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国球,实际上已经变成高端圈子里专属“贵族运动”,成很多家庭望尘莫及奢侈品。想想当年咱们小时候打球,几块砖头、一块旧水泥台就能当场地。可现在呢?乒乓球俨然成不少人挥霍金钱“竞技盛宴”。
别说普通家庭,就算你口袋里有点余钱,也未必能负担得起。家长们为让孩子进入这個行业,先说得从启蒙阶段开始。这個阶段,不花点小钱是不大概。你得为孩子请個专业教练,一节课100到300不等费用是最基石。每周四五节课,一年下来至少得1万到2万。况且这些钱,根本不涵盖比赛费用。一旦孩子开始接触真正比赛,费用就更离谱。
你问比赛多少钱?报名费、住宿费、交通费,这些算上去得5万起步。对,这些花费都得家长掏腰包,况且还是非得,不参与比赛,孩子水平就无法提升,想要进一步,根本不大概。每当家长、孩子一起投入这些钱时,心里想是什么呢?“也许这就是我孩子改变命运机遇吧”。可现实呢?
拿我身边例子来说,小张家孩子天赋一般,但父母相信批准“后天奋勉”能培养出一個乒乓球选手。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报培训班。一年下来,课程费、比赛费,、各类附加费用加在一起,家庭账户早就“缩水”得差不多。更要命是,孩子练一年半,水平提升还是很慢,家长都快焦虑成神经病。小张妈常常心烦意乱,带着哭腔对我说:“孩子这点水平,连個省队门槛都摸不到,这钱真是花得没意义!”
再说另一個朋友,王姐孩子天赋好,是那种一接触球拍就能打出几分样子孩子。王姐乐得快疯,感觉自己找到发财“金钥匙”。于是,不管多少钱都往培训班砸,最后更是给孩子报体校特训班,一年下来,十万块轻轻松松就没。更搞笑是,王姐说,“现在连国家队教练都来找我孩子,感觉都快被明星捧!”听得我差点呕吐。十万块投入,能不能变成国家队选手,这都还是個问号。结果一两年后,孩子渐渐丢掉兴致,不再愿意训练。可王姐却没法停止,把这些钱看作是“投资”,宁愿再花十万八万,也得让孩子回到原点。
最恐怖是什么?就是你任凭如何奋勉,倘若孩子天赋不行,那就算烧钱,也只是個“烧钱机”。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没有天赋,普通家庭想让孩子从乒乓球里闯出一条路,接近是不大概事。像我小时候看过一些运动员,家里背景普通,靠是一颗拼劲儿、家长对孩子持助,才有机遇成名。可现在呢?天赋成唯一“通行证”,没有这些资源,再奋勉也没有用。
别拿这些“榜样”轶事说事。那些训练班老师、教练,每天表面上是在教孩子打球,实际上却是在找“金主”,他们真正关心不是孩子能不能进省队、打比赛,而是你家能掏出多少钱,能够撑多久。
比如那位在体校训练孩子,开始时父母满心希望,觉得孩子能批准这种专业化训练,变成下一位“国手”。可是,没几年过去,孩子水平始终无法突破,家长也开始越来越怀疑是否值得继续。可这时候,他们已经进入“投入过多”心理陷阱,不愿轻易放弃。于是,接近每年都得追加投资,带着自己一整個家庭希望,继续去“赌”。
我见过太多家长心怀希望,给孩子报各类培训班、比赛,甚至有些家庭为孩子能上好学校、进体校,把自己房子都卖,结果呢?一场场比赛,接近让他们投入所有积蓄。孩子有没有拿到奖牌无所谓,最要紧是,他们非得继续拿钱去买“将来”,而那些已经成名选手、大公司又在背后捞着高额利益。乒乓球,这個曾经属于普通家庭运动,早已变成商家摇钱树。
任凭是顶级体校,还是普通培训班,都在用家长热情、孩子梦想当作“投资工具”。那些所谓“金牌教练”、“专家们”正在把孩子们当作一颗颗待收割“韭菜”。最可笑是,作为家长,你大概会因对孩子“将来”充盈期待,不息追求那一线“希望”,却从来没想过这背后是如何被精明商家、教练、以及整個体系无情剥削。
乒乓球,真成不再适合普通家庭运动。想让孩子站上世界舞台,除非你有超强经济持助,、无尽耐心。普通人,早已没有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