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九河归海:大禹的治水传奇与国家治理智慧

闻宁说事儿 2024-11-12 10:44:34

禹帝,远古贤君。姒姓,名文命,史称大禹,亦称夏禹。禹是鲧(gǔn)之子,颛顼(zhuān xū)之孙,黄帝之第七代玄孙。《史书》记载:"本西夷人也",生于石纽(今四川北川)。相传为夏后氏部落首领。曾奉舜之命治理洪水,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继位。传说曾铸九鼎。

在尧舜生活的公元前25世纪,是全球气候异常、全球性特大洪灾频发的年代。各古老民族都有记载。《圣经·创世纪》中记载,欧洲"洪水漫过了高山的山顶";中东两河流域有楔形文字记载:"洪水淹没整个世界";《创世纪》那场洪水只有诺亚一家乘坐诺亚方舟躲过了灭顶之灾,而南美洲的洪水"只有一人逃过了浩劫。"

据史书记载,在尧舜时期,我国黄河流域多次发生特大洪水,《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滔天洪水淹没了平原,吞噬了房屋,包围了丘陵和山岗,大水经年不退,灾民们到处漂流,华夏各民族陷入空前深重的灾难之中。治水排涝是这一时期首要工作,禹的父亲鲧是治水主要官员,治水九年未成功,被舜帝诛杀在羽山。巨大的洪水灾害,父亲治水不力被处死的惨痛教训,给长大成人的禹留下刻骨铭心的烙印。禹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的仁爱之怀人人可亲,他讲的话诚实可信,动作举止自然可为法度,他勤勉肃敬,可作为人所共遵的纲纪。这时舜任命他继续从事治水的事业。

接任后,禹就抱定救民众于水火、雪父亲之耻辱的坚定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治水的伟大斗争中。他和伯益、后稷一起奉帝之命,唤起中华民族各部落联合行动,令诸侯百官征集民夫,展开治水工作。他身先士卒,与民众奋战在一线。他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变堵为疏,先从源头上分流,分散洪水,继而凿开阻碍水流的高山,疏通河道。他新婚仅四天,就急急忙地投入治水,在治水的十三年中,他多次经过家门而不入,生怕家务事会分散他的精力,动摇他的意志。他"薄衣食,卑宫室,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 jū ),左准绳,右规矩,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经过十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大功告成。

同时让伯益发放稻种,教群众在卑湿的地方种植。让后稷调有余地方粮食来补其不足,务使各诸侯境内丰歉均一。禹又巡视各地所特有的物产以定其贡赋,还视察了各地山川的便利情况。

禹督导治水,从冀州开始,据《尚书.禹贡》记载,"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致功),至于衡漳。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从壶口开始施工以后,就治理梁山和岐山。太原治理好了以后,又治理到太岳山的南面。覃怀一带的治理取得了成效,又到了横流入河的漳水。恒水、卫水已经顺着河道而流,大陆泽周围的土地也可以耕作了。

据考证,《尚书·禹贡》中所述的"大陆"就是指宁晋所在的古大陆泽。据《邢台通史》第一章《原始社会》记载:大陆泽又名杨纡、巨鹿泽、广阿泽、大陆陂,其名最早见于成书于战国的《禹贡》,为中国古代九薮之一,春秋时期,大陆泽北起宁晋中南部,南至平乡,周沿宁晋、隆尧、任县、南河、平乡、新河、南宫、冀州、辛集十余县。南北长200里,东西宽160里。

周边遍布沼泽和湖泊,如串串珍珠,散落泽边。大陆泽烟波浩渺一望无际,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为北方最大的湿地,周围森林茂密,一派自然和谐景象。昔日风景可用"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形容。据历代学者考证,夏禹曾引导黄河水经大陆泽北流入海。春秋中期黄河东徙后,大陆泽成为邢地浸、湡、澌、蓼(liǎo)诸河水汇聚之处。此即是说,在春秋之前,今邢台市辖区一直处于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黄河文明的摇篮之中

大陆泽时有盈干变迁,时至明朝中期,大陆泽中部脱水,分成南北二泊。南泊仍称大陆泽,有李阳河、白马河、牛尾河、沙河、七里河、北洺河等水汇入;北泊通称宁晋泊,有滹沱河、冶河、洨河、沙河、槐河、泜河、泺河、澧河、滏阳河、清河等水汇入。两泊间有河道沟通。据调查,宁晋泊最低处今孟家庄一带,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还是湖泊,人称"小南海",常年有水。明人石珤(bǎo )《大陆泽记》说:"珤尝浮清源,道出宁晋,问渡于所谓葫芦河者。平波曼衍,一碧千顷,芡蒲菱藕鱼鲑之利,民咸取之供赋税,偕谓之水五社。盖五社之民沮洳,弗田力胥此出故也。噫嘻!此其古所谓大陆之薮,与《禹贡》'大陆既作'是也。"石珤认为古之大陆地当不止于此,今近泽数县之田,疑皆禹平水土后,民始耕作,至于今也。清初邢台县人李京《大陆澄波》诗云:

汪洋千顷势何雄,九水同归一泽中。

波静天光分上下,浪翻地影失西东。

鱼龙吞吐争春雨,鸟雀惊飞向晚风。

明月蒹葭杨柳岸,渔舟唱晚藕花丛。

据此,我们还可想见清朝前期大陆泽的壮观景象。时至清朝中后期,水利不兴,河道淤塞,洪水四流,大陆泽和宁晋泊渐为沼泽。

禹带领人们翻山越岭,挖渠开山,疏通河道,走遍了山南海北,从不止息,自蟠冢山到荆山,自内方山到大别山,从岷山之南到衡山,越过九江,直到鄱阳湖,这些地区的道路、河流和湖泊,都得到了治理。

把弱水疏通到合黎山,使它的下游流向沙漠地带。

把黑水疏通三危山,让它流入南海。

又疏导黄河,先从积石山施工,一直输通到龙门山;又向南疏通到华山的北面,向东疏通到砥柱山、孟津地区,经过洛水转弯处,一直疏通到大伾( pi )山,再向北经过洚水,疏通到大陆泽,又向东北分出九条支流,让它们共同承受黄河的大洪水,顺利导入大海。

《史记·夏本纪第二》记载:"济、河维沇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雍、沮会同,桑土既蚕,于是民得下丘居土。""九河既道",解释为九河既通。古黄河自浚县大伾山北注大陆泽,然后自泽东北出,分播为九条河以入海。《尔雅》载有此九条河名,但汉代对"九河"已不清楚,历代寻究亦不能得,近代学者皆以为九是虚数,不必实指。但近年河北省勘测地下水,探明黑龙港地区即古大陆泽之东与北,直至海滨,有九条古河道带掩于地下。详见《河北平原黑龙港地区古河道图》。探测中发现不少地下古河道在垂直方向上重叠,说明河流虽有移徙变化,而此地区地形客观地存在着九条河道带,能为古黄河水播为九道人海之路,足证古九河是存在过的。

清代中后期,滹沱河北徙束鹿(辛集)、藁城一带后远离宁晋县境,宁晋泊洼地缩小到治城东南二十五里,东西宽度自北鱼村至史家咀村二十余里,南北长度自南鱼村至素邱、东汪、鱼台、赵庄长三十余里,有环泊村庄十八个,泊中村庄十二个,洼地虽初步垦为耕田,但仍有漳、澧、滏、七里、沙、洨、泜、槐、午等九条河道汇集于此,故宁晋有"九河下稍宁晋泊"之称。

禹还带领先民从蟠冢山开始疏浚漾水、江水向东成为汉水,再向东则成为沧浪江,疏通到大别山,使江水由此向南入长江,向东汇成大泽,向东流入大海的,称为北江。

从岷山开始疏浚长江,向东分出一条支流称为沱江,又向东疏通到澧水,再经过洞庭湖,疏通到东陵地区,再向东北斜向延伸,与淮河汇合,向东流入大海的,称为中江。

疏浚沇水向东流的成为济水,流入黄河,河水漫溢出来形成荥泽,从定陶北面向东北流到荷泽县,转向东北汇合,向东流入大海。

从桐柏山开始疏浚淮河,向东与泗水、沂水汇合,然后东流入大海。

从鸟鼠山开始疏浚渭水,向东与沣水汇合,又向东与泾水汇合,再向东,经过漆水和沮水,流入黄河。

从熊耳山开始疏浚洛水,向东北,与涧水、廛( chán )水汇合,又向东与伊水汇合,再向东北流入黄河。

这一幅幅气壮山河的治水成果图,洋溢着华夏先贤先民战天斗地的无穷智慧和雄伟气魄。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禹率领我们的先民利用坚石和动物头角这些原始工具,凿山石、挖土丘,疏浚水道,改造山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创造了千秋功业。

禹在平治洪水的过程中,走遍了中华各部落的山山水水,他根据各地的气候,土质和物产情况,对各州的贡赋按上中下进行了分类,还对各地的贡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进而建立了部落联盟的贡赋等级和贡赋制度。

禹还按山川、河流的走向,将过去的十二州化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个州,确定了九州疆界,制作了疆界标记。又把各地按距离都城的远近划分为"五服":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规定每服距离为五百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社会管理组织,规定以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五里为邑,十邑为都,十都为师,十二师为州。这种建制一直达到渤海、东海、黄海和南海。部落联盟实行五长制,即每五个部落设立一个部落长,实行自我管理,九州疆界的划分和"五服制""五长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华民族已步入了国家管理形态。

《史记·夏本纪第二》:"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我们的疆域东边浸在大海中,西边覆盖在辽远的沙漠下,北方和南方以能到达的地境为地境,华夏的声威达到了四海的尽头。

有一天,舜帝召见大臣,禹和伯夷、皋陶展开讨论,皋陶列举了人们本应有的九种德行:宽仁而又严肃;柔和而又坚定自立;谨厚而又有干办之才;治事有为而又谦敬;和顺而又果毅;正直而又温良;宽大率略而又有廉隅(行为不苟)操守;刚正而又踏实;强直无所屈挠而又合于义行。如果这些品德能昭彰为人所共见,又能经常保持这九种品德,那就好了。应该总承这"九德"而普加实行,使备有"九德"的人都获在位,贤俊之才都能任职,所有官吏都肃敬谨饬,不让邪淫和施阴谋诡计的人得逞。

帝舜对禹说:"你也说说你的好意见。"禹摆手说:"我只想到孳孳不懈地为君主您工作。"禹述说了开山治水、救助黎民、划分天下的过程,帝舜说"你使我的德教布于天下,这些全是你的功劳所获致的。

皋陶感到禹的德业特别可敬,便命令全民都要以禹作榜样好好学习他,这样一来,舜的德业日益昌明了。乐官夔举行音乐演奏,感动了祖先神灵全都降临,前来的诸侯互相礼让,鸟兽也翩翩起舞。当演至《箫韶》大乐九章的时候,神鸟凤凰也仪态万方地蹁跹飞翔,地上的百兽也相率舞蹈,《尚书·皋陶谟》:"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帝舜高兴地作起歌来,大家都崇仰禹能昌明法度、数和声音乐律,尊奉他为山脉河流百神之主。帝舜就向上天推荐禹继任天子。过十七年,帝舜崩,三年丧事完毕,禹将天子之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禹到阳城躲了起来,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拜禹,禹就即天子之位。

禹在位第十年,向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后人感叹他的业绩宏伟,尊称"大禹"。禹帝曾举荐皋陶为接班人,"且授政焉。"后来皋陶去世,禹又禅位于伯益为接班人,并"任之政"。禹去世后三年,伯益让位于禹的儿子启继天子位,就是夏后帝启。启去世后,将帝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从而结束了传统的部落联盟禅让制,开启了家族世袭王位的奴隶制度。

选自《宁晋历史名人》此篇作者:温如昌

图片源于网络,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