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刘伯温死前告诉儿子:刘家9代后必出奇才,百年后果真应验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2024-06-04 04:34:22

前言

刘伯温虽说不是从最开始就跟随在朱元璋身边的,但是大明的建立也离不开刘伯温。但也正是因为他的才能为朱元璋所不容,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朱元璋杀了他,但他的逝世朱元璋一定的清楚的。

在他弥留之际却留下一句预言:“刘家九代后必出奇才!”百年后事实证明刘伯温所言果真属实。

一、鸟尽弓藏

刘伯温自小就聪慧,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不过即使是神童也逃脱不了仕途不顺。只有二十一岁的刘伯温就参加科举,当然也中第了,之后就应该是入朝为官了。

但在入朝后刘伯温才渐渐地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朝堂,朝堂上的风气让刘伯温难以忍受,索性他就辞职不干了。当然此时这样感觉的人也很多,在元朝的统治之下,社会动荡不定,暗中也有许多势力蠢蠢欲动想要推翻元朝的统治。

其实在此时这种条件之下,刘伯温是不用为自己的未来发愁的,按照他的大才只会是各方势力争抢的目标。

与此同时朱元璋也已经渐渐的兴起,朱元璋最开始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可以说大字不识一个,并且因为他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所以他对读书人特别地向往。

毕竟但凡是起事的,哪有是身边没有谋士的帮助的。更何况两人之间还有不一样的渊源,宋濂和刘伯温之间的关系十分要好,而此时宋濂也已经投靠了朱元璋,能够得到好友的看重,在刘伯温心中对朱元璋也有了好感。

同时按照朱元璋看重文人的心,得知刘伯温的存在后,当即就动了想要将他收复的心。立刻就派人请刘伯温出山。像刘伯温这样人,最大的心愿不过就是找到一位明主,帮助他实现大业,从古至今这都是谋士毕生所求。

有了刘伯温的朱元璋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刘伯温当然也是需要投名状的,他必须要让朱元璋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所以在投靠朱元璋后他就为之后的走向给朱元璋指了一条明路。

当前有两方势力是朱元璋最大的阻碍。对于陈友谅和张士诚两人,刘伯温直言应该先对陈友谅出手,他一眼就看穿了张士诚的性格特点。在刘伯温的帮助之下,朱元璋先后攻破了陈友谅、张士诚,并且还摆脱了小明王的限制。

可以说在这之中刘伯温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在清除了所有障碍后,朱元璋如愿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刘伯温的谋略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登基称帝后和之前就完全不一样了,所改变的不仅仅是朱元璋的地位同时还有他的心境。在得到天下后,朱元璋也越来越猜忌,比起之前更甚。众所周知朱元璋从来都不是什么大度的人,现在的疑心病更重。

在未成事的时刘伯温的作用有多大,在成事后朱元璋对他就有多忌惮,并且不要忘记了刘伯温并不是从最开始就跟在朱元璋左右的,而是半路投靠的,其情谊也是和李善长等人没有办法相比的。

当然仅仅是打压也还是不够的,朱元璋明明知道刘伯温和胡惟庸之间的矛盾,但他却一直在促进两人矛盾激化,尤其是当年刘伯温认为胡惟庸不适合当丞相的事情,彻底地让胡惟庸恨上刘伯温。

时至今日依旧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刘伯温的死和朱元璋有关,但是若没有朱元璋的默许,即使是胡惟庸再位高权重他也不敢轻易的对朝中重臣下手。

在他弥留之际留下了一句遗言,也是刘伯温一生所算的最后一卦:刘家九代后一定会出现人才,刘家会重新兴旺!

二、为官之道

可以说刘伯温的悲剧,也和他自身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这不得不提起的就是刘伯温的为官之道了。也正是因为他的刚正不阿、政法严明,让他得罪了不少人,最后落得一个悲剧的下场。

其实纵观刘伯温的一生,毋庸置疑他是一位好官,为官清正、一心为民遗憾的是在朝中还有和他相抗衡的淮西集团,并且朱元璋也不可能对他给予信任,反而是猜忌不停。

但这为官之道已经深深地刻进刘伯温的骨子里,当年在元朝为官的时候刘伯温就是这样,并且当年的他还没有在大明的权势和地位。面对贿赂他也是眼睛都不眨一下,早年刘伯温离开正是因为元朝官场的黑暗。

到了大明王朝更是,刘伯温不畏强权,要是说大明建国第一功臣那其中一定有李善长的名字,并且李善长也是淮西集团的邻头羊,他在朝中的地位和声望都是刘伯温远远不能比的。不过在刘伯温看来都一样,所以即使是面对李善长他也是毫不手软。

当李善长的亲信做错事,刘伯温丝毫都没有给李善长面子,直接就出手了,此举让李善长不满极了。别说是李善长了,就连朱元璋他也是直言不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所有人对于自己的家乡都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在朱元璋登基后就想着在自己家乡建中都,但刘伯温却认为此举很不妥,凤阳根本就不是可以建都的地方,朱元璋此举劳民伤财,唯一的意义不过就是炫耀,朱元璋的敏感也是公认的,可以想象他心中对刘伯温的态度。

三、九世方兴

自刘伯温逝世后,整个刘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即使是他两个儿子都入朝为官了,但下场却都不是很好。

其中刘伯温的长子刘琏在父亲逝世后就一直谨记父亲生前的教诲,为官清正,不过即使是他想要安安稳稳地在朝为官,但是胡惟庸等人也不会让他安稳度日的。不久后刘琏在江西担任地方官时就遇到了胡惟庸的磨难,在他们的诬陷之下刘琏举步维艰。

此时的刘琏可以说是百口莫辩,最后只能是以死明志,值得一说的是此时胡惟庸依旧是权势滔天,所以刘琏的枉死也是没有办法的。与他相比他的弟弟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刘璟安稳地度过了朱元璋在位的那几年,并且也没有被清算反而是平步青云。

不过在刘家的骨子中有的就只是忠君报国,可以想象他对靖难上位的朱棣的态度。最终也因为得罪了朱棣落得在狱中自尽身亡的下场。在那之后刘家的爵位断了好几代,直到刘伯温的九世孙刘瑜这一代才得以兴旺起来。

嘉靖十年,刘瑜继承了当年刘伯温的爵位,自此刘家再次活跃在大明的官场,刘伯温生前的预言也得到了应验。

结语

可以说刘伯温在为官上确实是没话说,遗憾的是生不逢时,他的想法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不仅在朝中树敌繁多,还让朱元璋所不喜,最后铸就了他悲剧的下场,庆幸的是刘家后继有人,没有让刘家就此落寞。

1 阅读: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