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探秘,对越牌坊,穿越四百年的时光之旅

醉香谈旅游 2024-08-23 16:03:34

对越坊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晋祠公园内,是晋祠东西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之一。对越坊创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对越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分段式歇山顶建筑,通面阔长12.5米,进深9.3米,檐部高度6.6米,明、次间面宽比例约为10:8。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越坊从形式上分属于“不出头”式,即柱子上面有斗拱和屋顶,未高出楼顶。其结构从下往上由立柱、木构架坊身等部分组成,构件包括雀替、小额枋、折柱花板、大额枋、平板枋、斗拱等,制作精巧,体现了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

当我踏入晋祠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走进了一个古老而宁静的世界。沿着中轴线缓缓前行,对越坊便如一位端庄的佳人,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等待着我的邂逅。

四柱三楼的对越坊,巍然矗立,单檐歇山顶在阳光的映照下,散发着一种别样的神韵。那翘起的檐角,仿佛是岁月的手指,轻轻指向天空,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檐下的斗拱,如繁星般密布,纵横交织,宛如一幅精美的织锦,展示着古人的智慧与巧思。每一个斗拱都像是一个微小而精致的艺术品,它们相互依偎,共同支撑起这座牌坊的宏伟架构。

走近对越坊,我被那精细的雕刻所震撼。每一道线条都流畅而生动,仿佛是能工巧匠们用心灵的笔触在石头上留下的诗篇。坊柱上的瑞兽,张牙舞爪,威风凛凛,它们似乎在守护着这一方神圣的土地;栏板上的花卉,娇艳欲滴,栩栩如生,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些雕刻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灵的敬畏之情的表达。

凝视着“对越”二字,我的思绪不禁飘飞。这两个字取自《诗经·周颂》里的“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对为报答,越是宣扬,合起来便是报答宣扬圣母的功德。在这简单的两个字背后,蕴含着无尽的深意。它让我想起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孝道的尊崇,对祖先的敬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们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铭记着先辈的功绩,传承着优秀的文化传统。

关于对越坊的来历,那个充满温情的故事更是让我为之动容。明代书法家高应元的母亲患偏头痛,久治无效。在吕祖庙前求得的一签,让他决定在晋祠内建造牌坊。也许是上天被他的孝心所感动,牌坊动工的第二天,母亲的病就好了。于是,原本计划的小牌坊变成了如今这座宏伟的大牌坊。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也让我看到了古人对神灵的虔诚和对命运的敬畏。

站在对越坊前,我仿佛能看到当年高应元挥笔写下“对越”二字时的情景。他的笔触坚定而有力,每一个笔画都饱含着他对母亲的爱,对神灵的感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匾额不仅是书法艺术的杰作,更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它的气势磅礴,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让人仰之弥高。

再看牌坊左右的铁狮,它们威风凛凛,雄浑之气扑面而来。那隆起的脊骨,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沧桑;那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它们蹲坐在那里,忠诚地守护着对越坊,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这里的神圣不可侵犯。

牌坊上原有的彩绘,虽因年久湮灭,但后人重新彩绘的八仙、杨戬、哪吒等人物,又为其增添了新的色彩。这些神话人物,在坊壁上活灵活现,仿佛在演绎着一场场精彩的故事。它们让这座古老的牌坊充满了神秘的气息,也让我对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越坊,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凝固的历史,一首无声的诗歌。它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人间的冷暖。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文化的传承,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与卑微。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对越坊上,整个牌坊被染成了金黄色,如梦如幻。那一刻,我仿佛与这座牌坊融为一体,与历史对话,与古人共鸣。我深知,这座对越坊将永远屹立在晋祠之中,见证着时代的发展,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而我,也将带着这份感动和敬畏,继续前行,去探寻更多的历史遗迹,去感受更多的文化魅力。

在离开晋祠的时候,我忍不住再次回首,对越坊在我的视线中渐渐远去,但它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记,却永远不会磨灭。它将成为我心灵深处的一份珍贵回忆,时刻提醒着我,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我们的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