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美国女核物理武器专家寒春,放弃了在美国拥有的一切成就,在一片唏嘘反对声之中,向咱们中国投奔而来。
后来,美国政府将寒春在美的家人拉进了黑名单,寒春也成为了当时美国民众眼中的“叛徒”。
那么寒春这位女子究竟是何许人也?当年她又是为何要投奔咱们中国?来到中国之后,寒春又过上了怎样的生活?寒春真的像美国所说的那样,帮助中国研制原子弹了吗?
寒春原名叫辛顿,她于1921年的10月20日,出生在美国芝加哥的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里。祖父是一名科学家,祖母是著名小说《牛虻》的作者,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是在学校教书的一名教师。
寒春
在这样一个文学氛围浓烈的家庭中长大的寒春,按道理来说,以后有很大可能也是在文学领域发展的,但是,随着寒春的逐渐长大,她发现她和大多数女孩儿喜欢的东西不一样,她非常的喜欢理科,尤其是对物理学很感兴趣。所以,成年之后,寒春就决定研究物理学。
通过数年的努力,在拿到物理硕士学位之后,寒春顺利地进入了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读博士期间,寒春还给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费米当助手,她是费米最看重的女学生,同时,寒春还是杨振宁的同门师姐。杨振宁老先生大家应该也都有所了解,杨振宁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他的成就是相当高的。由此大家也可以看出,作为杨振宁的师姐,寒春也一定是非常优秀的。
1942年6月,美国政府正式制定了一个研究原子弹的计划,这个计划也被称为“曼哈顿计划”。
之后,费米亲自举荐,让年仅21岁并且博士还没有毕业的寒春,参与了曼哈顿计划。由此,寒春便成为了参加曼哈顿计划的极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
1945年7月16日,这天凌晨三点,寒春早早便起了床,和其他1000多名科学家以及一些政府官员一起,来到了参观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地方。
早上5:24分,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美国进行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核实验。
随着一声巨响,这枚2.2万吨当量的核弹爆炸了。这次核爆炸产生了上千万度的高温以及数百亿个大气压,直接在地面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坑,爆炸腾起的烟尘充满了整个天空,看起来非常的恐怖。
一团巨大的火球升到了8000米的高空,爆炸声非常的大,似乎大地都在颤抖,当时整个美国西部都听到了爆炸的巨大声响。另外,在半径400米范围内的沙石,全部被融化成了黄绿色的玻璃状物质,1600米范围内的所有动物全部死亡。
看到自己参与研发的原子弹实验成功了,寒春并不像其他科学家那样高兴,她反而有点不开心,因为她觉得,这武器的毁灭性太大了,一旦使用,肯定会伤及无辜。
这次核实验过后,据估计,这颗原子弹的威力要比科学家们预估的大出了近20倍,这颗原子弹的实验成功也是二战中的重大事件。
20天后,1945年8月6日,三架B-29美机从高空进入日本广岛的上空,其中一架正好装载着刚刚研发成功的原子弹,到了广岛上空后,这架美机奉命投下了人类第一颗用于战争的原子弹。3天后,装载着另外一枚原子弹的美机飞到了日本长崎的上空,再次投下了一颗原子弹。
这两颗投给日本的原子弹,让参与研发的寒春震惊了,这个心地纯粹、热衷于实验研究的女孩儿,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参与的实验成果,会让这么多人死亡。
8月9日,当美国投出第二颗原子弹后,这天晚上,回到家中的寒春坐在书桌前发起了呆,之后,她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战争没有胜败,有的只是毁灭”。
思前想后,寒春决定加入游说团队,要求美国当局制定相关法律限制核武器的使用,最终,他们成功了,美国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
寒春这才放心地回到学校继续学习,两年后,成绩优异的寒春在接受奖学金时,她意外发现这笔钱来自于美国军方,这时,寒春突然明白了,只要自己在美国做一天的物理研究,那么得到的所有成果,都不只是科学,还事关政治和战争,而她一开始学习物理的初衷是为了造福人类,而不是毁灭人类。
想到这里,一时之间,寒春的信念彻底崩塌了,她产生了离开的念头,离开核物理研究所,离开美国,但是,她离开了之后去哪里呢?哪里才会有她的容身之所呢?对此,寒春在内心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
终于,在一段时间过后,正在寒春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的时候,有一天,她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的信,信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在中国看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场景,这里就像一个乌托邦”。
什么是乌托邦呢?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就像西方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一样。很显然,这封信的作者对中国非常的满意,所以才会把中国比喻成了“乌托邦”。
那么,是谁给寒春写的这封信呢?原来,来信者是寒春的好朋友,他的中文名字叫阳早。
阳早
阳早,1918年生于美国,是一个美国本土人,他毕业于名校康奈尔大学,学的是农牧专业。
1945年年末,一次偶然的机会,阳早读到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读完这本书之后,他对中国的革命充满了兴趣,想要到中国来看看。随即,养早卖掉了牧场,于1946年的2月来到了咱们中国。
到了中国之后,阳早来到了书中所写的延安地区,由于他是以畜牧专家的身份过去的,所以阳早就被分配去了农场,从事农具改革和畜牧业技术工作。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阳早跟随着延安的解放军大部队转移。当时,咱们上级有一个光荣且艰难的任务交给阳早,就是需要他和其他的同志们一起保证30头牛的顺利转移。
接到这个任务之后,让阳早没有想到的是,同志们非常的齐心协力,脏活、苦活、危险的活都争着干。这次任务,让阳早真正地看到了中国军民奋斗的场景,他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因此,他希望自己老朋友寒春也能来到陕北,此外,寒春不单单是阳早的老朋友,而且还是阳早内心的意中人,所以就有了这封写给寒春的信。
收到信的这天晚上,坐在书桌前,迫切希望逃离核物理和美国的寒春,读完这封信之后,她心中隐隐约约地看到了生命新的希望。最终,经过一番思索,寒春决定离开美国,去到万里之外的那个充满理想的东方国家—中国。
第二天一大早,寒春便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好友,她本以为大家会支持她的想法,但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大量的反对。反对声中最普遍的理由是,“中国那么穷,去那里干嘛呀,一点儿发展前途都没有”。
针对这种反对声,寒春一开始还解释说自己不是为了钱,但是后来大家都不相信,所以寒春也不再解释了,她内心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
两个月后,在正式离开美国之前,寒春的亲朋好友们再次来到了她的家中,纷纷劝阻她,她的导师费米也表示,希望寒春能够留在美国。但是最终,寒春还是决定抛下在美国的一切,去追寻另一个信念。
1948年,在阳早的介绍安排之下,27岁的寒春,抛下了自己在美国拥有的一切成就,来到了中国。
寒春来到咱们中国之后,宋庆龄亲自接见了她,对她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咱们中国对寒春是非常尊重、非常欢迎的(宋庆龄的地位是很高的)。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寒春来到了阳早所在的延安地区。她放弃了核物理的研究,成为了阳早的助手,选择和阳早一起为中国的畜牧业作出一番贡献。
当时的延安一穷二白,在这里,寒春没有高级的实验室,也没有珍贵的实验器材。但是尽管如此,寒春的心里觉得这里非常的好,这里就是她心中的“乌托邦”。当有人问她,为什么觉得这里那么好的时候,寒春说道:“美国什么都有,但他们却用那些造原子弹,陕北的瓦窑什么都没有,大家却用战争留下的烂铁和破刀,炼成给群众吃饭用的锅”。在这里,人们很团结,让她感觉很温暖。
就这样,寒春住进了窑洞,在延安扎下了根。没过多久,在1949年年底,寒春和阳早在延安结了婚,组建了家庭。
安顿下来之后,寒春便开始跟随阳早一起养牛,养的这种牛不是普通的耕地用牛,而是奶牛。当时咱们新中国刚成立,国内的物资非常的短缺,牛奶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那就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之所以选择养奶牛,是因为寒春认为,能够为改善这种状况出一点儿力,是比在美国造核武器更有意义的事,就这样,寒春和阳早正式踏上了为中国养育奶牛的道路。
而另一边,就在寒春和阳早在中国养育奶牛的时候,有关他们的信息已经在美国炸开了锅。1953年,美国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把寒春描绘成了一个逃跑的核原子间谍。从此,寒春便成为了同胞们眼中的叛徒,她的家人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被美国政府拉进了黑名单。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试爆成功,这个信息震动了全世界。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虽然寒春已经来中国16年了,但美国对寒春的指责却更为严重,美国认为,一定是寒春窃取了美国的技术,将核武器的秘密告诉了中国,所以中国才能研制出原子弹。
针对这种质疑,寒春回应道:“我没有参与,中国自己就能造出原子弹”。
寒春说的是实话,她并没有参与咱们国家核武器的研制工作,而是将她的智慧和精力,全部都投入到了奶牛的饲养中。后来,寒春没有再理会美国对她的指责,而是继续为我国奶牛业做贡献。
当时,中国的奶牛养殖技术还是很落后的。后来,随着一段时间的了解,寒春张罗着开始搞机械化养牛、奶牛胚胎移植等。她说:“我想让每一个中国儿童都能喝上新鲜的牛奶”。
1982年10月的一天,寒春和丈夫阳早一起去美国出差,在美国考察期间,看到当时有什么先进的技术设备,他们就先记下来,等回到中国之后,就画图纸做出来。
在出差的过程中,寒春和阳早从不舍得乱花钱,晚上两个人就睡在睡袋里将就着,只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省下来,回到中国之后,用来购买更多先进的设备。
也正是这一次考察之旅的学习,回到中国后,寒春为中国设计出了一款很先进的养殖器,帮助咱们国家正式进入到了机械化饲养奶牛的行列。并且,寒春和丈夫研发改进的饲料铡草机,销量超过了100万台,贡献相当之大。
1984年,寒春夫妇被调到了北京小王庄农场,自从他们来了之后,小王庄就以优质、高产的奶牛闻名全国。
后来,他们为农场出产的酸奶取名为“阳春白雪”,非常好的名字,“阳”是阳早的第一个字,“春”是寒春的第二个字,这个名字是他们夫妇在中国的心血和追求的见证。后来,通过科学的饲养,寒春和阳早把中国年产奶量不足7000公斤的状况,提升到了年产奶量上万公斤,推动了我国奶牛业的迅猛发展。
按照这个贡献级来说,寒春夫妇是应该享受很好的待遇的,组织上也确实给寒春分了带暖气的楼房,但是寒春却拒绝去住,她表示:“我不要房子,这是在阻碍我共产主义的信仰”。
就这样,寒春一直都居住在偏远农场的平房里,屋里的家具十分的简陋,生活也非常的清贫,他们把省下来的钱,都花在了奶牛改良以及机械改造上。
寒春和阳早这对夫妇有一个习惯,他们两个每天早晨都会一起沿着小路去看他们养的奶牛,看到这些奶牛他俩就会很高兴,等到周末,就带孩子们下地挖野菜,日子过得简单又快乐。
寒春夫妇看奶牛
2003年12月25日下午16点10分,阳早在北京协和医院因病去世,享年86岁。
阳早去世之后,寒春非常的难过,后来,寒春决定把丈夫埋在农场大树下能看见牛的地方,她说,这样自己的丈夫每天都可以看见自己心爱的牛群了。
安排好阳早的后事之后,寒春依然每天都会走在那条小路上,去看看他们的小牛,因为丈夫临走前,最不放心的还是他们养了一辈子的牛。
2004年8月,中国开始实施“绿卡”制度,寒春领到了第一张永久居留证,成为了首个拥有中国“绿卡”的人。当时,杨振宁老先生还特意祝贺寒春,并且大家一起为寒春过了个生日。
杨振宁陪寒春过生日
2009年,阳早和寒春夫妇入选了CCTV感动中国候选人物。
2010年6月8日凌晨,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寒春同志,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
寒春去世后,相关领导人纷纷致电,对寒春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对寒春在奶牛业和农业机械化事业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寒春的老同学杨振宁也从香港来电致哀。
后来,寒春的儿女们遵照母亲的遗愿,把寒春和阳早葬在了一起,葬在了农场的那棵大树之下。
生前曾有西方记者问寒春,是否后悔来到中国,老太太坚定地回答道:“我从不后悔,能为自己喜欢的这片土地做出贡献,能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我很满足,很快乐。”
寒春和阳早在中国生活并奉献了整个大半辈子,他们两个人为中国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人有情有义,我也相信,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们,肯定也会记着这对可爱又可敬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创作不易,希望您帮忙点个赞、评论一下,谢谢啦!
参考资料:
[1]李蕊娟.中国“绿卡”第一人:放弃美国核弹事业远嫁陕北[J].侨园,2021(08):38-40.
[2]龚建,段睿.阳早、寒春:西安畜牧业发展的见证者[J].新西部,2021(Z1):84-86.
[3]秋石.第一个“中国绿卡”持有者寒春的信仰人生[J].炎黄春秋,2021(03):36-39.
[4]小左.寒春与阳早:一对美国夫妇在中国的革命生活[J].记者观察,2021(0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