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和溥仪都是末代君主,但风评为啥差那么多?

含含淮下 2024-11-21 22:30:37

同样是亡国之君,甚至说崇祯对于亡国的责任比溥仪还大,但为什么溥仪的口碑反而比崇祯差那么多呢?

崇祯和溥仪

你要知道一点,古人最看重的就是“气节”二字,气节是华夏传统精神文化的核心之一。尤其在外敌入侵、国破家亡之际,更应该坚守气节。而坚守气节最高规格的行为,就是以死殉国。

没有比这个更高规格了,到顶了。哪怕你之前做得再差,坚守气节、以死殉国,也能给你重新加分不少。

崇祯就做到了,你可以说他菜,也可以说他无能,甚至可以说他刚愎自用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但他没有丢失气节,保留了华夏的风骨。他谥号里的一个烈字,足以诠释他以死殉国的含金量。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我们经常说明朝因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赢得“刚明”的称号。这个“君王死社稷”,指的就是崇祯的以死殉国。

很多人常常拿“结局一根绳”来嘲笑明朝的灭亡,却不知道,这根绳,才是华夏的风骨所在!也是刚明之所以是刚明的原因之一!

结局一根绳

而康德大帝,当他还是宣统的时候,其实对于咱大清的亡国,他一个小孩子并没有什么责任。

而他口碑之所以差,是他投靠了本子,认了天照大神为祖宗,认为自己是清和源氏的后裔,妄图依靠他国势力来恢复自己的特权统治,来恢复所谓祖上的荣光。

数典忘祖、裂土卖国,既是侵略者的合伙人,又是侵略者的带路党。

如果当年溥仪在会见裕仁时,化身山上,那么,即使他死在东京,也必将名垂青史,很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裕仁和溥仪

再比如当年汪兆铭刺杀溥仪亲爹摄政王载沣,他那首诗多么英勇无畏,多么意气风发,“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彼时的汪兆铭是正义凛然的,是视死如归的,如果当时真死了,却也是名垂青史了。

然而,后来的他思想倒退,于抗战期间投靠了本子,和溥仪做了同样的事情,屠龙少年终成恶龙。没有坚守住的气节,也让他成为了历史的罪人。

淮下书生再列举一下两宋的结局,也是鲜明的对比。

北宋的徽钦二帝,因为没有以死殉国而成了俘虏,留下了骂名和嘲笑。

徽钦二帝

而你要知道,宋徽宗其实并不是一个只会吟诗画画的艺术家,他是北宋开疆拓土的皇帝,北宋的面积在他手上达到了最大,魂牵梦萦的幽云十六州,也在他手上短暂收回。

但一个靖康之变,给华夏儿女带来了奇耻大辱,这也让差点成为大宋中兴之主的宋徽宗,彻底成了站不起来的昏君!

反观南宋,南宋的口碑其实比北宋差远了,什么“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然而南宋最后的崖山海战,不管是小皇帝赵昺,还是臣子陆秀夫,乃至那十万军民,他们跳海以身殉国,保存了华夏的气节,保全了汉人的风骨。

陆秀夫背小皇帝跳海殉国

后人再面对南宋,面对崖山时,更多的是同情,是意难平,而不是痛骂和嘲笑。

崇祯也是如此,在面对国破家亡时,他逼妻女自尽,就是不愿意让她们重新遭受如“靖康之耻”那样非人的折磨和侮辱。

崇祯

一句“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这是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推卸责任的溥仪永远也理解不了的!

这也是为什么同为亡国之君,甚至崇祯对于亡国的责任更大,口碑反而比溥仪更好的原因,你们觉得呢?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