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岁的陈女士家里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六岁小孩。由于遗传因素的原因,她家里的小孩的皮肤较为敏感,经常因为接触花粉、油漆等物品而导致皮肤过敏,发生瘙痒、水泡等多种症状,于是她自行前往药店购买了一些含激素的外用药,只要小孩出现过敏反应就外涂一些,很快瘙痒、皮疹等不适都会好转。
1个多月前陈女士发现小孩身上的皮肤出现一块块的黑斑,特别是涂抹过激素软膏的地方最为明显,刚开始她以为是太阳晒的,没有在意,结果逐渐发现变黑的皮肤变得坚硬,而且容易出现干裂,她害怕小孩有什么健康问题,于是来到医院。
医院的医生对小孩皮肤进行专科检查后确诊为长期涂抹激素导致的皮肤增殖和萎缩,而黑斑就是涂抹激素后造成的色素沉着,于是建议她不要再用了。但是这让陈女士很无奈,因为小孩皮肤非常容易过敏,不涂激素那该用什么药呢?医生建议她使用一种叫做吡美莫司的膏药,说疗效与激素相当,而且没有激素的副作用,适合儿童使用。于是陈女士购买了一些,使用一段时间后小孩的过敏性皮炎不仅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皮肤上的黑斑、硬块也逐渐消失了。
一、过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过敏性皮炎,临床也被称为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因接触特定过敏原而发生的皮肤炎症,临床多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和肿胀。现代研究表明过敏性皮炎作为一种全年龄段的疾病,其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层的人群中,并且可以发作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是影响人体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
过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涉及复杂的免疫过程。 其可以分为敏化阶段和引发阶段等2个发病阶段。
1. 敏化阶段:
致敏阶段发生在最初接触过敏原期间。这时过敏原穿透皮肤并被表皮中的抗原呈递细胞吸收,然后过敏原被处理并呈递给 T 淋巴细胞,T 细胞将过敏原识别为外来物质并激活免疫反应。在此过程中,过敏原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II 类分子相关, 这种相互作用刺激 CD4+ T 细胞分化为过敏原特异性 T 辅助细胞 1 (Th1) 或 T 辅助细胞 2 (Th2) 细胞。在过敏性皮炎的情况下,Th2细胞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h2 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通过以下方式促进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E抗体的产生,而这些IgE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高亲和力 IgE 受体结合,使它们对特定过敏原敏感。
2. 启发阶段:
随后暴露于相同的过敏原时就会发生引发阶段。 过敏原再次穿透皮肤并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已有的特异性 IgE 抗体结合,这种结合触发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例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和细胞因子。
其中,组胺会导致血管舒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瘙痒,导致过敏性皮炎的特征性红肿。 白三烯和前列腺素通过将免疫细胞吸引到过敏原暴露部位来促进炎症反应。 在此阶段释放的细胞因子进一步放大免疫反应,从而导致红斑、水肿、瘙痒等皮肤过敏反应。
从过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和特点可以看出,过敏性皮炎本身是一种免疫异常性疾病,这也可以解释临床上有许多患者原本对某物品不过敏,但是由于长期接触后就导致皮肤过敏,所以针对过敏性皮炎的患者而言,避免反复接触过敏原是临床治疗的根本原则之一。
二、吡美莫司的作用机制和特点激素类药物是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一线药物,常用的有氢化可的松软膏、曲安奈德软膏等,这些含激素的软膏可以快速起到消炎的作用,从而患者的瘙痒、皮疹、水肿等不适的,但是长期应用也会导致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儿童更容易导致发育不良,而吡美莫司就是临床上替代激素类药物的选择之一。
吡美莫司是一种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临床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病,研究表明通吡美莫司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并减轻皮疹、瘙痒等多种临床症状,其疗效与激素相同,但副作用更少,因此临床上可以应用于2岁及以上的儿童使用。
吡美莫司的作用机制的作用机制较为特殊,在介绍之前要先和大家介绍一下钙调神经磷酸酶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钙调神经磷酸酶是是一种钙依赖性蛋白磷酸酶,是免疫调节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常参与 T 细胞的激活,从而启动T细胞的免疫功能,激活各种促炎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促进多种炎性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诱发过敏反应。
吡美莫司可以与T细胞及巨噬细胞进行选择性结合,通过选择性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性来达到阻止T细胞的激活的作用,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和合成,从而减轻和抑制过敏反应,值得一提的是吡美莫司对于其他的免疫细胞无明显作用,因此副作用较少,并且不会影响正常的免疫功能;
其次,吡美莫司可以促进更多神经酰胺的产生,从而恢复皮肤屏障功能,有助于皮肤维持水合作用和完整性的必需脂质,起到保护皮肤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最后,吡美莫司作为一种外用药物,其作用较为范围局限,不会被全身吸收,这种作用不仅提高了吡美莫司的治疗效果,而且最大限度地降低与全身免疫抑制药物相关的全身副作用的风险,这也是其安全性优于激素类药物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吡美莫司的临床应用范围吡美莫司是一种新型皮肤药,其临床常用于治疗湿疹、过敏性皮炎等多种皮肤病,疗效确切,但是治疗不同皮肤病时其使用方法和疗程不同,建议大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不要擅自调整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1、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多表现为红色、鳞状斑块和头皮屑样片状,伴有瘙痒、局部出血等表现。临床研究发现吡美莫司可有效减轻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症状,特别是对于头面部的溢脂性皮炎疗效显著,可以明显减少皮肤增生和瘙痒。
2.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过敏原而发生过敏反应的一种皮肤炎症,而吡美莫司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过敏性皮炎的常用药之一,常作为激素类药物的替代药,主要治疗轻中度的过敏性皮炎,不仅可以减少皮肤炎症反应和缓解症状,而且对于恢复皮肤的预防机制具有明显作用,副作用较少。
3. 湿疹
皮炎湿疹是常见的综合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多表现为发病部位皮肤潮红、痒、起疹子等症状,临床上具有多形性、复发性、瘙痒性和渗出性的特点。吡美莫司是治疗湿疹的常用药之一,临床研究表明其可以有效改善湿疹的多种临床症状,并且可以抑制多种炎性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少湿疹复发。
4、白癜风
白癜风是一种以色素丧失为特征的皮肤病,患者皮肤上多出现大小不一的白色斑块。目前吡美莫司已被作为白癜风的潜在治疗方法进行临床研究,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其可以调节免疫反应并减少炎症,从而减少色素丢失,但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少,需要更多研究支持。
四、科学使用吡美莫司注意这4点吡美莫司本身的安全性较高,但是在针对不同疾病时,其使用方法和疗程不同,建议大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以免造成不良反应,科学使用吡美莫司注意以下4点。
1、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
临床上主张使用吡美莫司时可以采用这种原则:急性发作疾病,短期治疗改善疾病的体征和症状;某些慢性疾病长期间歇治疗,以预防病情加重。
临床上建议患者每日两次,每次在受累皮肤局部涂一薄层吡美莫司即可。
2、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吡美莫司本身不良反应较少,短期使用较为安全,但是常用用药会有多种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使用部位出现轻微且短暂的烧灼感或刺痛感,在治疗的最初几天最为常见,但随着继续使用会趋于消退,无需特殊处理;其次,临床上有长期使用吡美莫司导致皮肤感染的病例,包括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这是因为吡美莫司会对T细胞的活性造成抑制,所以会降低皮肤的免疫反应,继而引发感染,这种情况建议暂时停药,进行规范的抗感染治疗;最后,极少数患者对于吡美莫司过敏,这类人群禁用。
3、注意儿童用药
吡美莫司适用于2岁及2岁以上的儿童,并且其本身不能有免疫受损的疾病,但对于2岁以下儿童禁用,因为缺乏相应的临床研究数据,安全性未知;其次,儿童和青少年的用药剂量和方法与成人相同,无需特殊调整。
4、注意特殊人群用药
妊娠与哺乳期女性禁用,缺乏相关研究数据;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禁用,如果有皮肤细菌或真菌感染,应考虑适当的抗微生物治疗。在感染得到充分控制之前禁用吡美莫司;老年人无需特殊调整用药方案;对吡美莫司过敏的患者禁用。
四、总结吡美莫司作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皮炎、湿疹的常用药物,其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皮疹、瘙痒等多种临床症状,并且对皮肤损伤较小,安全性优于激素类药物,适合2岁及以上的儿童使用;其次,在治疗疾病时应该注意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并且注意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尤其是继发性的皮肤感染,如果发现必须立刻停药,并且前往医院进行规范的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