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弘忍,俗姓周,祖籍汝南(今河南上蔡县西南),后迁居黄梅。七岁的时候,随着禅宗四祖道信习禅,白天劳动,晚上学习,过着亦禅亦农的生活。
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六五一年)九月,道信于黄梅双峰山入灭,弘忍继承道信,在双峰山开法,一时间,四方闻名前来求学的僧俗不计其数。于是,弘忍又改在双峰山东南的冯茂山,另建道场,名为东山寺。
神秀到达时,正逢深秋之时,满山红叶,蔚为壮观。他身材本来就高大,声音宏亮,所以在山门一叫,几乎整个东山寺的僧人都听见了。
此时弘忍正与弟子们在柿树下尝刚刚摘下的柿子,听到神秀的声音,弘忍喜形于色,道:“快请,快请。”
东山法席隆盛,前来参拜学习的人很多,弘忍对待来访僧人都是一视同仁,却从未有让他如此重视的。
小沙弥打开山门,将神秀请入,再看弘忍已在禅堂坐定,面色严肃地道:“来者何人?”
神秀忙合十道:“贫僧神秀。”
弘忍问道:“来此所为何事?”
神秀想到了自己初到天宫寺,遇见慧法师和在天台寺的情景,回答道:“为师父洗足来了。”
弘忍顺势道:“水何在?”
神秀看到堂屋边有木盆一只,一言不发,端起木盆,走了出去。
少顷,神秀端了一盆水进屋,道:“请师父洗足。”
不料弘忍一脚踢翻水盆,怒道:“我心无垢无尘,所洗何为?”
众弟子见弘忍发怒,均不敢出声。
不料神秀却哈哈大笑道:“师父,请受弟子一拜。”说着跪拜在地上。
弘忍不由得微笑道:“好,好。本寺大寮还缺一名挑水的,我看你身体强壮,就去那儿吧。”
神秀再拜道:“谢谢师父。”言毕不出一声,离开了禅房。走到门又时,忍不住心中的欢喜,念偈曰: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远离于断常,世间恆如梦;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炎;
常清淨无相,而兴大悲心。
念的是正是《楞伽经》卷首的子。
众弟子见神秀走出去,纷纷道:“这神秀也真奇怪,叫他去挑水,却如此高兴。”
“师父刚才叫我们请神秀入山门时,态度十分有礼,为何现在却这样对待他?”
“师父可能是早知道神秀修行不够,所以惩罚他。”法如说道:“师父待客自然是彬彬有礼;但对待自己弟子,当然不必太客气了。”
众弟子这才明白,弘忍已经将神秀收入门下了。
弘忍果然没有看错神秀,到门下不过两三年,学识已经超过入门十年的弟子,更可贵的是,神秀虽然进步神速,却与人为善,所以师兄们都愿意与神秀交谈。
神秀入门数年,做的一直是挑水与砍柴的工作。
神秀几乎从十三岁入天宫寺时就开始做挑水砍柴的工作,从挑水砍柴之中,他悟得人生的平淡和富足,所以人们以为苦烦的事情,他却做得津津有味。
一个冬日的午后,神秀正在做杂务,弘忍悄悄来到他的身边,道:“师兄弟们都在赏雪景,你为什么不去?”
神秀笑道:“他们为什么要去赏雪?”
弘忍道:“因为雪景美丽。”
神秀道:“我在挑水、砍柴、扫地、擦桌、除尘中也看到了如雪景一样的美丽。”
弘忍不由得赞道:“好个一样美丽。”
神秀谦虚地道:“师父过奖了。”
弘忍道:“你也不用太谦虚了,我知道平时师兄弟们有什么疑难问题,都来找你询问。”
神秀大惊道:“弟子大胆,请师父责罚。”
弘忍道:“能者为师,何罪之有?我早已看出你必成大器,如今想请你当本寺上座,为师兄弟说法。”
神秀道:“弟子学识浅陋,何能说法,请师父收回成命。”
弘忍道:“你不必再自谦了,我意已决,就这么办吧。”
此时,在他们身边已经围了不少弟子,一些与神秀交好的,心中自然十分高兴;也有一些在弘忍身边日子较久,颇有悟性的,却十分不服气。
神秀已经看到了这些人的心中所想,于是道:“弟子做什么都可以,上座也好,挑水砍柴也好,都一样。所以我虽然做上座弟子,但挑水与砍柴的粗活还是我来做。”
弘忍微微点头,道:“上座挑水砍柴,你还是第一人。”
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