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感是独立人格的基础

冷雁评情 2024-09-18 22:36:44

昨天谈了一下奴性的由来,以及对社会的危害,写下了《奴性、奴才和奴隶》,在思考奴性的基础上,我想如何改变一个人奴性,我认为如果要改变奴性,必须清楚边界感、树立边界感。

一、边界感是独立人格的基础之一,独立人格是独立思考的起点。

传统社会很多矛盾都来源于边界感不够清晰,很多亲密关系都容易丧失边界感,比如“结婚了,女方要男方把工资交给她,男方觉得自己失去独立的财产权,由此常发生矛盾。”

“父母爱孩子,经常因为‘爱’侵犯孩子的边界,比如容易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觉得失去自我,由此常发生矛盾。”

“为你好”,“为家庭好”,很多时候是一些人越界的出发点,有没有想过,无论关系如何亲密,对方有权利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我认为胡适先生写给儿子的信很清晰的说明这个问题。

“我养育你,并非恩情,

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

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

反而,我要感谢你,

因为有你的参与,

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

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

我并不是你的前传,

你也不是我的续篇。

你是独立的个体,

是与我不同的灵魂;

你并不因我而来,

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

你是自由的,

我是爱你的;

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一些人被所谓的“爱”,失去自我,失去独立人格,失去独立思想,这种“以爱之名”行奴役之实的行为在传统社会不在少数。

二、树立边界感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1、人与人的边界。人的行为边界就是别人的合法权利,你可以在旷野上高歌,但是在小区里面,你的歌声就不能影响邻居的生活和休息。如果涉及双方共有的公共区域,很多时候就是利益的妥协,公平合理就是基础。

2、人在社会的边界。很多时候,法律就是人的行为边界,对公民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 ”,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

3、人与自然的边界。人类只不过是地球家园中的后来者,必将与动植物以及细菌和病毒长期共存于自然母亲的怀抱之中。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边界感包括空间边界、物质边界、时间边界、思想边界和情绪边界等。边界感需要一个人对自己的需求、言行、想法和情绪负责,不过度卷入他人的生活,同时能够在他人越界时及时表示反对,维护自己的自主性。清楚自己和他人的边界是不被奴役和侵犯他人边界的基础。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