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余则成”:潜伏台湾军情局揪出军内高官,2015年回到大陆

文史江山 2024-11-21 23:59:06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他是新时代的隐秘英雄,当代余则成。

他成功潜入台湾“军情局”内部,揭露了两名我军高级军官的叛变。

他因此身陷囹圄,在台湾军情局监狱中度过了漫长的15年。

直到2015年,他终于重获自由,回到大陆。

他就是两岸“军情史上最有名的双面谍”——李志豪。

“双面间谍”

1995至1996年间那场台海危机,至今仍让不少人记忆犹新。

1995年,美国政府默许李登辉访美。

李登辉趁机在美国大肆进行分裂国家的活动,并抛出“一中一台”等分裂言论。

为严正警告李登辉等“台独”分裂势力及美国,中国政府采取了强硬措施予以回应。

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中国政府在台湾海峡附近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导弹飞越台湾岛上空。

解放军的导弹演习,特别是对台湾岛周边水域的近距离导弹发射,令岛内一片恐慌。

台湾军方迅速成立应急小组,三军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民众则纷纷涌向银行,排队兑换美元,试图逃离,股市也随之暴跌。

然而,面对此情此景,李登辉却洋洋自得地宣称:“大陆只是在虚张声势,他们的军事演习不过是空包弹而已。”

李登辉能够掌握这一关键的军事机密,显然是因为我方出现了内鬼。

此事引起了大陆的高度重视。

为揭开事实真相,解放军总参二局迅速组建了一个特别调查专案组,针对所有接触该计划的人员,进行深入排查。

但或许是由于这个“内鬼”地位显赫,又或者是因为他隐藏得极深。

调查历经六个月,专案组依然未能找到任何蛛丝马迹。

这位未知的“内鬼”,如同我军内部的一颗隐形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在此严峻形势下,我方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启用在台湾地区军情局内部潜伏、代号为12的我方特工李志豪,从台方内部进行秘密调查,揭开真相。

而国安部门最终揪出内奸,这位隐秘英雄起到了关键作用。

李志豪被誉为现代版的余则成,在台湾“军情局”潜藏了超过十年之久。

李志豪的传奇故事,得从上世纪80年代慢慢道来。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峡两岸间的情报较量便从未间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针对大陆的谍报活动,主要聚焦于反攻大陆及实施军事破坏等目标。

步入八十年代,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台湾的间谍行动逐渐将情报搜集,作为其核心任务。

这些潜入大陆执行情报搜集任务的间谍,通常由台湾的“军情局”统一指挥调度。

“军情局”前身为国民党的“军统局”,其总部坐落于台北阳明山脚下的芝山,该地还设有一所专业的间谍培训机构。

李志豪便是早期,被“军情局”吸纳的情报工作者之一。

李志豪年轻时,曾在广东军区广州市警备队服役。

他非常擅长游泳,上世纪80年代,他瞅准时机,从广州偷渡去了香港。

抵达香港后,凭借身上的华侨背景,李志豪以贫困华侨希望赴台求学的名义,四处寻找前往台湾的途径。

当时,台湾“军情局”在香港设有站点。

台湾的特务对李志豪进行了暗中观察和测试,未发现异常后,便向他抛出橄榄枝。

他们向李志豪承诺,可以免费帮助他前往台湾,条件是为他们工作。

台湾情报机关之所以相中李志豪,主要是看中他的华侨身份,认为这有利于他日后在大陆潜伏并传递情报。

面对诱惑,李志豪起初有些迟疑,但在对方的极力劝说下,最终动心,答应加入“军情局”。

很快,“军情局”便安排李志豪前往台湾接受培训。

培训结束后,他顺利进入“军情局”,成为一名特勤人员。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志豪被当时的“国防部特情室”吸纳后不久,就被大陆方面成功策反。

从此,李志豪便以“双面间谍”的身份,在台湾情报部门中潜伏了下来。

千岛湖事件

尽管李志豪成功渗透进台湾“军情局”,但他起初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难以触及核心机密。

按照常规晋升路径,他或许要十年后才能发挥关键作用。

转机出现在1994年,李志豪终于等来了他的第一个机会。

这一年,发生了震惊海峡两岸的“千岛湖事件”。

1994年3月31日晚,浙江淳安县千岛湖水面,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惨案。

三名歹徒登上正在航行的“海瑞”号豪华游轮,实施抢劫并纵火,导致船上24名台胞及8名船员、导游不幸遇难。

次日,燃烧的游轮被发现,当地民众初以为是火灾,迅速报警。

警方登船后,未发现游客或船员,淳安县政府随即组织警方、驻军及民众在千岛湖展开搜寻,但未找到失踪人员。

直至大火被扑灭,警方在游轮底舱发现了32具遗体。

在案件后续侦查阶段,当地公安机关未及时向外界通报案情进展。

由此引发外界猜测,认为当地政府通过封锁消息、限制媒体报道来隐瞒真相,暗示案件背后或有更复杂的情况。

海外媒体率先发声,不顾事实,大肆发布诸多“推测性”报道。

将这一偶发的突发事件,描绘成涉及军警的“政治事件”。

导致海峡两岸关系骤然紧张,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的良好局面,造成了严重冲击。

此事件在两岸均引发了广泛关注。

台湾游客在千岛湖遇害,李登辉震怒并发表了激烈言论。

他声称已经掌握千岛湖事件的所有情报,包括嫌疑人被通缉、在四川被捕,甚至收到了“机密通缉令”。

而向他透露这些机密情报的,正是李志豪。

搞间谍工作,首要任务就是让对方“深信不疑”。

在台湾方面急于了解大陆对千岛湖事件的处理情况时,国安局趁机向李志豪传递了一些机密情报。

李志豪假称自己在大陆有些人脉,又将这些机密情报汇报给了“军情局”。

台湾情治圈证实,李志豪所提供的关于千岛湖事件的机密文件确属真实。

台湾《中国时报》后来报道称,这是大陆唯一一次以真实而非伪造的机密文件作为反间饵料,获取台湾的信任。

李志豪因此一战成名,并在大陆的协助下,假称在大陆发展组织、吸纳成员。

为此,“军情局”授予他少校军衔,并享受终身俸禄。

尽管“军情局”三处曾一度对李志豪的身份产生怀疑,并对他进行了秘密跟踪和审查,但这些疑虑最终都被化解了。

此后,他逐步获得升迁,成功打入情报圈的核心。

两个内鬼,泄露机密

而正是他身份的跃升,才有机会在之后协助我军,揪出了两名重大叛徒——刘连昆和邵正宗。

刘连昆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军衔少将。

1989年,台湾军情局局长殷宗文,抓住大陆对外开放的时机,派遣大批情报人员以“台商”身份潜入大陆。

在此背景下,邵正宗大校被台湾军情局特工张志鹏策反,代号“少康一号”。

随后,他又成功策反了自己的上司刘连昆。

1990年初,邵正宗获知自己将于2月24日至3月20日,率团访问欧美。

他计划利用此次出访,在返程途经香港时脱离团队,投奔“自由”。

张志鹏迅速将此情况,上报给台湾军情局。

台湾军情局对此高度重视,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此时并不希望邵正宗离开中国大陆。

1990年3月20日,军情局向局长殷宗文,提交的机密报告中指出:鉴于邵正宗作为“潜伏敌营”人员的价值,目前不宜安排其来台定居,也不适合公开接受其投奔自由的请求。

殷宗文

邵正宗的职务很高,对获取情报有着重要作用。

而且邵正宗当时已经承诺,未来会协助策反他所认识的敌军中高层干部,以及在各兵工厂安排的亲信工程师。

因此,经过初步讨论决定,军情局专门派遣人员秘密前往香港,与邵正宗接洽。

执行此任务的翁衍庆,是台湾军情局的精英成员,后来晋升为中将副局长。

在香港,翁衍庆成功说服邵正宗继续留在中国大陆,并向他布置了搜集预警情报的任务。

在邵正宗的积极推动下,刘连昆萌生了加入台湾军情局的意愿。

军情局得知此事后,由局长殷宗文亲自部署,于1992年11月派遣该局六处副处长庞大为前往大陆。

旨在争取代号为“少康二号”的刘连昆。

刘连昆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1947年国共内战时期参军,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长期在军队中负责军械的采购与生产,能够接触到大量机密资料,并且在军中有广泛的人脉。

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他因某事受到处分,错失了晋升为中将的机会。

为此,他对北京的高层领导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刘连昆

此时,已经成为台湾间谍的邵正宗,成为了刘连昆走向间谍之路的引导者。

1996年3月,大陆在台湾“大选”期间组织军事演习。

期间,刘连昆向台湾提供了大陆的机密军事情报。

刘连昆提供的情报显示,原本演习计划包括实弹射击、跨越海峡中线、调动潜艇以及攻占外岛等行动,解放军为此投入了超过四十亿人民币的预算。

然而,在演习正式开始之前,台湾方面突然采取了反制性的军事部署。

显然,他们已经掌握了大陆即将进行军事演习的准确情报。

与此同时,美国方面也表现出高度关注,派遣了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前往台湾海峡。

两岸局势骤然紧张,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揪出内鬼

这突如其来的不利局面,迅速打破了大陆军方原本占据的绝对优势。

但军事战略的调整并非易事,大陆因此与台湾陷入了僵局。

经过中央军委的周密考量,全面分析各种因素后,最终作出了不冒险开战的明智决定。

1996年3月,国防部与中央军委联合发布声明,宣布此次军事演习已达到既定目的。

至此,这场备受国际瞩目的“台海危机”得以平息。

但在此次军演中,由于情报泄露,台湾方面对大陆的战略部署了如指掌,导致我们投入的40亿元巨资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正值李登辉忙于“大选”之际,或许是无心之举,又或许是为了拉“选票”。

总之,这个口无遮拦的大嘴巴,在讲话中泄露了台湾间谍从大陆获得的情报。

李登辉透露了大陆即将试射导弹的消息,并明确指出导弹内装的是空包弹,弹头部分仅用于精确测试系统。

这一情报的精确度,令大陆方面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如此核心的机密信息,李登辉不可能轻易掌握,唯一的合理解释是内部存在泄密者。

李登辉的这番言论,立刻引起了大陆情报机关的高度警觉。

李志豪也随之将自己的工作状态,提升至最高级别,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情报收集工作中。

显然,我们内部存在隐患,但具体是谁背叛了组织,以李志豪当时的职务级别还无法得知。

但李志豪深知,这个潜伏的内鬼级别不低。

如果不尽快将其揪出,将会给组织带来更为严重的损失。

尽管李志豪无法直接获取情报,但他却有办法追踪到相关人员。

李志豪采用了一个巧妙的策略,他没有从“军情局”内部直接查找,而是选择从退休人员身上找线索。

在一次闲聊中,他意外地获得了一条关键信息:一位已退休人员,曾向大陆某间谍的海外亲属转过账。

依据这条线索,李志豪迅速锁定了台湾间谍叶炳南的身份。

叶炳南出身情报世家,其父曾受国防部情报局派遣,在大陆从事谍报活动。

叶炳南的两个儿子也都在情报局工作,而他本人更是情报干才。

历任情报局“港澳站长”和“中国站长”,是情报局派驻大陆的最高级别负责人。

1999年4月,叶炳南被秘密逮捕,并立即供出了大陆军方的两位关键人物:邵正宗和刘连昆。

随着刘连昆的落网,李志豪也引起了“军情局”的警觉。

经过一番调查,李志豪的身份暴露。

同年,李志豪被诱骗回台湾,在一家饭店住宿时被捕,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

直到2015年,“两岸史上第一次换俘”时,李志豪终于获得假释。

再次回到大陆,他已年过古稀了。

参考文献

《双面谍李志豪将出狱 曾潜伏台“军情局”十多年》凤凰资讯

《台湾对大陆的情报战》文摘报-光明网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