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实力提升与中国教育强国之路

红楼杂谈百态 2025-01-04 09:00:54

教育强国是一个国家软实力与综合国力强大的重要体现,国强则教育强,教育不强,则国家不强。要想飞到鸽子的高度,首先要有鹰的目标,建设教育强国,首先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学高为人师,德高为人范,学术精深,在专业学问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才可以为人师,但要成为名师典范,则需具备德艺双馨之品格。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教育家。1938年9月,国民政府云南省主席龙云最宠爱的女儿报考西南联合大学附中,却因为分数不够而落榜,龙云让秘书去找当时的西南联合大学校长梅贻琦求情,秘书却告诉他梅贻琦自己的女儿梅祖芬也因为分数不够而未被录取,龙云闻言顿时愕然,从此再也没有提过此事。后来梅祖芬报考清华大学的分数只差两分,梅贻琦作为时任清华大学校长也未开后门去录取自己的女儿,而是让梅祖芬直接落榜。梅贻琦的高风亮节和以身作则,阻止了不正之风的蔓延,维护了校园的纯净风气,为学校立德树人树立了典范,他为人师表,洁身自好,永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反观今天的教育界,歪风邪气盛行,全社会给学生和家长不断制造、贩卖教育焦虑,造成当前的国内教育过度内卷。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教授博导潜规则女学生的丑闻时有发生,有的教授被民众戏称为“叫兽”,有的已经东窗事发锒铛入狱,这些教授从社会高级知识分子沦为教育界的败类,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和悔恨的铁窗生涯。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倡导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面镜子,没有教育公平,社会公平就沦为一句空话,而追求教育公平也是进行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当前中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尤其是城乡之间的教育对比,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有的偏远山区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设施相当落后,师生的学习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有些地方教育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同城里有的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施完备,有的学校则软、硬件设施皆比较落后,“麻雀学校”常见不鲜。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目标,最终迈向共同富裕,必须大力提倡教育公平,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就是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求真务实,不盲目跟风,不崇洋媚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决定当代中国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教育和医疗、社保一样,都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盲目推行所谓的精英教育和教育产业化、市场化,最终会使教育兑变为资本嗜利的工具,使教育沦为为少数人服务的工具。因此,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精英教育,保持中国教育的平民主义色彩,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坚持专家教授治校,因材施教,反对唯分数标签论。唯分数论,实际上就是唯政绩论。有的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赶鸭子上架,给孩子们贴上考试分数的标签,培养的都是千人一面的社会“应声虫”,这是教育的悲哀和失败。分数不代表一切,考试分数不是评判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要改革现存的教育评估体系,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人格健全、专业精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倡导学术自由。说到学术自由,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提倡学术自由都对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小学教师的论文撰写与职称评定方面,由于与工资、绩效等收入挂钩,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因而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如对论文抄袭、论文查重等问题存在把关不严或过度刻板的现象,导致职称评定有失公平公正。在高等教育领域,剽窃、抄袭论文侵犯知识产权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学术圈也被社会上的“饭圈文化”所浸染。部分圈内“大佬”搞学术垄断,构筑学术“壁垒”,把控学术话语权,致使某些专业领域的研究遭遇人为设置的“天花板”而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学术贵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在自由碰撞中产生真知酌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是历代仁人志士追求的最高思想境界。钳制言论,以言治罪,只会将学术思想与学术研究带入一潭死水的境地。只要不涉及严肃的意识形态问题和政治站位问题,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就应该广开言路、言无不尽,解放思想,开放舆论。只有思想独立,学术自由,才能激励创新,创造丰富的社会价值财富。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举贤授能,广揽英才。教育和经济一样,有其内在的规律,人们只有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才会取得良好效果。教育也和医疗、法律一样,都是对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因此教育界要唯才是举、广揽英才,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刘备当年三顾茅庐,求贤若渴,为的是请诸葛亮出山,最后成就三足鼎立的天下局面。当代美国从全球范围内招揽顶尖科学家和优秀留学生,采用非常有吸引力的制度和丰厚的待遇留住全世界的尖端人才,使美国成为当今世界的科技创新强国。中国教育要强大起来,必须重视培养和从全世界吸纳优秀的教育人才。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句著名的“名师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认为大学并非仅仅有高楼大夏建筑等硬件设施,更主要的是要有很多大师级的人物这些重要的师资力量才能称得上为大学。一所知名大学,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流的教授,名师荟萃,才能撑起学研的大夏。一流的学生,三流的教授,培养不出出类拔萃的人才。所谓名师出高徒,人才辈出,大学才能声名远扬。在梅贻琦校长的努力引进与卓越领导下,清华大学名师云集,涌现出诸如闻一多、王力、冯友兰、朱自清、陈寅恪、俞平伯、吴晗、钱钟书、华罗庚等如雷贯耳的宗师级人物,为国家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有广博的胸怀和国际视野,重视发展国际教育。教育科研界要重视参与国际社会的学术交流,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以博大的胸怀引进世界各国各专业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扩充外国留学生的招生规模,为国家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为吸纳和留住国际优秀人才为国家效力而努力奋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