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贺龙独子没考上清华,找父亲求助,贺龙:我去学校找个人

儒雅星辰昊讲历史 2024-08-06 01:05:50

​1963年酷夏的一天,贺龙独子贺鹏飞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对父亲求助道:“爸,我没考上清华……”

贺龙听到这句话,轻轻放下烟斗,思索片刻后,开口说道:“你不要着急,我去学校找个人。”

说罢,贺龙就驱车去了清华,后来贺鹏飞上了清华吗?贺龙去学校到底找了谁?

对于这个独子,贺龙十分重视,据贺鹏飞的同学回忆,贺龙曾专门准备了三轮车派人接送贺鹏飞,对这个儿子很是心疼。

贺鹏飞本来叫“贺雨生”,在他一岁多的时候,贺龙将儿子的名字改为了“贺鹏飞”。

长大一些后,贺鹏飞才明白,自己的名字是为了纪念贺龙的老战友关向应。贺鹏飞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关向应就给贺龙未来的儿子起了这个名字,可惜贺鹏飞出生没多久,关向应就病逝了。

为了纪念这位老战友,贺龙便将儿子的名字改为关向应所起的“贺鹏飞”。

作为一位老革命,贺龙不仅对国家和民族充满责任感,对自己的家庭也倾注了无尽的关爱。然而,贺鹏飞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父亲给予他的关爱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贺龙常常激励他要努力学习,踏实做人。

回想与父亲相处的点滴,贺鹏飞明白,尽管家里生活节俭,衣衫褴褛,但贺龙从未吝啬对他的教导与关怀。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雨洗礼,得以在困境中保持坚韧,而这也是他希望儿子能够继承的优良品质。

在高中时期,贺鹏飞参与了“大炼钢”运动,贺龙对此表示赞赏,并鼓励儿子去工厂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他常说,只有通过劳动,才能理解生活的真谛,体悟这世间的责任与担当。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贺鹏飞的身体,更让他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与价值。

每当傍晚时分,贺鹏飞总会与朋友们一起走出工厂,身上的酸痛与疲惫抵不住心中的充实。他笑着说,虽然手上的劳作让人筋疲力尽,但只要想到自己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心中便充满了无穷的动力与激情。

贺鹏飞回到学校后,正好赶上快高考了,他拼了命的努力学习,希望可以在本届高考中一举夺魁,考上理想中的清华大学。

可贺鹏飞去工厂里待了这么长时间,落下的课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赶得上的,高考成绩出来后,贺鹏飞的成绩比清华分数线低了十几分,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向父亲求助。

贺龙立马驱车去了清华大学,直接找到了清华的校长。

校长本以为贺龙是为了安排他儿子进清华的事情而来,没想到贺龙只字没提这件事,只是询问了一些关于报考清华机械系的问题就离开了。

贺龙回家后,对贺鹏飞说道:“不要气馁,再读一年,我已经问过了,只要这一年足够努力,完全可以考得上机械系,至于那些旁门左道,就不要想了,我们是不会做那种事情的!”

最终,贺鹏飞在第二年的高考中成功考入了清华大学机械系,成为了他梦寐以求的学生。校园生活让他如鱼得水,与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下深厚的情谊,丰富了知识与人生阅历。然而,那时的贺龙已渐渐年事已高,鲜有机会与儿子共享这些喜悦。

可惜的是,贺龙未能亲眼见到儿子清华毕业的那一天就病逝了,贺鹏飞也因为贺龙的原因受到了牵连,在基层工作整整4年。在此关键时刻,周总理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贺鹏飞顺利返回北京工作。

1974年,周总理的帮助让贺鹏飞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他那位伟大的父亲——贺龙。在贺龙的教育与影响下,贺鹏飞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拥有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追求理想的勇气。

在人生旅途中,贺鹏飞始终铭记着父亲的期望与教导。他深知,人生的路途并非易事,但正是这一路的艰辛与挑战,让他更加珍惜获得的每一份成就与幸福。

贺龙与贺鹏飞的故事,是一段父子情深、代代相传的传奇。它展现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亲情与教育的重要性始终不变。贺鹏飞用自己的努力与奋斗证明:生活的路上,无论遇到多少风雨,只要心中有梦,勇敢追寻,最终都会迎来光辉灿烂的明天。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