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非书评剧评,只是分享个人读后感,可能有轻微剧透
看完了《小巷人家》的小说,最大的感触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难和机遇。
那明明是三四十年前的故事,却好像正在发生。
身为九零后,透过小说,我看到了七八十年代人们生活的窘迫,一如我的现在。
住房面积很小,亲戚家孩子来都得打地铺,不得不和别人共用厨房、卫生间,隔音很差。
户口、档案和社保,一个搞不好可能就会影响孩子上学。
生活上要精打细算,花多了可能就吃不饱饭,就好像文中生长发育期的庄图南时常饿肚子。
还有似乎是万古不变的婆媳不和,消除不了的重男轻女……
明明是小说,却好像在读我的日记。
看这本书还有个很奇妙的感觉,一边感同身受,一边感谢祖国的发展,不用再专门烧热水洗澡,不用再舀水冲厕所,不用再坐满是汗臭味、拥挤到下不去脚的慢车……
他们那一代有苦难,也有机遇。
青春期连饭都吃不饱的庄图南,赶上了浦东大开发,并逐渐成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的中坚力量。
从小调皮捣蛋,冬天露屁股的“皮猴子”林栋哲,一毕业刚好赶上宝洁招聘,顺利进外企,完成一年的管培生培训后,如愿调到上海。
庄图南的妹妹庄筱婷也考入编制,投身到浦东建设中。
在上海工作后,他们靠着努力工作攒下的钱,花几万块钱买了房,现在估计翻了几百倍吧。
他们无疑是优秀的,作为八十年代同济和上海交大的高材生,本就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也许是读书的力量,让他们的思维和眼界得以拓展,指引他们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抓住了属于他们的机会。
说实话,我真的很羡慕这三个人。
虽然当时的经济条件不好,庄图南还经常吃不饱肚子,但是,父母很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并且给了他们足够的爱和尊重。
光这一点,现在有多少家长能做到呢?
图片来自网络
在大家都觉得中专、职高比较好的年代,庄图南的父亲就给他规划了一条更好的路,亲自辅导他考上教育更好的市一中,这样上大学的几率更高,而不是为了离家近选择附中。
庄图南也确实争气,顺利上了一中,又考上同济大学建筑系,成为小巷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他给妹妹庄筱婷打了样,青春懵懂爱情的热血又激励了林栋哲。
两个人一起努力,携手考入上海交通大学。
回顾我自己的学生时代,没有人给我指导,家里的长辈也没有指导的能力。
我自己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只知道好好学习,考大学。
关于择校、选专业,是我想不明白的事情。
对专业也没有所谓的喜欢不喜欢,更不懂专业与未来找工作的关系,只知道考上大学就行,最好是名牌大学。
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难和机遇,我的苦难清清楚楚,我的机遇在哪里呢?
也许还需要不断提升眼界,才可以看到我的机会吧~
电视剧《小巷人家》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