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汉字书写,何来书法之说?

书法艺堂 2024-05-24 10:36:53

书法,作为书写艺术的法则和追求,其核心在于表现文字的美感。无论书法如何创新,其基础应是汉字的结构与形态。草书虽简化了笔画、改变了字形,但依然可辨识,因为它源于汉字,经过了系统的学习和演变。然而,一些所谓的“前卫书法”,若无人解释,其作品难以被认作汉字书写。例如,若不标明,某些作品的“龙”字,人们难以辨识其为何种文字。书法作品应有其根源,不应随意泼墨而称其为艺术。汉字是书法的基础,若作品脱离了汉字的本质,书法之名便无从谈起。

这种东西不像汉字,书法又从何谈起呢楷书和隶书以其规整的字形,成为书法学习的基石。许多人自幼学习书法,都是从楷书开始。而有些成年后才开始接触书法的人,可能直接学习行草书。对于初学者来说,楷书是学习汉字的基础,由于刚开始接触文字,楷书尚且难以完全掌握,更遑论行草书,因此临摹楷书是入门的最佳选择。而成年学习者,由于对书写已有自己的习惯,可能缺乏耐心从头开始学习楷书,因此选择直接练习行草书。通常,拥有扎实楷书基础的书法家,都经过了系统的学习,无论是自学还是师从他人,他们对隶书、行书、草书、篆书等不同书体都有涉猎,知识面广泛。他们的作品布局合理、飘逸自然,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相反,那些没有楷书基础的学习者,由于缺少对字体结构美感的体验和理解,可能会过分追求行草书的技法和布局,而忽略了书法的根本,导致作品杂乱无章,失去了书法的韵味。行草书的技法,旨在赋予文字以动感,使整幅作品布局和谐、疏密得当,提升作品的艺术性。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写好每一个字。不能以技法和布局为借口,掩盖书写技巧的不足,否则便是本末倒置。就像烹饪一样,如果食材本身质量低劣,无论采用何种烹饪手法,最终的菜肴也难以令人满意。

一团乱麻的书法,故弄玄虚的粗制滥造一位中书协的资深人士曾提出,书法创新若能实现三个原则便堪称卓越:不模仿古人、不追随当代名家、不自我复制。然而,对此观点,小编持有不同看法,若换个角度理解,这似乎意味着无需临摹古帖、无需学习当代书法家的技艺、无需重复自己的风格,这不免显得荒谬。书法的根基何在?若不汲取魏碑、唐楷、二王等传统书法的精华,中国书法又将如何传承?该资深人士不仅曾任中书协副主席,还担任过草书委员会主任和一级美术师。至于中书协是否设有楷书、隶书、行书、篆书等委员会,小编并不知情。若无此类委员会,是否意味着职位设置过于随意?一级美术师的职称是否包含书法领域,相信中书协自有判断。难道中书协意在将书法艺术与绘画混为一谈?

“哭”出眼泪,这是要把书法当绘画?由此观之,美术界的许多人士参与书协活动并不鲜见。中国书画本同源,人们常将画家与书法家合称为"书画家"。在传统中国画领域,这种说法是恰当的,因为它们同样使用文房四宝,且画作中往往融入书法元素。然而,现代美术与中国画已大相径庭。现代美术更多地融合了西方绘画技法,如素描、水彩、油画、版画等,尤其是印象派风格,与中国传统书法相去甚远。小编身边也有一些画师朋友,他们平时主要使用画笔,很少用毛笔。除了偶尔创作国画外,他们大多专注于油画、水彩画、版画等,很少练习书法。即使在国画作品中需要题字,往往也需要专业的书法家来完成。这些画师虽对书法有一定了解和鉴赏力,但书写能力有限。因此,将画家与书法家等同起来是有失偏颇的。同时,也有一些从事文艺工作的人,由于工作需要,经常接触书法,久而久之也会尝试挥毫泼墨。其中一些人是艺术领域的专家和名人,书法界对他们也给予尊重;还有一些是文化工作者,他们通过书法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更有些人则是出于商业目的而学习书法。这些人中,有的半路出家学习书法,楷书基础不牢,甚至从未认真临摹过。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个性化的书法审美观,这与传统书法的共性相去甚远,缺乏对字形美感的深刻体验和理解。

个性替代共性,和传统书法相距甚远书法创新派往往忽视楷书的练习,尤其是唐楷,他们倾向于专注于行草书的创作,结果写出的字缺乏美感。行草书的自由性,以及相对宽松的结构和笔画要求,似乎成了他们创新的理由。如果他们真的对自己的创新有信心,为何不选择楷书来展示呢?他们中的一些人拥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受到西方画派和日本书法的影响,随意地处理汉字,创造出一些自认为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书法的核心在于书写,无论多么前卫或创新,都不能背离这一基本原则。如果连基本的书写都做不好,甚至写出的字已经不能称为汉字,那么所谓的书法就无从谈起,更不用提书法的艺术性了。特别是日本书法的一些负面影响,让许多人盲目追求,这对书法爱好者来说是一种误导,使他们在书法的道路上感到困惑,不知该何去何从。其实,答案很明确:专注于自己的书写,让创新者去探索他们的创新之路吧!

日本书法看不出写的什么,负面影响大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