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卫星再次光顾位于西北大漠的解放军武器试验靶场,然而这次却拍到了一个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新试验场地。而这个试验场的曝光以及一个有别于以往的细节,也预示着解放军不仅在精进本就十分成熟的“如来神掌”,也在修炼“葵花点穴手”。
近日,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发布一份新的卫星照片分析报告,称中国正在西北地区某试验场试验一种新型武器。而研判依据则是在他们公开的2张卫星照片中,布置在靶场中央的靶标效应物的并没有因爆炸“完全损毁”。与此前他们拍摄到的,在武器试验中被炸成零件状态的E767模型截然不同。
被摧毁的E767模型
因此他们认为,解放军的这种新型武器应该是一种具有极高的命中精度,但爆炸威力却有意限制的低附带损伤武器。尽管该武器的发射模式暂时不明,但可以确定的是,它的战场定位很可能与美军装备的SDB小直径炸弹相似。
解放军武器试验场上出现的飞机靶标,虽然被摧毁却没有留下明显的弹坑
同时,这种武器的出现也意味着解放军很可能在未来有概率爆发的台海乃至中美冲突中,并不打算单纯地通过彻底摧毁敌军的固定军事基地的方式,来削弱敌军获取战场优势。而是有可能选择突击占领敌方基地,然后反过来依托相对完好的基地构建前线据点,上演一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好戏。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观众已经在想,我这思维也太跳跃了吧?解放军不过是试验了一个疑似国产低附带损伤武器而已,怎么就和台海甚至是中美冲突中的作战战术挂钩了呢?
事实上,战术理论的变化本身就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息息相关。例如,解放军之所以会选择依托导弹为核心建立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就是因为在这一战略被提出时,解放军相较于美军几乎是全方面落后,只有在导弹领域上领先签了《中导条约》自断前程的美国。
东风-17高超音速战术导弹
而大家最喜闻乐见的“东风洗地”战术,也是建立在解放军拥有世界第一大战术导弹库存这一客观因素基础上的。
甚至于连美国会作出在2016年南海对峙期间“知难而退”,随后在亚太地区转入战略防守态势,苦练反导技术的决定,也是因为忌惮解放军在导弹领域上的成就以及我们依托这一成就建立的作战体系。
连敌人的战术理论都会随着我们的武器装备发展而不断变化,那我们依托新装备发展新战术理论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解放军各类导弹射程对比
也正因如此,我才会作出解放军会在新型国产低附带损伤武器正式装备后,可能会发展出“突袭敌军基地并占领”这一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低附带损伤武器价值的新战术的判断。
为什么这么说呢?答案其实就在“低附带损伤”这5个字上。
我们都知道,解放军目前最能给台军、美军造成沉重打击的武器就是火箭军装备的各式战术导弹。这些导弹不仅有着较远的射程,数百公斤战斗部以及各类特种战斗部也足以摧毁基地内的各种软硬目标与加固设施,是西太平洋美军与台独势力最害怕的“如来神掌”。
然而问题在于,威力太大了也不是一件好事。比如说为了瘫痪敌军机场运作,我们需要发射3-4枚导弹破坏跑道的连续性,限制敌军战机起飞。迫使敌军投入更多资源维修,或干脆放弃该机场。
伊朗导弹在美军基地上留下的弹坑
但需要注意的是,跑道上的坑没有“敌我识别”。也就是说当我们占领这些机场并希望这些机场为我们所用时,火箭军在跑道上留下的坑就得要我们自己去填了。而这时我们就要面临和敌军占领该机场时相同的问题——我们要投入更多资源维修这座机场?还是干脆不修放弃?
前者耗时耗力,在战机稍纵即逝的战场上,等机场修好怕不是黄花菜都凉了。而后者虽然不用投入资源,但谁能保证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这个本可以修好的机场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呢?
甚至于,万一解放军空降兵部队打算学俄军玩一场运输机急降敌军机场占领关键节点战术的话,一个被“东风洗地”过跑道上满是坑的机场也没有给运-20降落卸货的条件。
因此,在精进可以彻底摧毁敌军机场的“如来神掌”时,解放军自然也要修炼可以完整夺取敌方机场的“葵花点穴手”。
这时,我们就需要一种能做到只摧毁敌军军机,而不对机场设施本身造成太大损伤的武器。也就是这次西方卫星在新疆拍摄到的新型低附带损伤武器。
美军的SDB小直径炸弹
当然,解放军研制低附带损伤武器并不一定真的是打算在台海或中美冲突中,让空降兵突袭夺取敌方机场,这只是其中一个可能性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新型武器的出现,标志着解放军的远程打击手段正在向精确化、外科手术化方向上进一步发展。而当这些国产低附带损伤武器越来越成熟,解放军的远程打击能力也将不再只有大家喜闻乐见的“东风洗地”,还会有“隔空点穴”。
啥时候能开打呀?吊车铲车叉车挖掘机压路机平地机学会了还没啥用武之地,就等战争的需要了。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