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南昌起义之后,起义军在南下途中遭受重大损失,一方面是敌我力量悬殊,另一方面是起义队伍中出现了一个大叛徒,让起义队伍陷入了巨大困境,而此人在建国后却成为了副国级的干部。
此人就是蔡廷锴,他是广东罗定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9岁时才上学读书,仅仅上了3年的学,就因母亲病逝而辍学。从13岁,蔡廷锴就开始帮忙家里做农活,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性格也锻炼他的身体。
1910年,18岁的蔡廷锴不甘心一辈子如此,他瞒着家人外出参加新军,后来进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此后蔡廷锴一直在军中摸爬滚打,参加过第一次东征,在1926年7月就当上了上校团长。
后来蔡廷锴参加了北伐,立功后被晋升为第11军第24师副师长,授少将衔,1927年8月,时任第10师师长的蔡廷锴参加了南昌起义,他的这个师是起义军中三大主力师之一。
由此看见蔡廷锴在南昌起义中的地位之高,然而8月4日,起义军南下途中,蔡廷锴就悄悄带着第10师,大概5000余人脱离了起义队伍,转身当了叛徒,导致起义队伍损失了四分之三,原先的计划不得不改变。
更重要的是让起义军士气大受打击,好在关键时刻朱德挺身而出,在三河坝之战后收拢部队,保住了革命的火种。蔡廷锴投敌之后调转枪头,1928年,蔡廷锴被派往海南岛参与围攻琼崖红军。
1930年5月,蔡廷锴在中原大战中立功,被晋升为第19路军军长,随后被派往江西参与对红军进行“围剿”,蔡廷锴参与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对苏区的“围剿”,当时蔡廷锴被视为大叛徒。
好在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在日寇入侵时他坚决支持抗日。1931年11月,蔡廷锴的第19路军调防京沪线,1938年1月,日寇入侵上海,国民党奉行不抵抗政策,答应日方要求,下令蔡廷锴后撤15公里。
蔡廷锴坚决寸土不让,他指挥第19路军和之后到达的第5军,共计4万余人,他们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面对日军的飞机、大炮,与日寇血战长达33天,打得日军4次更换前线指挥官,始终无法占领上海。
战后蔡廷锴名震国内外,被誉为“一代名将”、“抗日民族英雄”,面对日寇的狼子野心,蔡廷锴逐渐醒悟,坚决支持抗战,对不抵抗政策深恶痛绝,他决定反蒋抗日,与蒋光鼐、李济深等人一起发动了“福建事变”。
事变失败之后,蔡廷锴失去了兵权,被迫出国游历,在日寇全面侵华之后,蔡廷锴再次投身抗日,1939年,出任第16集团军副总司令,参加了著名的昆仑关战役,桂林沦陷后,蔡廷锴回乡闲居。
日本投降之后,蔡廷锴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坚决站到了人民的一边,1949年1月,蔡廷锴到北京,并出席了第一届政协会议,建国他还当选为政协副主席,成为了副国级的干部。
蔡廷锴从南昌起义中的一个叛徒,到成为副国级的干部,他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也犯过错,但是他能迷途知返,这是值得肯定的。1968年,蔡廷锴在北京病逝,享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