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这首诗你觉得如何,你能猜出这首诗的作者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对格律要求很高。每句七字,共计八句,每两句为一联,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和尾联形式相对自由,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随便了解一下就知道,会写律诗的人肯定不是文盲,最起码读过五经,研究过平仄音韵。
这首诗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作品,名为《庐山诗》。朱元璋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就是一个放牛娃,为了有口饭吃剃发为僧。史书上说,朱元璋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他家穷到亲人过世竟然不能下葬的程度,都这么穷了按理说没有机会接受教育。这首诗莫非有人代笔?
朱元璋没有接受过正规而又系统的教育,他的文化程度不高,这是事实,但并不妨碍他积极自学。朱元璋童年放牛的时候,站在私塾门口进行了启蒙教育。他出家之后,寻找一切学习机会。他清楚地知道,想要成长必须多读书。当他成为帝王后,还在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庐山位于江西北部,鄱阳湖南岸。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率兵起义,二人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在鄱阳湖进行决战。朱元璋以少胜多,火烧陈友谅战船,消灭了陈友谅主力。鄱阳湖水战的胜利为朱元璋夺取天下奠定基础,这就能明白他为何以庐山为题赋诗一首。
朱元璋毕竟不是风流文人,他写诗风格质朴通俗,几乎不用典故。他写庐山从特点入手,比如庐山多竹,庐山有云海奇观,也有瀑布飞泻奇景。介绍了庐山的特别之处后,笔锋一转视线转到长江流域。庐山靠近鄱阳湖,也靠近长江,站在庐山看长江好像一条玉带绕山。夜晚来临,圆月挂在天上,庐山的云海瀑布在月光下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在翻腾云海的衬托下,圆月好像也滚动起来。
以动态物体作为参照物,会形成视觉误差,感觉静态物体也在运动。朱元璋看到的奇幻景色让他豪情万丈。他想到了西北三千里疆土,想到了东南拥有百万人口的州府县城。他已经击败了陈友谅,占据江西,只要攻下金陵就有了称帝的机会。千里江山触手可得,就不要留恋一时的景色了。将来一定有机会重游庐山,到时候看遍庐山的美景。
读完这首诗,谁敢说朱元璋没文化。虽然这首诗言语直白,胜在气势强雄。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他的气势、他的野心,都写在了诗中。尾联两句充满了英雄气概,简洁中透露着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