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罕走廊与卡普里维地带,相隔上万公里,因一国在5年内先后形成

全城探世界 2024-05-18 02:02:55

放眼全球,版图狭长的国家并不罕见!

比如南美洲的智利,南北长达4352公里,但东西平均宽度仅180公里,最窄处甚至不到100公里,再比如比如亚洲的越南,南北长度也有1650公里,东西最窄处只有50公里左右;

智利地图,形状非常狭长

此外,北欧地区的瑞典、挪威以及芬兰,也都是国土非常狭长的国家。

但是!

一个形状并不是很狭长的国家,却在某个区域突然像触手一般伸出去,形成版图中的狭长“半岛”,可能就比较少见了;

在全城探秘看来,全世界有两个最为典型、也最为出名的例子:

一个在阿富汗。

阿富汗与瓦罕走廊

阿富汗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国土面积64.75万平方公里,其版图形状整体上还是比较规则的,但在其东北角,却有一条狭长的通道向东伸出去很远,一直延伸到我国西部边境;

这条狭长通道,就是有名的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全长约400公里,其中有300公里属于阿富汗,另外约100公里位于我国,走廊最宽的区域位于阿富汗,宽度约75公里,最窄处甚至不到1公里,位于我国境内;

要知道,在东西方向上,从瓦罕走廊西端到阿富汗西侧与伊朗的边境线,直线距离也才1000公里左右,这条狭长通道直接让其东西跨度增加了30%;

瓦罕走廊向东连通我国,南北方向则隔开了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

而瓦罕走廊的存在,不仅隔开了南北方向的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让阿富汗横穿帕米尔高原300公里,与我国有了一段长约92公里的边界线。

另一个在纳米比亚。

纳米比亚与卡普里维地带

纳米比亚位于非洲大陆西南部,西侧毗邻大西洋,其国土面积达到82.42万平方公里,版图也比较规则,西侧是大西洋海岸线,南北两侧与邻国的边界都是沿着河流划分,东侧的边境线则几乎都是直线;

然而在纳米比亚的东北角,也分布着一条狭长的东西向通道,像是张开的手臂,伸向了非洲大陆最深处;

这条狭长通道就是纳米比亚的卡普里维地带,同样也很有名;

东西方向上,卡普里维地带长度达到450公里,南北宽度则在32-104公里之间,单看面积,卡普里维地带只有2万平方公里左右,相比纳米比亚超过82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不太显眼;

但就像阿富汗的瓦罕走廊一样,卡普里维地带同样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纳米比亚东西方向的跨度,根据全城探秘查到的资料,其东西宽度在480-930公里之间,两个数据的差,恰好就是卡普里维地带的长度,可见卡普里维地带的存在,让纳米比亚的东西宽度增加了将近一倍;

卡普里维地带深入非洲大陆,拉大了纳米比亚的东西跨度

另外,如果说瓦罕走廊的存在,让阿富汗摸到了东方大国,那卡普里维地带的存在,则让纳米比亚摸到了其东侧的一条世界性大河,赞比西河;

卡普里维地带到达赞比西河沿岸

显然两条狭长通道对各自国家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地图上看,这两条狭长通道距离相当遥远,瓦罕走廊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而卡普里维地带则遥居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内陆地区,两者直线距离超过一万公里,所以正常来说,它们除了形状相似之外,应该不会再有其他共同点了……

阿富汗与纳米比亚距离非常遥远

但事实往往出人意料啊!

全城探秘在详细查了资料之后发现,瓦罕走廊与卡普里维地带居然很有其他很多相似之处:

第一,它们的形成,都跟英国有关。

先看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

瓦罕走廊跟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一直以来,都是华夏文明与亚欧大陆其他文明进行交流的重要通道,在过去更曾长期属于我国;

早在公元399年,东晋高僧法显西去取经,就经过了瓦罕走廊;

玄奘取经回归,走的就是瓦罕走廊

公元643年,唐朝高僧玄奘取经归来,同样也是从瓦罕走廊回国,随后唐高宗时期设立鸟飞州都督府,直接将瓦罕走廊置于管辖之下;

到了清代,包括瓦罕走廊在的帕米尔高原全部都属于我国,清朝将帕米尔高原分为八帕,每个帕都代表着一个大型河谷,所以瓦罕走廊又被称为瓦罕帕米尔。

张骞出使西域,也走过瓦罕走廊

那么,为何在今天瓦罕走廊绝大部分却划入了阿富汗呢?

关键原因,就在于19世纪末英国与沙俄在中亚地区的势力争夺;

彼时,作为世界上两大列强,沙俄已经占据了如今的中亚五国区域,并希望更进一步,通过阿富汗继续南下,进而获得印度洋出海口,而英国则从印度洋登陆,将如今的南亚地区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同时也希望进一步北上,进入亚欧大陆腹地;

于是,相向而行的两大列强就在阿富汗地区展开争夺;

我们都知道,阿富汗地势复杂,自然条件恶劣,所以外来势力要想进来难度很大,历史上多个大国都曾入侵阿富汗,但几乎没有一个成功,英国那个时候也进行过多次尝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但由于英国的存在,沙俄想要通过阿富汗南下也基本上不可能了,两大列强只好停下手,以阿富汗为大概边界划分势力范围,于是英国和俄国就背着清政府,拉上阿富汗签订了一个《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

清代帕米尔高原区域边境线变化

同时,英俄为了防止在这片区域直接相对,根据该协议,瓦罕走廊的绝大部分被划入了阿富汗,作为彼此势力范围之间的缓冲地带。

再看卡普里维地带。

卡普里维地带位于纳米比亚东北角,夹在安哥拉、赞比亚、津巴布韦以及博茨瓦纳之间,在19世纪下半叶,纳米比亚属于德国殖民地,其他几个国家除了安哥拉之外都是英国殖民地;

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很分散

彼时的非洲,几乎已经全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德国作为列强中的“后起之秀”,在19世纪70年代完成统一时,包括非洲在内的全球绝大部分区域已经被各大列强瓜分殆尽,所以德国在非洲虽然也占领了几块土地,但却分布在相距很远的不同区域;

这其中,面积较大的两块,一个是西南非洲,也就是今天的纳米比亚,位于非洲西南部,濒临大西洋,另一个是德属东非,也就是今天的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濒临印度洋;

当年的两块德国殖民地,纳米比亚跟坦桑尼亚直线距离只有约1500公里

单看直线距离,纳米比亚与坦桑尼亚之间并不远,只有约1500公里,但由于被英国占据的赞比亚隔开,两者要想来往,只能绕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非常不方便。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就动起了心思;

在当时,距离德国本土不远,有一个被英国占据的岛屿,这就是黑尔戈兰岛,这个岛面积不大,只有2平方公里,但是呢……

黑尔戈兰岛位置

一方面,历史上黑尔戈兰岛曾属于德国,后来被划入丹麦,1815年英国又从丹麦手中抢下;

另一方面,它位于德国本土西北海域,相距仅有65公里;

在家门口却有一个英国据点,德国自然很难受,于是就跟英国商量,打算用德属东非的桑给巴尔群岛交换,双方就签订了互换土地的《黑尔戈兰-桑给巴尔条约》,桑给巴尔群岛给了英国,而德国则拿回了家门口得黑尔戈兰岛;

桑给巴尔群岛位置

不过,桑给巴尔群岛面积达到2654平方公里,远大于黑尔戈兰岛,德国觉得自己吃亏了,再加上前面全城探秘提到的原因,德国就要求英国将德属西南非洲东北角那一条狭长地带割让给自己;

由于签订条约的时任德国首相叫列奥·冯·卡普里维,这块土地就被命名为卡普里维地带。

时任德国首相卡普里维

实际上,德国要求得到这块土地也不是盲目的,通过卡普里维地带,德属西南非洲得以毗邻非洲东南部的大河赞比西河,能够通过这条大河进入印度洋,进而北上前往德属东非;

理论上来说,确实能够节省不少距离。

按照德国设想,通过赞比西河,两块殖民地可以便捷来往

但比较有意思的是,就在卡普里维地带最东端以东约60公里的赞比西河上,却拥有一座落差非常大的瀑布;

卡普里维地带东端距离维多利亚瀑布仅60公里左右

这就是有名的维多利亚瀑布,这个瀑布宽度超过1700米,最大落差则达到108米,由于它的存在,德国通过赞比西河来往于自己的两块殖民地的想法,实际上也宣告破产;

赞比西河上的维多利亚瀑布

但不管怎样,卡普里维地带确实划入了彼时的德属西南非洲,并随之归入今天的纳米比亚,也造就了今天这一罕见的情况。

由此可见,瓦罕走廊与卡普里维地带虽然相隔万里之遥,但它们的形成,却都与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强划分势力范围有关,而英国作为彼时的头号列强,更是直接参与了两大狭长通道的产生。

第二,它们的形成时间,前后仅隔5年。

英国与德国签订的《黑尔戈兰-桑给巴尔条约》,时间是在1890年;

而瓦罕走廊被划入阿富汗,是英国、俄国与阿富汗签订的《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这个协议签订于1895年;

也就是说,两大狭长通道的出现,时间上仅仅相隔了5年。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间段,也正是各个西方列强矛盾最突出的时候,老牌强国已经占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区域,德国等新兴列强也需要空间的殖民地,势必会同老牌列强产生矛盾;

德国占领时期的纳米比亚地图

所以这也是我国最危险的时间段之一,要知道就在瓦罕走廊被划入阿富汗的同一年,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时间上跟英俄签订《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仅相差一个月;

而彼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重重,虽然也向英俄表示了强烈抗议,但却很难起到什么作用。

第三,它们的地理位置都很重要,但在今天却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卡普里维地带深处非洲大陆内部,属于四国交界区域

看看地图就会发现,瓦罕走廊与卡普里维地带的地理位置都非常优越,后者地处非洲南部中心,属于世界上罕见的四国接壤区域,再加上赞比西河的存在,是区域内各国交流的必经之地,尤其是横跨赞比西河、连接赞比亚与博茨瓦纳的卡尊古拉大桥建成之后,这片区域已经成为非常重要得交通枢纽;

东西方交流的两大走廊

而瓦罕走廊就更不用说了,全城探秘上面也提到,这条走廊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同亚欧大陆西部区域交流的重要通道。

但在今天,全城探秘认为,它们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际上都属于被“遗忘”的区域;

纳米比亚作为非洲公路网最好的国家,时至今日,卡普里维地带也仅有通往首府卡提马木利罗村的一条短距离公路,而瓦罕走廊相比我国西北边境的其他口岸,也平静很多,至今仍未有道路跟阿富汗连通。

虽然境况相似,但原因却各不相同;

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地处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即使是夏季,平均气温也只有8.9℃,冬季更是低至零下21℃,每年都有相当长的时间被大雪封山无法通过,再加上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瓦罕走廊的通过性相比西北其他边境口岸差很多;

如今的亚欧大陆桥通道,乃至即将开建的中吉乌铁路,也让瓦罕走廊的重要性进一步下降。

亚欧大陆桥

而卡普里维地带呢?

这里虽然海拔只有950米,但森林茂密、沼泽遍布,周围被河流环绕洪水频繁且人烟稀少,所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很大;

对纳米比亚来说,通过此地进行东西方向交流的需求也不是很强烈,再加上周边局势并不稳定,导致卡普里维地带也没能发挥出当年德国设想的作用。

但不管怎样,这两处狭长通道的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它们的地理位置也不会发生改变,尤其是瓦罕走廊,在过去数千年里一直都在东西方交流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的沉寂与之相比也不过是短暂的瞬间;

全城探秘觉得,它们并不会一直沉寂,总有一天,还会绽放出璀璨光芒;

你觉得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为防止文章被抄袭洗稿加了水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