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糖尿病后,压力大怎么办?医生:5个方法克服糖尿病的不良心态

忆南聊健康 2024-11-19 12:42:46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

糖尿病患者不仅要面对疾病带来的压力,还有承担生活所有的压力,直面这些压力并控制好血糖面临很多挑战,但对于适应生活变化和提升幸福感至关重要。

糖尿病患者经常面临很多挑战

最近科室接诊了一名姓王的糖尿病患者,68岁,女性,因发现血糖升高10年,血糖控制不佳2月入院。

患者诊断为2型糖尿病,近3年来予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满意,近2月来血糖明显升高,空腹血糖(FBS)8-10mmol/L, 餐后血糖(PBS)12-16mmol/L,门诊抽血血糖14 mmol/L, HbA1C8.4%,是什么原因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呢?

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发现了其中的原因:2月前,因意外情况,患者的儿子不幸去世,患者身心深受打击,身心疲惫,糖尿病饮食与运动无法坚持,胰岛素治疗时断时续,伴有焦虑、失眠与情绪低落,交流过程中,患者几度哽咽,令人伤感。

很明显,患者血糖升高与受到精神创伤、承担生活所有的压力增加有关,而这些创伤与压力不仅与血糖相关,与是否有幸福感也密切相关。

下面就谈一谈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应对糖尿病,享受健康幸福人生。

01

糖尿病的特点

1.常见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达到 11.2%,患病人数为世界第一,人口达到1.14亿,糖尿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

2.终身疾病:限于目前医学水平,糖尿病仍然是一种不可根治的疾病,需要终身治疗。

3.可控制疾病:糖尿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通过“五驾马车”的综合管理和良好的血糖、血脂血压等方面的代谢控制,您完全可以控制糖尿病,使您与正常人一样拥有美好的生活。

4.需配合管理的疾病:糖尿病不同于很多其他疾病,需要患者积极的配合管理及治疗,这样才能控制好病情。

5.病情不断变化的疾病: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病情不断地变化,包括症状、并发症、药物治疗情况。

02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好致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

也就是说糖尿病对我们全身各个组织器官都可以产生影响,即产生并发症,而并发症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逆的。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为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与慢性并发症,应当积极预防,早期诊断与治疗,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1.急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状态,病情危重,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需要及早就医,尽快明确诊断与治疗。

2.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好所致,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中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尿毒症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它。

03

诊断糖尿病后常见的心理状态

1.恐惧焦虑心理:限于目前医学水平,糖尿病仍然是一种不可根治的疾病,需要终身管理。患者经常出现恐惧心理,认为糖尿病就是“绝症”,出现恐惧、焦虑与紧张的心理状态。

2.消极抵触心理:部分糖尿病患者认为糖尿病既然是不可根治的疾病,就随心所欲,不改变生活方式,也不配合治疗。在社会活动中回避自身的疾病乃至拒绝社会提供的帮助, 进而影响治疗时机和依从性,从而导致血糖控制不佳。

3.乐观坦然心理:糖尿病患者积极接受现实,接受健康教育,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定期复查及监测血糖情况。

04

如何克服不良心理状态

1.正确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需要终身坚持生活方式干预与治疗,防治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常合并相关焦虑、抑郁等问题,对治疗和预后影响巨大,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2.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治疗

糖尿病治疗应当包括5个方面,即健康教育与管理、医学营养治疗(饮食控制与管理)、运动治疗、血糖监测与药物治疗,使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全面达标。

3.树立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很重要,促使患者树立积极参与治疗的态度,进而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具有正确应对和良好适应的能力,降低糖尿病相关痛苦、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

4.与医务人员坦诚沟通,缓解心理压力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变化或者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应当与医务人员积极沟通,帮助患者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对提高患者幸福感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5.寻求家庭与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而良好的社会与家庭支持,使糖尿病患者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患者自身生活质量,同时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把控感,消除患者由于对疾病向未知方向发展的不确定性而造成的焦虑感,最终增强患者主观幸福感。

总结

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而我国是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需要对糖尿病人群给予积极的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病情监测与合理的药物治疗,从而达到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需要关注糖尿病的心理状态,给予全面的身心支持,对适应生活变化和提升幸福感至关重要。

本文开头提到的王姓糖尿病患者,经过医务人员的充分沟通,了解到其存在紧张、焦虑与悲伤的心理,对治疗缺乏信心,经过充分的心理治疗及家庭的支持,患者逐渐走出心理阴影,积极配合治疗,各项指标控制满意。

让我们共同努力:科学应对糖尿病,享受健康幸福人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