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三枚“杰达姆”精确制导炸弹,带着令人胆寒的呼啸声,穿透了层层楼板,直插地下室,最终在目标深处轰然引爆。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这座承载着中国和平友好祈愿的建筑物,瞬间化作一片废墟。这一噩耗令中国举国悲愤,同时也让中国人在悲痛之余,深刻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这不仅仅是一场针对外交机构的袭击,更是一声响亮的警钟,敲打在中国国防体系的心脏上。
而敲响这记警钟的,便是当时令世界各国都闻之色变的新型武器——钻地弹。
恐怖的“地下粉碎机”:当防御工事形同虚设“杰达姆”炸弹,仅仅是钻地弹家族中的一员,却足以展现出这类武器的恐怖威力。它们像是潜藏在地下的幽灵,无视地面上的防御工事,穿透厚重的混凝土层,直击目标腹地。
这可怕的杀伤力与钻地弹独特的设计原理密不可分。首先,钻地弹拥有坚硬无比的弹头,通常由高强度的合金材料制成,足以承受高速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
其次,钻地弹在发射时会获得极高的速度,并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不断加速俯冲,将巨大的动能转化为恐怖的侵彻力。
最后,钻地弹配备了精密的延时引信,确保其能够穿透地面,到达预定深度后才引爆,从而对地下目标造成最大的破坏效果。
美国作为钻地弹技术的领跑者,其研发的GBU-28钻地弹更是将这种武器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
面对钻地弹的巨大威胁,世界各国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些国家开始采取措施,比如加深地下设施的埋藏深度。但钻地弹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极快,其穿透力也在不断提升,单纯依靠增加防御工事的深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八事件”后,中国也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应对钻地弹的威胁,一场关于防御与反击的科技竞赛,就此拉开帷幕。
“玩泥巴”的年轻人:25岁,他扛起守护中国的重任“五八事件”发生时,25岁的吴飚,正就职于国防工程研究院,从事武器效应和工程防护的研究工作。
“五八事件”让吴飚和他的同事们都感到无比震惊和愤慨。
当看到电视画面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成一片废墟,看到牺牲同胞的遗体被从废墟中抬出时,吴飚的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
“我们一定要研制出能够防御钻地弹的材料,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不久之后,一项重要任务落到了吴飚肩上:研制能够抵御钻地弹攻击的特种材料。
这项任务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吴飚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接下了这份重任。他知道,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更是一场关乎国家安全的科技攻坚战。
三年“玩泥巴”:只为铸造抵御“炸弹之祖”的“金钟罩”研制能够抵御钻地弹攻击的特种材料,绝非易事。在当时,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供参考的资料少之又少。
吴飚和他的团队,只能在几乎一片空白的领域摸索前行。为了寻找合适的材料配方,他们走访了全国各地的水泥厂,收集了各种类型的样品,一遍又一遍地进行配比、搅拌、浇筑、测试。
在旁人看来,他们的工作枯燥乏味,每天都在和水泥、沙子、钢筋打交道,就像是在“玩泥巴”。然而,只有吴飚和他的团队成员才知道,他们所做的每一项实验,记录的每一组数据,都可能关系到最终的成败。
为了让实验条件更加精确,尽量不让实验结果受温度影响,吴飚和团队时常要穿着厚棉袄在冰库里通宵达旦地工作。工作的巨大压力让吴飚的头发大把掉落,双手也因为长期接触水泥变得粗糙不堪。
但想起“五八事件”中牺牲的同胞,想起肩负的国家使命,吴飚和团队就又有了前进的动力。终于,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吴飚和他的团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下午,吴飚像往常一样,在实验室里进行着冲击试验。当他将特制的弹丸,以极高的速度射向一块混凝土靶板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弹丸并没有像预想中那样,将靶板击穿,而是在接触到靶板表面后,被弹飞了出去。仔细检查后,吴飚发现,靶板上只留下了一个浅浅的凹坑,弹丸根本没有穿透。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吴飚激动地喊了起来,他的声音在实验室里回荡,久久不息。
经过反复试验和验证,吴飚和他的团队最终确定,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全新的特种水泥,其抗冲击性能远远超过了现有的任何一种材料。
实验结果表明,用这种拥有极高强度和韧性的“特种水泥”所建造的防御工事,能够有效抵御钻地弹的攻击,即使是美军引以为傲的“炸弹之祖”GBU-28,也无法对其构成实质性威胁。
2002年,吴飚和他的团队,凭借“高性能抗冲击水泥基复合材料”项目,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反击的号角: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吴飚和他的团队研制出的特种水泥,为中国的国防工程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金钟罩”, 使得那些妄图用钻地弹来威胁中国的势力,不得不重新掂量自己的分量。
然而,中国军工科技,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在拥有了可靠的防御手段后,中国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研制自己的钻地弹,打造一支能够对敌方地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的“地下尖刀”。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攻关,中国终于研制出了自己的钻地弹——东风-15C短程弹道导弹。
东风-15C,其锥形弹体能够有效降低空气阻力,而高强度的弹头材料则可以承受高速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确保其能够穿透厚厚的土层和混凝土层,直达目标深处。
从此,中国不再仅仅是被动防御的一方,也拥有了对敌方地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的能力。
结语从“玩泥巴”的年轻人,到“国之重器”的缔造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技的无限潜力。
未来,中国必将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参考信息中国绝密工程所用神奇水泥:炮弹打上去直接弹飞--央视网
他为中国绝密工程打造神奇水泥:强度如钢板,子弹打上去直接弹飞--江苏新闻广播
编辑|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