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不足百,面积却超十个上海,已从区降为乡,它会被国家撤销吗

墨文成洛 2024-06-05 01:39:23
前言

在祁连山脉的雄峻巍峨中,一个神秘而冷门的名字——祁曼塔格乡,仿佛隐藏在历史的迷雾之中。

它像一枚埋藏于大漠的明珠,静静等待着被世人发现。

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乡镇,竟比十个上海市的总面积还要宽广。

然而,这片六万五千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却只居住着区区几十个村民。

寂静的天地间,偶尔会传来一两声野马的嘶鸣,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荒凉与神秘。

祁曼塔格曾经是新疆一个县级行政区,而今却已降为乡镇。

在这片曾经骄傲的土地上,一个个村落正在失去生机,村民们纷纷离开,只留下一地荒凉。

这令人不禁疑惑:这片无人区般的土地,将来是否还有机会重现昔日的繁华?

祁曼塔格乡会不会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又或者,这里会否因为某种原因而焕发新的生机,成为新疆另一片热土?

矿藏丰富

这里地处新疆西部的尽头,祁连山脉的最后一级山梁拦腰而过,将整个乡镇划分为北南两个部分。

北面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荒芜凄凉,几乎看不到一丝生机。

南边则是祁连山脉的余脉,山峦叠嶂,沟壑纵横。

整个乡镇坐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之上,气候干燥寒冷,终年严寒。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家就开始在这里勘探矿产资源。

那时候,整个祁曼塔格乡只有一个叫做吉克木拉克的小村落,村民们世代以放牧为生。

随着勘探队的到来,一批批身着厚实大衣的工人开始在这片苦寒之地辛勤劳作。

他们白天在户外钻探取样,傍晚回到营地便冻得瑟瑟发抖。

即便是生理上极为需要水分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敢多喝一滴水,生怕在严寒中被冻伤肠胃。休息时间,他们便相拥取暖,围着篝火打盹,盼望着来年的春暖花开。

就这样,年复一年,勘探工作步步进行。

终于在1971年,他们在这片戈壁之上,发现了一处硫铁矿藏。

但要开采这处矿藏却并不容易。

这里气候严寒,交通闭塞,劳动力稀缺,基础设施全无。

当年为开采这处矿,不得不从新疆其他地区调集数千名工人前来开矿建设。

除了矿工,后来又陆续有探矿、地质、测绘等各路人马前来,祁曼塔格乡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可寒冷的天气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依旧没有改变。

矿工们在祁连山的覆盖下度过了漫长的冬季,洁白的雪花飞扬在炭矿的烟尘中,仿佛在嘲弄着他们的矮小和渺小。

可是一到春天,万物复苏时,他们又似乎找到了些许希望和力量。

夏日的祁曼塔格乡,阳光毒辣,戈壁之上热浪翻滚。

汽车在黄沙飞扬的盐滩上开路,车轮陷入柔软的盐碱地里,拖出一道道深深的车辙。

可就是在这片酷热无情的土地上,一座座炼铁厂、选矿厂拔地而起,为祁曼塔格带来了工业文明的曙光。

几十年过去了,祁曼塔格乡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已先后发现了硫铁矿、铅锌矿、铜矿等十几种矿藏。

由于人口少,祁曼塔格曾一度被国家撤销县级建制,降为乡镇。

如今这里的采矿事业已基本停止,但祁曼塔格乡依旧是新疆的能源基地和战略资源保障区。

那么这里的明天又将何去何从?这片曾经的荒凉之地,将来是否能重现生机?

开疆大有为

在祁连山脉的最深处,有一座被称为"昆仑阻"的巨大山峰。

它巍峨挺立,笼罩在阴云之中,恰似一位威严的卫士,守护着大自然的神秘领域。

自古以来,昆仑山就是进入祁连腹地的必经之路。越过这座高山,就能抵达广阔无垠的戈壁与绿洲,那里曾是众多游牧民族的乐土。

但要攻克昆仑阻的高山关卡,着实需要过人的勇气和毅力。

这里狂风肆虐,冰雪遍地,缺氧、缺水、缺粮,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

因此,每当有人试图穿越昆仑阻时,等待他们的只会是一场惨痛的磨难。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随着祁曼塔格矿区的勘探开发,人们对这片区域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很多人都想寻找一条更加安全、便捷的通路,以替代曲折陡峭的昆仑阻之路。

一支支勘察队伍被派遣前去勘测祁连山脉,希望能找到替代路线。

然而一次次失利让他们怀疑,昆仑阻或许真的是无法逾越的天堑。

直到1971年,一支由新疆兵工人员和地质人员组成的勘探队伍,终于发现了一条周折曲折但勉强可行的路线。

他们沿着山体缓坡部位一路前行,历经无数次险象环生的经历,终于踏上了祁连山脉的主峰。

可是就在离昆仑阻已不远处,队伍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

队员们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进,偶尔用铲子扫开堆积的雪块。

很快,严寒和缺氧就让每个人的体力开始透支了。

就在所有人都濒临绝境时,一个意外的发现给了勘探队以新的希望——他们在暴风雪中偶然瞥见了一个山洞的入口。

勘探队立即改变了行进方向,直扑那个山洞而去。

他们一边用头灯照亮前方,一边在积雪中摸索着前行的路线。

终于,全队安全抵达了洞内,并且幸运地在此处渡过了那场危险的暴风雪。

休整后,勘探队继续向前推进,发现山洞竟通向了更高处一座巨大的山间盆地。

这片曾被岁月湮没的绿洲之地,成了他们意外的掘到的宝藏。

有了这个发现,祁连山脉其他部位的地形也迅速被勘明。

经过多年的努力,人们终于绘制出了一幅祁连山区的地形图,在其上标出了一条崭新而安全的通路。

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昆仑溜"的地下隧道线路。

这条隧道不经过昆仑阻山峰,而是从峰脚下穿越,再沿着盆地直达祁曼塔格。

全长虽然有上百公里,但至少不必再去攀登那令人生畏的高山了。

很快,一条崭新的公路就在祁连山区拔地而起。

货车、工程车辆源源不断地通过地下隧道,将矿石和设备输送到祁曼塔格。

就这样,昆仑阻这座曾被视为不可逾越的天堑,被人类用智慧成功地攻克了。

如今的祁曼塔格乡,已经成为了新疆重要的资源能源基地。

而那条陡峭曲折的昆仑阻古道,也早已成为了一段只存于史册的遗迹。

未来蓝图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的一处办公楼内,一群人正聚精会神地盯着一幅沙盘模型。

这是一处处于规划阶段的矿区蓝图,它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整个房间里,只有铅笔在沙盘表面来回游移的沙沙声。

几名工程师正在对蓝图做出细微的修改和完善,一丝不苟,仿佛在临摹一幅浑然天成的杰作。

"这块地方适合修建一座煤矿选矿厂,但需要注意做好防尘设施。"

"这一带地质较为复杂,我们得对采矿顺序多加考虑。"

一个个方案被摆上桌面,争论、分析、再作出取舍。他们用过硬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在沙盘上推演未来矿区的模样。

这项工作持续了将近一个月。

与此同时,新的勘测报告不断传来,为蓝图的修订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就这样,蓝图在不断的推敲中愈发臻于完美。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蓝图被正式定稿,一个全新的"钻石之花"在沙盘上绽放。

这就是未来将要开垦的某处矿区的初始形态,从符号到实景。

随着建设工作的推进,蓝图上的内容将被一一搬到实地、所有的方案都将渐次成为现实。

首先,大型矿山企业陆续进驻,它们负责开采煤矿、铁矿等地下资源。

紧接着,是一系列配套设施拔地而起,如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工程将会陆续动工,为新的矿区注入生机。

而后,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蜂拥而至,他们将肩负起开采和运营工作。

最后,一座座矿工居住社区将拔地而起,汇聚成一个全新的城市。

它将会是一座现代化程度极高的资源型城市,也必将成为推动整个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这里,煤矿、铁矿等各类资源将被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输送到祖国各地,为发展壮大综合国力贡献绵薄之力。

然而,蓝图的制定并非就此画上句号。

相反,它只是矿区建设的起点,未来还有太多的变数无法预料,太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比如,如何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合理开发资源?

如何调节好矿区发展与周边群众生活的关系?

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资源的战略价值?

这一系列棘手难题,都需要规划者继续着手思考。

毕竟,让壮丽的蓝图变为现实,还任重而道远。

在新时代背景下,像这样的新型矿区即将在新疆各地遍地开花。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