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听稻
目的从利己转向利他,愿望的纯粹程度就能够提升。抱着纯粹的愿望,摆脱了痛苦和烦恼,解决问题的良计妙策就会突然呈现。——稻盛和夫#盛和塾
如果你内心不予呼唤,方法也不会来,成功也不会来
“你必须得这么想”——松下先生自言自语说出的这句话,传递了一个真理:“首先得想”这很重要。
造水库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存在千篇一律的办法可教,但是,首先得有建造水库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是一切事情的开始。松下先生想表述的肯定是这个意思。
就是说,如果你内心不予呼唤,方法也不会来,成功也不会来。因此,首先得具备强烈而切实的愿望,这一点最重要。
这种愿望成为起点,最终定能实现。一个人的人生,和他内心描画的蓝图一样。
愿望就是种子,为了在人生这个庭院里扎根、长茎、开花、结果,种子是一切的开始,是最重要的因素。
这个贯穿我们一生的、时隐时现的真理,在松下先生有点踌躇的喃喃自语里,我初次感受到,尔后又在自己实际的人生经验中进一步学习、领会和掌握。
*摘自《活法》曹岫云 译 东方出版社出版
只要充满成功的热情
你就能走向成功
评价一个人时,我会看这个人的能力。此外,这个人的工作热情也会纳入我的考虑范围,而且我认为能力和热情同等重要。
只要具备燃烧般炽烈的热情,几乎任何事情都可以做成。即使自己能力不够,但只要具备热情,就可以把有能力的人聚集到自己周围。
即使没有资金、没有设备,但只要你用满腔热情诉说自己的梦想,就会有人出来响应。
热情是成功的源泉。无论如何非成功不可的热情和意志越强烈,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所谓炽烈的热情,是指一种精神状态,就是睡也想、醒也想,就是24小时思考问题。
当然,连续24小时思考同一个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是专注、执着、毫不动摇的意志十分重要。
明白这些的话,你的成功愿望就会渗透到潜意识中。就是说,不管睡着还是醒着,你都能够持续不断地把你的意识集中到你要解决的问题上去。
只要充满成功的热情,你就能走向成功。
的愿望和炽烈的热情能够带来成功,但是,如果这种愿望和热情出于私利私欲,成功就难以持续。
如果对“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判断基准反应迟钝,产生动摇,一味向着利己方向前行,开始时曾给我们带来成功的愿望和热情,很快就会成为失败的原因。成功的关键在哪里呢?
渗透到潜意识中的愿望的纯粹程度,才是成功的关键。
对理想来说,应“完全放弃私利私欲,全心全意为世人、为社会做贡献”,就是说,彻底利他,愿望极其纯粹,这当然最好。
然而,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自我保护,人的私利私欲不可缺少。要完全摒弃私利私欲是不可能的。
但我们又必须做出努力,主动抑制利己的欲望,不让它膨胀,不让它作祟。至少,工作的目的应该从“为了自己”转变为“为了团队”。
目的从利己转向利他,愿望的纯粹程度就能够提升。抱着纯粹的愿望,摆脱了痛苦和烦恼,解决问题的良计妙策就会突然呈现。
这样的经验我有过多次。这是上天赐予的启示,让我不能不这么想。
*摘自《斗魂》曹岫云 译 、曹寓刚 校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轻易成就难事
来源于“美好心灵”之力
始终心怀感谢,谦虚律己,同时,不忘对他人施以关爱和善意。这样的心态就是吸引美好现实的原因。
英国思想家詹姆斯·埃伦在其著作《原因与结果法则》一书中,做了以下论述:“有一种倾向,(中略)不管是眼前的目标,还是人生的目的,心灵纯洁的人总是远比心灵肮脏的人更容易达成。心灵肮脏的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涉足的领域,心灵纯洁的人随意踏入就轻易获胜。”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人,虽然头脑并不聪明,也说不上有多能干,但是,他们以纯粹的动机发起挑战,不懈努力,持之以恒,顺利完成了大家都认为难以完成的工作。我们应该看到过这样的人吧。
一方面,以清澈的心灵描绘的愿望,成功实现的概率很高,而且这个成功容易持续。也就是说,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经营中,幸运经常会光顾,幸运会连续不断。
另一方面,才华出众的人绞尽脑汁制订了缜密的计划,却不能顺利推进。不管多好的计划,如果其动机源于邪念,那么即使获得一时的成功,这种成功也无法持续。
那么,净化心灵、美化心灵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投身于眼前应做的工作。
全身心投入工作时,怨恨他人、憎恶他人的杂念就不会浮现。犹如禅僧坐禅一般,当下的心灵会变得纯洁、美好。
为了磨炼心灵,我们没有必要特地去坐禅,没有必要居深山、击瀑布。
只要将全副精力投入眼前的工作,在当下这个瞬间极度认真、极度专注,就是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精神修行。
就像这样,全力以赴,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做完美,这就是最好的心灵修行。通过每天的劳动,心灵自然得以磨炼,性情自然得以陶冶。
*摘自《心》曹岫云、曹寓刚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抑制利己之心,心中拥有判断、决策的基准
所谓社长,就是对企业做出最终判断、最终决策,也就是有地位对事物做出最后决定的人。
所以,身为社长,最重要的是首先“心中拥有判断决策的基准”。
对常务、专务、副社长而言,只要把事情拿到社长面前商量:“这里有件事,您看怎么办”“我想这么做,您觉得可以吗”,然后就可以了。
但是,社长是最终决策人,所以背后再没有可依靠的对象。
正因为如此,社长虽然嘴上说“可以,请这样做”,实际心里却非常不安,这个判断是否真的正确?这个决定是否真的行得通?由于社长无人可以依靠,只能靠自己,所以,他倍感孤独。因此,领导者常被称为“孤家寡人”。
在常务、专务、副社长当中,有许多人觉得“我和社长做着相同的事情,说起来,我工作能力更强。我比公司的社长更了不起”。
但是,这些人一旦当上社长,立刻吓得直发抖,他们比任何人都了解当领导者是多么困难。
比如,在人事问题上,社长不能轻易跟自己的下属商量,不得不自己决定。所以,社长感到十分孤独、烦恼,不知道自己的决策是否妥当。
就算从这一点看来,我认为,社长内心是否拥有一座心之坐标轴,用以作为判断、决策的基准,这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个基准就是“作为人,何谓正确”。
在创业时,我经常告诉自己:“作为人何谓正确,要基于原理原则经营。”这些原理原则是指是非的判断基准,同时也是善恶的判断基准。
公平、公正、诚实、真诚、爱、勇气、羞耻心、同情、正义、关爱、严格、正直、坦诚等,我们有没有把这些人类的基本道德作为自己内心的坐标轴,这至关重要。
也就是,在做判断的时候,至少要拥有“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基本道德观。而拥有这个道德观,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必须有高尚的灵魂。
诸位的灵魂的本质,其内容可以用真、善、美这几个字来表现。灵魂是指真,是指善,是指美的事物。
在佛教中,把这种现象称为“人人皆有佛性”,还有一句话是“山川草木悉皆成佛”。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一切事物中都有佛性存在。
一切森罗万象都有佛性。灵魂,就是我们人类的佛性。所以,人才会有追求真善美的行为。
同时,我还用“充满爱、真诚与和谐的事物”来表现灵魂。由爱和真诚产生的、调和的就是心灵。
人本身是真、善、美的,所以,您只要把自己身上的真诚、善良、美好作为判断基准就可以了。
但是,因为是人,所以,许多欲望遮蔽在真善美之上,使人难以把真善美作为判断基准。
几乎所有人都会优先满足自己的欲望,把它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用真、善、美,用充满爱、真诚与和谐的灵魂基准判断事物、做出决策,对社长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再多说一句,因为我们是人,所以美好的灵魂往往被利己的欲望、被只顾自己的私欲遮蔽,但是,请抑制这些利己之心,以利他之心判断事物。
利他就是指有利于他人、为他人着想的关爱之心,就是指爱。
*摘自《人才培养与企业传承》 叶瑜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人的心中
“真我”与“自我”在争斗
人的心中同居着“真我”和“自我”。“自我”即利己心具有专横跋扈的特性,一旦放任不管就会膨胀,以致将“真我”即利他心逼至角落。
实际上,我们在判断事物时,往往以得失或面子等作为判断的基准。很少能用“为他人好”的利他之心进行判断。
在这一点上,即使长期修行的僧人等专门磨炼过自己品格的人也一样。
另外,基督劝人说:当人打你右颊时,你把左颊也让他打。而佛陀提倡对怨恨报以微笑。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是因为美好的、优雅的利他之心占据了他心灵的大部分空间。
我们是凡人,成不了基督或佛陀。而为了生存,最低限度的“自我”即利己心乃是必需的。“自我”多少要一些,但又必须让“真我”在心中占据主要阵地。
要做到这一点,就非抑制“自我”不可。
注视自己的心态,当只要对自己有利就行的“自我”冒头时,即刻压制它,犹如“打鼹鼠”的游戏那样,把刚抬头的“自我”压下去。
若能如此用心,“自我”就能减少,减少的部分为“真我”所占领,“真我”所占的部分就会扩大。
这样做,“真我”在心中占据的比例就会增加,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人格提升的过程。
就是说,通过每天的自我诫勉,“自我”的比率削减,“真我”的比例增长,这就是所谓的“提高心性”。
把这件事当做家常便饭,反复进行,在这样努力的过程中,心灵得到磨炼,就会被人称为“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
*摘自《心灵管理》曹岫云 编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