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也能多点执业?能否破解低收入困境?

大刘的备忘录 2024-09-11 16:50:00

导 语

全国医护比不到“1:2”,护理服务供给缺口较大!

老龄化趋势,催生了社会对专业医疗护理服务庞大而刚性的需求,但在目前,我国护士队伍在总量和结构性上还存在较大缺口。

为缓解供需矛盾,国家卫健委近期多次强调,要从存量和增量上释放更多医疗护理资源,提升护士岗位吸引力。包括推进护士区域化注册制度、加强基层护士培训、适时制定完善专科护士处方权的相关政策等。

国家卫健委:

研究完善护士区域化注册制度

提升护理服务能力,拓展护士服务领域

提升护理服务能力,拓展护士服务领域

9月5日,国家卫健委在回应《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需要强大专业护士队伍建设的提案》的提案中称,截至2023年底,全国护士总数超过563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4人,各地加大临床护士培训力度,护士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护理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图源:国家卫健委

关于保障护士合法权益,调动护士队伍积极性。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四章对医疗卫生人员的权利义务、培养规划、薪酬待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2008年国务院公布实施《护士条例》,并于2020年予以修订。《护士条例》明确了护士的权利、义务及执业规则,以及医疗机构在保证护士人力配置、维护护士合法权益、加强护理管理方面的职责,对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保障医疗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有重要的意义。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公益导向、按劳分配、动态调整的薪酬制度改革总体原则,充分体现医、护、技、药、管等岗位差异,兼顾不同科室之间的平衡,向关键和紧缺岗位、高风险和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医务人员倾斜。要求内部分配要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的价值,合理拉开收入差距,避免平均主义。  

关于提升护理服务能力,拓展护士服务领域。

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将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重点任务持续推进。2023年印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医疗机构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加强基础护理,强化人文关怀,提高护理质量,拓展护理领域,有效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实施护士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印发新入职护士、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大纲等,重点加强老年、儿科、重症、康复护理等紧缺急需专业护士培训,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能力。

指导各地加大基层护士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其常见病、多发病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能力。实施老年医疗护理提升行动,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有效增加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供给。出台“互联网+护理服务”、老年人上门居家医疗服务等政策,将专业的护理服务从机构延伸至社区和居家。目前,全国共计3000余个医疗机构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7类60余项医疗护理服务项目,有效对接高龄、失能等行动不便居家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关于加大护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教育部印发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等相关政策文件,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加强临床、护理、康复等人才培养。主动适应护理领域发展新要求,在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不同层次设置护理等相关专业,扩大专业布点规模,2024年,护理领域高职专科布点数近1200个。组织遴选《基础护理学》《老年护理》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以及“基础护理技术”“成人护理”等多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指导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累计上线护理学类专业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组织遴选“基础护理技术”“社区护理学”等多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养护理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2022年支持哈尔滨医科大学、杭州医学院等30余所高校开展了50余个护士培训相关非学历教育项目,累计培训2.2万余人次,提升护士专业化、职业化水平。2023年支持中国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等393所高校开设护理学继续教育专业,举办服务“知识更新、技术提升”的学历继续教育。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研究完善护士区域化注册制度

同日,国家卫健委在对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广泛推行护士区域注册制度”的提案答复中称,《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明确,护士承担经注册执业机构批准的卫生支援、进修、学术交流、政府交办事项等任务和参加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批准的义诊,在签订帮扶或者托管协议的医疗卫生机构内执业,以及从事执业机构派出的上门护理服务等,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等手续。

图源:国家卫健委

“目前,我委已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开展护士区域化注册试点工作,探索地方相关做法经验。下一步将在总结相关经验基础上,不断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国家卫健委称。

关于护士电子化注册下放管理。根据《护士条例》《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是护士执业注册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护士执业注册监督管理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做好下放护士执业注册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将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实施的部分护士执业注册审批权限下放至市级(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一步完善护士执业注册制度,优化执业注册流程,简化审批材料,方便群众办事,增强群众获得感。 

全国医护比不到“1:2”

护理服务供给缺口较大

护士区域注册,是指护士执业注册地点为一个行政区划,在注册有效期内其执业注册全区域有效。护士若同时在本地区多个医疗机构执业的,应确定一个医疗机构作为其主要执业机构,并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其他执业机构。

对此,业界观点认为,与医生的区域注册一样,护士的区域注册为其多点执业打开了通道。伴随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逐步推行,“护士多点执业”的社会呼吁日益强烈。

一名曾在某三级医院担任院长的业界人士告诉记者,比起医生,基层医疗机构对于护士的缺口更大,尤其是缺乏如老年护理、儿科护理等专科护士。“我国护士总量不足、未分层使用,且由于工作压力大、薪水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还存在流失现象。这些问题亟待制度性解决。”

根据民政部8月底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突破20%,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另有统计显示,我国有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

相比之下,护理服务供给缺口较大。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全国护士队伍总量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2022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超过520万人,全国医护比为1:1.18。2023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增加了41.3万人。当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 3.40 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 4.00 人,距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护比逐步达到1:2左右”的目标要求仍有差距。

多点执业离护士有多远?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表示,“护士区域化注册试点”的制度设计,有利于更好发挥优质护理资源作用,鼓励二三级医疗机构护士到基层医疗机构和社会医疗机构执业,提升基层医院护理能力。但在实践中,或有可能对分级诊疗起到反向作用。

“护士在区域流动是双向的,如果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往上流动,则会背离政策初衷。”金春林说。

在金春林看来,护士多点执业落地存在诸多阻力。其一,多点执业并非自由执业,需要护士与执业医疗机构签订相关合同或协议。二三级医院可能会因为人力紧张等原因“不放人”;其二,护士在多点执业时,如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或医疗纠纷,难以管理和处置;其三,多点执业护士的能力是否与岗位相匹配,薪酬能否足以匹配,这些问题也悬而待解。

一篇今年由协和医院相关研究人员发表在《护理学杂志》上的研究文章提到,目前,我国对护士多点执业人员的资质尚无统一标准。试点地区(广东、上海等)多点执业护士呈现“三低”状态:年龄小、职称低和工作年限短。基于我国护士未被赋予处方权,多点执业护士多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包括居家基础护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伤口护理等。

“可见,我国亟需完善护士多点执业的资格认证制度。”该篇文章建议,结合我国多点执业发展实情,将多点执业和专科护士培训相结合,对达到资质要求且考核通过的专科护士,颁发多点执业许可证书,让拥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科护士开展多点执业。

金春林则认为,可以对出院后的肿瘤患者以及失能失智老人等特殊群体,在基层医院、社区或家庭场景下长期、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制定明确收费标准,以鼓励更多二三级医院的护士投入相关工作,进行多点执业。

此外,金春林还提到,鼓励护士多点执业是在存量资源上“下文章”,增量问题没有改变,短缺仍然存在。

为进一步从增量上“下文章”,国家卫健委在上述《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需要强大专业护士队伍建设的提案》的提案中称,指导各地加大基层护士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其常见病、多发病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能力。实施老年医疗护理提升行动,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有效增加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供给。

为提升护士尤其是专科护士的待遇水平,8月下旬,国家卫健委在对全国人大代表“关于制定相关法律规定赋予专科护士处方权的建议”的答复中透露,将适时修订相关法规,制定完善专科护士处方权的相关政策。(详情可点击跳转:护士也能开处方,专科护士成趋势?人大代表建议:立法赋予专科护士处方权!国家回应→)

来 源 / 国家卫健委、第一财经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