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三国:那个被司马懿忽悠瘸的人,并不是傻子

贪吃的骆驼 2024-02-20 07:28:49

01

曹爽这个人之所以被后世所熟知,主要是因为他是司马懿篡权的背景板。

如果没有他近似傻子般的操作,司马懿根本不会有机会翻身,那么他既然那么傻,为什么还会和司马懿一起并列为托孤大臣之一呢?

只是因为他姓曹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据《三国志》等书记载,曹爽的老爸叫曹真,曹真是谁,那是曹家嫡系中的领军人物,他本人几乎全无败绩,要不是死的早,司马懿绝对不会有机会篡权。

曹真在世时,曹爽曾因为家庭背景等原因,经常出入宫禁,和魏明帝曹睿走得很近,据史书记载,魏明帝和他的关系非常非常不错。

这里面除了有曹真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曹爽本人很有能力,而曹睿又是很厉害的聪明人,所以两人的关系才非常非常好。

02

因为魏明帝的青睐(宠待有殊),所以曹爽的官运是一路青云直上,在曹真去世之前,曹爽已经当上了武卫将军,这个官职一般人可能很陌生。

不过你要知道了他的职责,你就知道这个官职的含金量了,武卫将军的主要职责,是统领保护皇宫大内的禁军!

等到曹真去世以后,曹爽直接继承了曹真的爵位,曹真去世后不久,魏明帝身患重疾,眼看自己要挂,魏明帝赶紧安排了自己的后事。

在魏明帝最初的后事安排中,托孤(继任者曹芳只有八岁)的辅政大臣是最核心的一件事,一开始的时候,魏明帝托孤的人选,几乎是清一色的曹家嫡系,其中又以魏明帝叔叔辈的曹宇等人为核心。

曹爽作为魏明帝的心腹,虽然也被列入了托孤的辅政大臣,但是论起重要性来讲,远不如曹宇等人。

03

据史书记载,魏明帝的计划,引起了两个人的不满,他们分别是帮曹家三代掌管机要的刘放和孙资。

因为他俩的极力劝说,魏明帝不得不改变计划,没有再坚持全部用曹家的嫡系,而是引入了司马懿这个外人,并剔除了曹宇等人,只留下了一个曹爽。

从明面来看,这种安排似乎非常合理,但仔细一想,这里面却又有很多的问题。

曹宇等人无论是辈分还是资历,都要比只待在禁中的曹爽要更适合当托孤的辅政大臣,为何最后只选了一个曹爽,而让曹宇等人靠边站,甚至连京城也不让待了呢?

魏明帝生前之所以把司马懿从西北调往辽东,那可不是看他的能力强,想让他在立新功,而是看他在军中的而影响力太大,想要借机办司马懿,人家司马懿当时曾做诗,表示自己已经领悟了领导的想法。

04

因此魏明帝当年如果真的想让外姓大臣,制衡曹家的嫡系,应该不太可能选司马懿。

而当年的魏明帝,却既用了曹爽一个嫡系,又用了司马懿这个自己曾想除掉的大神,这说明了什么呢?

要么是魏明帝当年病的失去了理智,要么是他的“遗嘱”可能并非是他的本心,以曹爽当年的身份,以及孙资和刘放两人的能力,他们肯定是可以做点什么的。

此外这里还有一件事非常值得一提。

孙资和刘放以及司马懿的所做所为,代表的可不光是他们自己,甚至他们背后的家族,他们代表的,其实是很多曹魏集团的外姓大臣。

如果真让曹家嫡系一手遮天,那么他们这些人可能就没有未来了,因此孙资、刘放的成功,以及司马懿的崛起,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是孤军奋战,而是背后站着一大帮的利益集团。

05

而曹爽当年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一方面是因为他曹家人的身份,以及他掌握宫禁的特殊权利,另一方面也和他的个人能力有关。

史书对曹爽早期的记载中,有这么两个字的评价:谨重。

这俩字什么意思呢?做人做事谨慎且稳重。

这俩字无论是分开来讲,还是对普通人来说,其实不算什么,有时候可能还带有贬义,但是对于出身于世家,自己有权力的人来说,且年龄不算太大的人来说,那就是很高的评价了。

那么曹爽当不当的起这个评价呢?

简单了解过高平陵之变的人,可能会说曹爽当不起,因为你曹爽当年被司马懿那个老戏骨给骗的团团转,如果你真的谨重,你会是那个结局吗?

有这种认识的人,往往存在两个误区。

06

第一,司马懿在被委任为托孤大臣之初,论资历很威望,无论是在军中还是在朝堂,对曹爽都是碾压级别的存在,但是等到后来,他为何只能在家装病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在一开始的时候,曹爽利用一系列的手段,把司马懿给高高的捧了起来,然后架空了他的军权,司马懿丧失了军权之后,腰杆子自然就硬不起来了。

司马懿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被曹爽架空,只是因为曹爽姓曹吗?

第二,曹爽当年去高平陵之前(曹爽的敌人不止司马懿一个,皇帝出行他不去不行,留核心人物镇守京城,也会出问题,所以当时他带了不少曹家的人去),可是先去探查过司马懿的情况的,不过被老戏骨给演了。

后来曹爽听了司马懿的口头承诺,这才放弃抵抗的,但此时曹爽仍有翻身的机会,但是司马懿没信守承诺。

看似这只是个小诈,但它毁掉的却是儒家用了几百年才树立起来的信仰,当年司马懿虽然一骗而篡权,却把华夏拉下了深渊好几百年......

因此从实际情况来说,人家曹爽可真不傻。

4 阅读: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