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差点加上将衔,究竟是哪次战役,让他的三星梦想彻底破灭?

度度狼观抗战 2024-07-14 09:36:40

1947年的春天,那得算杜聿明的“高光时刻”,是年3月的13日和14日,“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光亭同学,连续获授“青天白日”勋章和三等云麾勋章,校长的嘉许和恩宠溢于言表。照这个架式,杜聿明非常有可能,紧随他的黄埔一期同学胡宗南,肩膀上再缀一颗星,那绝对是光宗耀祖的事啊!

(杜光亭)

校长授勋当然是有理由的,杜聿明虽然不是东北的军政主官,而是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的军事副手,可熊大主任不太擅长作战指挥,亦知杜聿明极受信任,故对行营下属的“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诸般事务,尤其是仗怎么打基本是不插手的,只管闷头卖官捞钱,“东北二瘸”也算配合默契。

自率军进入东北以来,杜聿明仅以数个美械军或者半美械军,从山海关一路杀到长春,迫使东北我军节节败退,堪堪在松花江两岸形成对峙。期间校长承诺的援兵,也因关内战场四处缺兵而告吹,如此不叫苦还挺能干的将军,在废物群体中已经算是出类拔萃了!

理论上说,杜聿明这个东北九省保安司令长官,级别跟战区司令长官(抗战期间)和绥靖公署主任(抗战以后)是差不多的,都属于行营(行辕)的下级单位。既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署主任胡宗南,已于1945年10月3日晋任“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杜聿明当然也是有机会的。

只不过呢,杜聿明跟那位“天子第一门生”相比,得到特别重用和叙任陆军中将,都慢了整整一大拍,在论资排辈的国民革命军将领方阵中,必须再等等,因为杜聿明在胡宗南挂上三颗星之前,刚刚晋升为陆军中将,他在整个抗战期间挂的二颗星,其实始终是“水货”。

来自陕西的黄埔一期生杜聿明,正式叙任“陆军中将”的准确时间,是1945年2月20日!

(胡寿山)

一、小杜的开局不是那么顺利

北伐尚未开始的1925年春,杜聿明黄埔刚刚毕业,分配到何应钦的教导第一团任副排长,正在广东追着陈炯明的叛军狠揍,淡水之战,曾跟陈赓联袂率先登上城头,如无意外,必将跟胡宗南、关麟征等人一起,在黄埔系中央军中稳步晋升。

不料在遥远的张家口,此时发生了一件事,足以影响杜聿明早期军事生涯的大事:冯玉祥跟苏联好上了!此前老冯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突然倒戈,配合张作霖搞垮了曹锟吴佩孚,一度控制了京城,还从紫禁城赶跑了末代皇帝,好不威风。

岂料张大帅入关后,凭借奉军势大,跟段琪瑞达成合作排挤冯玉祥,老冯无论是在军政两个舞台上,都玩不过“奉张皖段”组合,于1925年初被撵出了京城,赴张家口就任“西北边防督办”,所部国民军也改番号“中华民国西北边防军”。

(老冯)

这自然就是“西北军”名号的由来,老冯此间深感上当和屈辱,痛定思痛着手改变套路,决定向苏联靠拢,一边选派24名青年军官赴苏培训,一边在苏联的协调下,与广州政府逐步结成了盟友关系,基本等于跟北洋政府撕破脸了。

为了整训西北军系统,冯玉祥还特电广州,请求派一批黄埔师生来北方,协助改造部队,陕西籍的杜聿明“有幸”入选,于1925年3月奉命北上。事后看来,这个差事不仅耽误了杜聿明的军职升迁,还差点要了他的命。

期间经历非常复杂,总之混在北方的一年多,杜聿明过得很不开心,一直到北伐誓师的1926年7月,杜聿明终于得以南下归队。不料刚行至南京,即被军阀孙传芳的稽查队抓获,关进了老虎桥监狱,差一点点就给毙了。

(陆军中将杜聿明)

也不知道怎么逃出来的,总之杜聿明“越狱成功”一路向西跑,不久北伐军占领武汉,杜聿明联系到黄埔老师邓演达和张治中,辗转在黄埔武汉分校的学兵团第一营,当上了一名连长,而此时他的黄埔一期同学们,当个营长都嫌丢人了。

阴差阳错,让杜聿明的早期军旅生涯很是不顺,他当连长时,胡宗南已经是团长;他当营长时,胡宗南已经是副师长和代师长,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到1932年冬,杜聿明升任第25师第73旅少将旅长,人家胡宗南已是第一军中将代理军长了。

因此在1935年军衔整理和首次铨叙中,胡宗南因时任职务较高,实授“陆军中将”是一点毛病没有,而杜聿明只授了“陆军步兵上校”,差着两级呢,小杜夜不能寐时只能自叹开局不利。

二、在东北就差那么一丢丢

长城抗战以后,杜聿明选送中央军校高级教育班学习,因与关麟征不睦,毕业后没有返回第25师,而是走了老长官徐庭瑶的路子,改行去了交辎学校,成为机械化部队的早期军官班底,曾任陆军装甲兵团第一任团长。

在徐庭瑶的力挺下,杜聿明1936年10月5日得到“补偿”,总算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晋任陆军少将,按照“职务军衔不得高于铨叙军衔两级”的惯例,这次晋升对杜聿明来说,意义非常之大,保证了抗战期间得以不断升职。

抗日军兴,杜聿明担任第200师少将师长尚属“两衔相符”,但是其后在担任第5军中将代理军长、军长、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副司令长官、代理司令长官、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卫总司令期间,挂的二颗星其实都是“中将职务军衔”,要分清楚。

(抗战期间都是中将职务军衔)

抗战期间铨叙军衔的大面积晋升已被叫停,因此直到1945年2月20日,杜聿明才跟一票同学同步,总算晋任陆军中将,这已经是黄埔一期生当时的最高铨叙军衔。三个月以后,晋升战区司令长官的胡宗南笨鸟先飞,以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挂上了三颗星。

抗战胜利后,杜聿明屡受重用实现了弯道超车,只是苦于刚刚晋升陆军中将,暂时是不方便“加上将衔”的,总得混混时间熬熬资历,尽管其职务基本符合加衔的标准:东北行营所属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的司令长官,级别不低军权也重。

所以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春,在东北战场仍然占据上风的杜聿明,在加衔无望的情况下,连续被颁授各种勋章,这也是校长变相的奖励:先忍忍,一俟时机和条件成熟,肯定给你加上将衔,让你成为黄埔生第二人。

(熊式辉)

可惜我军“101”完全不给面子,自1947年5月中旬起,打响了东北民主联军“夏季攻势”,在50天的作战中,我军歼敌8万解放城市46座,杜聿明虽然救援四平成功,但毕竟是丧师失地,没被处分就算烧高香了,加衔之事只能继续等。

人不走运喝凉水都塞牙,我军的夏季攻势把杜聿明打到心力交瘁,肾病复发严重,实在不能继续视事了,遂于1947年7月8日离岗,跑到上海治病。期间更是悲催,陈诚鸠占鹊巢,撵走熊式辉出任“东北行辕主任”。

陈诚上任就裁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将全部军权收归行辕所有,尽管也给杜聿明安排了个“行辕副主任”的职务,实际已有名无实了,既然不在战区不能领兵作战,加衔一事显然暂时无望了,小杜还得继续等。

(在东北)

三、济南战役令其梦想破碎

1948年8月12日,病愈复出的杜聿明,被校长重新任命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不久以后,兵团司令之职转给了“邱疯子”而专任副总司令,而且在刘峙无能的情况下,掌握着徐州剿总数十万大军的指挥权。

徐州剿总辖地广大,所辖部队也多为中央军嫡系,如果杜聿明任上哪怕有一次上佳表现,以当时的受宠程度,都极有可能加上第三颗星,尤其是在蒋家王朝风雨飘摇的1948年秋,铨叙条例已经遵循的不那么严格了。

1948年9月22日根据所谓的“总统令”,南京晋升了一大批军官的“铨叙军衔”,用以提振低糜的士气,同时调整军队编制:整编军扩充为兵团、整编师恢复为军、整编旅恢复为师,校长用“加官晋爵”的习惯性操作,企图激励将领们继续卖命。

这批次的大规模晋升中,共有114名陆军少将擢升为“陆军中将”,包括读者熟悉的黄埔生李弥、何绍周、侯镜如、郑介民、邱清泉、胡琏等,以及非黄埔毕业的孙立人、罗广文和施中诚等,连陆军骑兵上校好几年的廖耀湘,也晋升为陆军少将衔。

既然第五军多年的直接下属邱清泉,都从陆军少将升为了陆军中将,已经晋中将三年多的杜聿明,在南京政府开始不那么守规矩的时期,应该有机会晋“加上将衔”了吧?毕竟与其职务相仿的罗卓英和林蔚,之前都挂上了三颗星。

土木系“四大金钢”的这两位,罗卓英于1946年6月13日晋加上将衔,时任广东省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虽然资历挺深,实际职务和军权并不高于杜聿明,次年也曾任东北行辕副主任,跟杜聿明完全平级嘛。

至于1947年8月9日晋加上将衔的林蔚,时任伪“国防部”参谋本部参谋次长,一直参赞军事中枢,并没有什么战功,尤其是曾经担任铨叙厅厅长,出于避嫌计,晋不晋“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还真没所谓。

那为啥杜聿明在这次大批量晋升中,依旧榜上无名呢?注意时间点,1948年9月22日,正是济南战役进行期间!此战爆发于9月16日,按战前之部署,一旦华东野战军发起攻济作战,杜聿明须率徐州三个机动兵团火速驰援。

如果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黄百韬三个兵团,能够解济南之围,让王耀武免于兵败被俘的命运,几乎可以确定,战后杜聿明晋“加上将衔”板上钉钉,从而挂上梦寐以求的第三颗星,校长大概率也是这么想的。

“502”

然而发现我军“502”陈兵运河两岸后,慑于华野打援集团的军威,刚刚晋衔的兵团司令邱清泉、李弥都有点麻爪,黄百韬也慢得像蜗牛爬,无论杜聿明怎样着急上火地拼命催促,三个兵团直到济南城破,也没有接近目标地域,甚至没跟华野爆发像样的战斗。

1948年9月24日,华东野战军完全攻进济南府并活捉王耀武,校长在南京捶胸顿足大骂娘西屁,杜聿明肩膀上再挂一颗星这事,彻底凉凉只能来年再说了,事实上,按三大战役期间“校长钦命救火队员”的身份,也确实有这个可能:

1949年上半年,南京曾连续晋了三名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包括李汉魂、刘士毅和马步芳,然而我们的“502”再也没有给杜聿明任何机会:1949年1月10日,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所主任、陆军中将杜聿明,在淮海战场被华野战士生俘。

1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