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捡漏”是最大的乐趣和毕生的追求。花费较低的价格,买到市场价值十分高的藏品,是收藏者们最喜闻乐见的故事和津津乐道的情节。
但是,现代媒体的无处不在信息传播覆盖面,让大家热衷的收藏捡漏逐渐成为过去式。过去的人是把宝贝当废品处理,如今却是把旧物都当成宝藏。
那么,现在真的再也捡不到漏了吗?
过去我们去农村捡漏,利用信息差寻找珍贵的老家具,老瓷器,老铜器,以及建盖房屋使用的梁柱、花窗、门板等等。如今一个青石打磨的猪食槽,物主都会奇货可居,报上遥遥领先市场价格的藏宝价。
古玩市场的地摊上也不是捡漏的场所了。大多数地摊上堆放的都是古泉类,铜器类粗糙低劣的仿制品,现代的树脂工艺品,以及一些随处可见的檀类木珠,极为普通的菩提子等。
那从别的藏家手里捡漏是可行的办法吗?这种可能性也不大。比你更早接触到藏品的人,理论上来说,对藏品的价值会更为了解。人家愿意转让给你,通常是因为有了更好的藏品,所以把品相、年代等各方面弱一些的藏品交易给你,但价格也不太可能低于市场正常价值。
看到这里,有的收藏爱好者会比较失望,难道捡漏真的变成了传说中的故事了,现在已经无处可捡漏了吗?
其实,捡漏虽然不容易,但以实惠的价格淘到宝贝也不是不可能。
避开爆款收藏,瞄准冷门是一个方法。想收到实惠的藏品,就要瞄准一些冷门、小众的藏品进行捡漏收藏,比如根付。前几年对这种收藏品了解的人不算多,一些鹿角与普通木质的根付,收藏者叫价不会太高,几十元收到名家制作的精品根付的情况时有发生。再比如西洋银制品,餐具、烛台、花器等等,过去一些藏家对异域银器的了解不够,出售价格仅限于银本身的价格,那些精湛工艺的艺术附加值并没有在价格上得到体现。
然后是古籍旧书。收藏这一类别的藏家相对来说比较少,如果你预先储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多去旧物市场转悠,寻获珍贵古籍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再有就是体量较大的砖石雕。这类藏品因为占地较多,物主通常会急于出售,一些纹饰精美、含有稀有文字的汉砖常会在地摊上出现,价格也很公道。
对于有一定鉴赏能力的收藏者,还有个很好的捡漏场所值得推荐——那就是城市所在地美院附近的装裱店或者周末的跳蚤市场。
装裱店内,常常有一些青年教师和艺术生寄售他们的作品,油画、版画、书法、雕塑、雕刻均有。其中一些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但因为作者尚未成名,价格则相对低廉。如果你懂得鉴赏,说不定可以用较低价格寻获一件未来的名家作品。我就常常去这些地方寻找素描画册和油画初稿,每每有超出期望的收获。
最后是大自然的丰厚赠与。水石、山石、化石、矿石;树根、朽木、树瘤,这些是无须付出金钱的大自然的恩赐,只要你有心、带着懂得欣赏的眼光去寻访,总会有所收获。
捡漏并没有消失,但它只等待有观察力和有相关知识储备的收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