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坑时一口一个“为你好”,可当要填坑时它们又隐身了

胖胖说他不胖 2024-12-06 16:14:28

hi,我是胖胖。

开篇,先跟大家扯件小事,胖胖过几天可能会接一个小广,还要请大家不要介意哈,不喜欢看直接划走即可。

这是胖胖写文章这么久以来,面对每天各种邀请后,有些东西胖胖不敢乱碰,这是仔细筛选后觉得可能相对靠谱的一个。

所以啊,这次选了一个对大家没啥风险的,胖胖心里反复琢磨,还是得提前跟大伙交个底,胖胖不能一声不吭就接了,影响大家伙的观看,对吧?

好了,那进入我们今天的正题。

胖胖前两天看了2号某人口报的一篇文章,说要让高校成为“婚恋教育的主阵地”。

大家发现没有,这类大媒体啊,特别爱把那些大词、硬词,战略性词语往个体里塞,搞得咱普通人看个新闻都得打起精神,好像日常生活变成了各种演习一样的。

胖胖把那篇文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你说,文章说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那问题来了,难道大学生之前的婚恋观就不正确吗?啥叫“正确”?

这小编说正确就是正确?

胖胖不是在抬杠,而是觉得,这事本来就是个人自由选择,怎么就成了“主阵地任务”了呢?

普及婚恋知识本身没毛病,可问题在于,咱们的教育不该是以尊重个体意愿为核心吗?

连谈恋爱都要“裹挟”大学生,甚至还伸手到中小学生,直接给扣上一顶“婚恋观不正确”的帽子,这个“正确”是谁定义的?又是为了什么目的?

大家懂的都懂。

说到底,你像这些所谓大媒体根源性的问题从来闭口不提,倒是形式上的文章一篇接一篇地热火朝天。

什么是根源性问题?

胖胖好像说过很多遍了,人类社会就像自然界的动物,天生具备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

这种本能决定了我们对环境的感知,比如觉得条件合适了,就会选择结婚生子。

这其实和鸟儿挑地方筑巢、温度适宜时孵蛋的行为没什么两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存智慧。

再看看今年上半年的出生人口数据,约为427万。

龙年耶!之前很多砖家预测的“龙年宝宝大爆发”现象并未出现。

你说,“龙年”在很多传统家庭观念中有多大的象征意义。

胖胖自己虽然不信这些,但在广东生活,见多了各种传统讲究。

比如,在胖胖老家,“羊年”总被认为生得不好的话,容易“破月”,而“龙年”却被视为天选之年。为什么呢?

龙在我们文化里代表祥瑞、高贵,是一种“飞黄腾达”的象征。

很多人觉得,生个属龙的孩子,不仅命运好,还预示着家庭的兴旺和向上。

胖胖身边不少人信这个的,就宁愿掐着时间生龙宝宝,也不愿意让孩子赶上“命薄”的属相。

但回到现实问题来看,今年哪怕是龙年,今年的出生率也没见起色。

这是不是侧面说明了,环境可能已经让人们连传宗接代的基本动力都丧失了?

那联合国最近发布了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其中提到2024年我国的出生人口预计仅为882万。

而预计展望2050年,预测每年新生人口可能会进一步降至600万甚至500万以下。

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育,这一数字或许会跌破500万。

我们虽然从表面上看呢,这500万、600万好像还不少,但别忘了,“生老病死”是一场平衡的游戏。

你一边是迅速老去的庞大人群,一边是捉襟见肘的新生力量。

当基数大,则贡献大,而玩家基数减少,这场“游戏”的资源循环与消费动力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2016年刚开放二胎政策时,人口出生率一度达到1786万,那时的反响不可谓不热烈。

短短这几年间,这股热度逐渐降温:

2017年出生人口跌至1723万,2018年降至1500万,2019年仅1400万,2022年则跌破千万,仅为900多万。

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更是有可能缩减至800多万。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样的趋势继续下去,未来的社会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胖胖觉得,有可能人口大国失去人口红利的那一天,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

生育观念从过去的“多子多福”变成如今的“不生最好”,这背后仅仅是观念的转变吗?

恐怕不止如此。

胖胖认为,根本原因还是生活环境的问题。

生活环境,是最好的避孕药。

试想,连自己的生活都一地鸡毛,谁还愿意再多一个人来承受这种困境?

这话听着刺耳,但却扎实在理。

暴风雨中的小鸟,风雨之下,它能安定下来繁衍后代吗?

只有温暖、平静的环境,才是滋养生命的土壤。

而现实却是,出生率急速下降,老龄化加速到来,死亡率攀升。

这样的趋势带来的后果,将可能彻底颠覆我们对社会正常运行的认知。

其中,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

接盘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需要养老金的老年人却越来越多。

养老金的本质是什么?

它就是一个年轻人为老年人买单的循环系统。

可当年轻人的数量捉襟见肘,失业率居高不下时,这个循环还能继续吗?

当“入不敷出”成为常态,养老金系统会不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轰然倒下?

如果未来他们连自己的生存都难以维持,又何谈为上一代人“养老送终”?

所以胖胖觉得未来社会,因人口结构性问题所带来的冲击,恐怕会比我们预想的更加严重。

陆陆续续的学校关停潮

像胖胖今天才刷到最近广州的一些幼儿园、小学接连传出关停的消息,这些老师们的岗位会不会也变得岌岌可危?

小学数量急剧减少,幼儿园纷纷闭园,甚至有些地方的学校根本招不到学生。

在胖胖老家的农村小镇,本来几个幼儿园都存在的,现在据说也只剩下一个,周边几个村的小孩全都挤在一起上学。

这种学校关停潮,是过去人口增长期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咱们看之前,一个幼儿园学位那是抢破头都得不到的稀缺资源,那以后这种情况会不会不复存在了?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学历正在快速贬值。

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年轻人,毕业后却发现社会对他们的需求越来越少,有些甚至只能选择“灵活就业”或从事家政工作。

每年上千万的高校毕业生,这个社会有没有这么大的需求量,有没有这么多的职位供给量?

而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就连曾经的“铁人三项”都有可能被逐步取代,更不用说那些其他工作了。

一边是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另一边是老龄化加剧和新生儿数量锐减,这种“少子化”和“高龄化”叠加的结构性问题,未来将如何冲击我们的社会?

而且,你说现在年轻人普遍对婚姻和生育的兴趣低迷,“彻底躺平”几乎成为一种很多人的常态。

受此影响,婚庆行业大幅萎缩,曾经红火的酒店婚宴业务也逐渐降温。

一场场婚礼和一桌桌酒席的减少,背后其实是需求的全面衰退。

这种变化就像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从婚庆延伸到婴幼儿用品、奶粉、早教、幼儿园,再到小学等等——整个产业链都在无声中被撼动。

或许,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这一连串的问题,或许正在逐渐浮出水面。

当这一波人口高峰期的老人步入退休后,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

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孩子,需要承担起四位老人的养老责任。

且不说这些年轻人能不能养活自己,试想一下,一对夫妻,两个孩子,再加上四个老人,这样的家庭结构需要赚多少钱才能够勉强维持呢?

房贷的压力、孩子的教育支出、日常生活的开销,都会让人感到喘不过气来。

有人说消费降级已经成为趋势,但胖胖觉得,现在看到的所谓消费降级,其实只是冰山一角。

别说羽绒服买不起了,未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能会在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环节变得更加谨慎。

连吃饭都开始精打细算,以前“吃好一点”的观念,正在被“省一点”的生活方式所取代。

像上次胖胖说的吃宵夜,发现以前那些根本不屑做团购的餐饮商家,如今不仅开始在门口拉客,还纷纷加入了团购大战,每家店都在拼命打价格战。

这一切表明,不仅消费者在勒紧裤腰带,连商家也开始苦苦支撑。

这一趋势的背后,除了整体环境原因,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人口红利的渐渐消失。

从前,人多劳动力便宜,商家可以靠着低成本获取利润。

但未来,人口减少,劳动力不再廉价,这条路也就越走越窄了。

那,解决问题的根本是什么呢?

胖胖会觉得,除非是把“避孕套”问题解决了,对吧?

当然,这里说的“避孕套”可不是指生理上给禁用了。

而是把那些隐形的、根源性的障碍,那些让年轻人望而却步的高房价、教育焦虑、就业压力,以及缺乏兜底的未来等等,把这些阻碍生育的“避孕套”解决了。

如果能把这些束缚摘掉,那些想生的自然会选择生育,继续清场式的遥遥领先。

当然,这里也不排除是生理上,生理上比较简单,也比较符合以往的常规操作。

1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