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里逃生后,特朗普收到中国慰问,共和党对华表态,中方立场明确

鸿毓说过去 2024-07-18 00:57:22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更方便随时回来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文|米奇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就在昨天,我们也成为了世纪名场面的见证者,特朗普遭受枪击后死里逃生,此后支持他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

我们中国得到消息后,也是第一时间表示了关心和慰问,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收到友好信号后的共和党竟然准备出台这样的对华政策!

友情提示:因为本文字符偏长,文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不过好在平台新出政策中,广告解锁是免费的,大家只需看完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以及平台。

惊险一刻

枪杀美国总统,这种历史性的事件,就算在电影中都很难看到,但当它真实发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总统大选上时,所有人都觉得就像做梦一样!

特朗普站在竞选集会的讲台上,慷慨激昂地发表自己的演讲,当特朗普说到"让美国再次伟大"这句口号时,谁曾想这场原本就话题拉满的政治秀,却被几声突如其来的枪响推上了更恐怖的氛围。

枪声撕裂了热烈的氛围,现场的人们惊恐地大叫,抱头四处乱窜,台上的特朗普迅速被安保人员团团围住,伏在了演讲台下。

再次起身时他的右耳已经鲜血直流,但是他似乎忘记了疼痛,举起手臂对着台下的民众们振臂高呼“fight!”,如此铁血的行为也让台下的民众们瞬间热血沸腾,爆发出阵阵欢呼。

但特勤人员依旧不敢有丝毫放松, 用身体组成障壁,抵御着一切潜在的危险,立马将他护送撤离现场,这一幕仿佛好莱坞经典大片的片段,令整个世界都为之轰动。

那么究竟是谁开的枪?他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枪手很快就被锁定,他是今年刚20岁的克鲁克斯,还是这个州注册的共和党人,更让人感到不解的是,他还向民主党联盟进行过少量的资金捐助。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特朗普遭枪击:面部和右耳有血迹,枪手被击毙

克鲁克斯作案时,躲在距离演讲台200米开外的一栋大楼上,用一把AR-15型半自动步枪对着演讲台连开8枪,不仅射伤了特朗普,还射死现场的一个民众,另外还有两人仍在医院抢救。

由于枪手已被当场击毙,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知真正的作案动机,有人猜测这是一场政治阴谋,也有人认为这反映了美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

共和党人纷纷指责这是民主党的阴谋,而民主党则极力撇清关系,拜登甚至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强调暴力在美国没有立足之地,但这种表态是不是能平息此次风波,还是个未知数。

这个事故也让美国政客们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一些政治评论家指出,这暴露了美国政治极化的严重程度,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的对立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甚至很容易演变成暴力行为。

这几声枪响不仅让美国国内乱作一团,还引发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美国政坛动荡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次死里逃生可以说给了特朗普极大的光环加持,根据最新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出现了显著上升,胜选概率一度飙升至71%。

这种"同情票"在历史上已经出现过好多次,也不算什么罕见的事情,人们往往会对遭遇不幸的政治人物产生同情,进而转化为支持。

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让特朗普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要知道在政治竞选中,曝光度往往与支持率成正比。

特朗普一向善于利用媒体效应,这次"死里逃生"无疑会成为他竞选之路上的一大谈资,他很可能会借此事件进一步巩固其支持者的忠诚度,同时吸引更多选民。

与特朗普支持率飙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拜登阵营的窘境,枪击事件发生后,拜登团队的一言一行可谓是如履薄冰,他们不仅要对这起暴力事件表态,谴责暴力行为,还要避免给人落井下石的印象。

信息来源:潇湘晨报——一文梳理特朗普遇刺:枪从何处响起?如何影响美国大选?

即使拜登已经选择在第一时间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声明,严肃地谴责了这次的暴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小部分质疑声,但效果依旧不理想,根据最新民调,拜登的支持率出现了明显下滑,胜选概率降至16%。

这次事件同样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美国的枪支管控问题。杀伤性如此大的武器竟能带到总统200米的范围之内,是否应该进行更严格的管控?

支持加强枪支管控的呼声虽然高涨,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仍面临诸多阻力,枪支游说团体的影响力依然强大,加上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存在,要在短期内实现大幅度的枪支管控改革恐怕难以现实。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次事件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支持特朗普的人认为这是一场针对他们的政治迫害,而反对特朗普的人则担心这会给特朗普带来不应得的同情分,双方的对立情绪愈发强烈,社会撕裂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

美国政治极化的趋势似乎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的对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政见不同,而是演变成了一种近乎敌对的关系。

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的国际形象和外交政策也可能因此受到影响,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当选,他们都将面临如何弥合国内分歧、重塑美国团结的艰巨任务,这种内部分裂可能会削弱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要知道特朗普在上个任期对我们中国,那可真是下了狠手啊,但就算如此,特朗普出事后的第一时间,我们中国的反应,也让世界看到了什么叫做大国胸襟。

中方慰问及美方反应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事发第二天就表示,中国对这件事非常关心,同时也向特朗普表达了慰问,这回中方的主动示好,着实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让不少人感到非常意外。

这样的行为不仅为未来的中美关系留下了回旋的余地,同时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希望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诚意。

可无论我国如何表示友好,共和党那边就是不领情,对我们的态度可以说是一如既往的恶劣,在即将召开的大会上,他们的对华政策可谓是"硬上加硬"。

从取消对华最惠国待遇,到逐步停止必需品进口,再到禁止中国购买美国房地产及各项产业,这一连串的组合拳可真是一点不客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党纲首次没有提及台湾问题,这或许意味着共和党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有所转变。

信息来源:央视一套——外交部发言人就特朗普遭遇枪击答记者问

如果这份党纲最终通过,意味着一旦特朗普重返白宫,新一届美国政府可能在贸易等领域上,升级对华打压力度,阻止进口中国汽车并向中国商品征收更加高昂的关税,这样的政策取向,无疑会给本就复杂的中美关系再度蒙上一层阴影。

民主党倾向于通过多边主义和联盟体系来制衡中国,而共和党则更偏好单边主义和直接对抗,无论哪种方式,"遏制中国"似乎已成为美国两党的共识。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美国共和党发布竞选纲领草案,40年来首次淡化全国堕胎禁令

未来的中美经贸关系可能面临新的挑战,贸易摩擦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如果美国真的提高对华关税,中国可能会采取反制措施,这将导致两国贸易成本上升,最终伤及两国消费者利益。

除了经贸领域外,科技领域的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美国可能会进一步限制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并加强对中国企业的制裁,这不仅会影响中国的科技发展,也可能导致全球科技产业链的重构。

金融领域的博弈也可能升级,美国可能会加强对中国企业在美上市的审查,甚至考虑将更多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这将影响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渠道,也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市场动荡。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又如何回应呢?

中方坚定立场

中国还是一如既往地重申了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基本原则,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强调的:"不管谁当选下一届美国总统,我们都希望美方能够同中方相向而行,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中美关系朝着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这一表态既体现了中国的一贯立场,也展现了中国对美国大选的客观态度。

在美国大选期间,中国的外交策略可谓是谨慎而又积极,不仅避免了对美国内政发表过多评论,以免被误解为干涉选举。

同时也在积极寻求与美国各方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中国驻美大使最近频繁与美国各界人士会面,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种做法既避免了不必要的误解,又为未来的中美关系发展留下了余地。

信息来源:央视网——外交部:不管谁当选下一届美国总统 中方都希望美方能够同中方相向而行

面对美国可能出台的新贸易政策,中国商务部也没有坐以待毙,商务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一贯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敦促美方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停止对中国的无理打压和限制。

这番表态既表明了中国的立场,也表明了中国不会坐视不管,如果美方真的实施新的贸易限制,中国很可能会采取对等措施进行回应。

首先是继续推进经济内循环,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双循环"战略的提出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

中国也可能会加快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如加快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也可能会在关键技术领域加大投入,以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

在全球舞台上,中国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日益增强,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上,中国正在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这一理念强调各国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与当前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不谋而合,可以说,中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结语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中国的外交智慧和战略定力,无疑将在塑造未来世界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央视网——外交部:不管谁当选下一届美国总统 中方都希望美方能够同中方相向而行

澎湃新闻——美国共和党发布竞选纲领草案,40年来首次淡化全国堕胎禁令

央视一套——外交部发言人就特朗普遭遇枪击答记者问

潇湘晨报——一文梳理特朗普遇刺:枪从何处响起?如何影响美国大选?

观察者网——特朗普遭枪击:面部和右耳有血迹,枪手被击毙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