荡的历史舞台。

他叫贾诩,此时,不过是一个寻常的“谋士”,一如之前出场谋士李儒、李肃一样,连个基本介绍都没有。我们后来才知道,贾诩字文和,是武威姑臧人。

此时,他的两个领导,李傕和郭汜听了他的建议后,当即纠合了在凉州的董卓旧部杀向长安。

这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部队,他们很快就打败吕布,攻入长安,杀死王允,李傕和郭汜联合掌握了国家大权。汉献帝被逼无奈,只得给他们——还有从凉州来的樊稠、张济,在长安反水的李蒙、王方等,都封了将军、侯爵等高官,只除了贾诩。

我很奇怪,为什么?难道李傕郭汜这么不讲究,忘了不久前贾诩那决定他们命运、改变历史的建言吗?

小说中没有写,我只好去翻历史。

原来李傕没忘贾诩,他也是打算给贾诩封侯的,但贾诩拒绝了。

他说,“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这不过就是为了救命的计谋而已,不算什么功劳)”——贾诩并不以此为荣,他只是为了活着,他主人的生存和他自己的生存,他并不愿意以此为荣。

他大约已经看到,因为他的这句话,这一路战伐对国家百姓的伤害荼毒,心有戚戚;他此时还不知道,还将引发更大、更深重的家国灾难。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困顿谋士的横空出世,也是无数人生命的献祭。

贾诩自此走出困顿,得到了重用,参与到李傕等人的重要行动中。

西凉太守和并州刺史韩遂引军杀向长安,贾诩建议说,敌军远来,只宜深沟高垒坚守,绝不可迎敌,迎敌必败。李蒙、王方不听,率军迎战,结果都被马腾的儿子、勇武的马超给斩杀了。

李傕、郭汜这才相信贾诩,采用贾诩的战术,不到两个月,马腾韩遂果然因为缺粮,大败而归。

李傕得知部下樊稠私放韩遂,跟贾诩商量,想要兴兵讨伐。贾诩赶忙阻止,何必大动干戈?不如设一个鸿门宴,只杀樊稠一人就行了。李傕从其计,果然轻松解决掉对手。

贾诩算无遗策,无论分析局势还是行军布阵、阴谋诡计,竟是无一不中。李傕终于发现,原来人才就在自己身边,开始对他越加信任倚重。

贾诩呢?他“屡劝抚安百姓、结贤纳豪。自是朝廷微有生意。”

贾诩当然是一个保命为先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但他也是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底线的。“活着之上”,只要有能力有机会,他也极力想要安抚百姓、建设国家。

他也始终与李傕郭汜等保持着距离,并没有成为谁的心腹。他应该,从心里就没看上他们吧?

乱世纷纷攘攘,英雄潮起潮落,此时的贾诩,终于有了点小名气,有资本去观察、等待属于他的“明主”了。

李傕和郭汜还要在长安呆几年,贾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激荡的三国风云中,他虽然不是主角,但将在很多重要时刻出场,以他“算无遗策”的智慧,在保全自己的同时,指点江山、影响历史......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