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自参考资料
D. Pozdnyayev. Orthodoxy in China (1900-1997). [Православие в Китае (1900-1997 гг.)]. Moscow, 1998.
Serebebrennikov, J. J.; The Albazinians; China Journal, Vol. 17 (1932)
Zizevskaya E.S. The Albazinians in China. Vladivostok, 2005.
1685年6月1日,西伯利亚的阿尔巴津要塞被大批清军围攻(据多方消息称,人数从5千到1万人不等)。6月26日要塞投降后,一些哥萨克人及其家属被清军带到北京,称中国为阿尔巴津人。
康熙皇帝决定将他们纳入自己的军队,作为其他俘虏的榜样,希望赢得其他俄罗斯人的支持。
这些哥萨克被征召入满族“旗军”,俄罗斯百人队是专门为他们创建的,作为“镶黄旗”的一部分。在被俘的哥萨克中,只有12人不想成为清朝卫兵并决定返回俄罗斯。总共至少有100名哥萨克人加入了清军,这些是对俄罗斯沙皇最不忠诚的分子。
哥萨克人获得了非常好的工资、现金礼物、永久使用的土地和房屋。起初,清朝宫廷里的俄罗斯百人队很受重视,这是为了宣传目的。但随着1689年俄罗斯与清帝国签订《尼布楚条约》,这百人的政治重要性开始下降,随后成为满族王子之一麾下的卫队。
俄罗斯托尔布津省长在一份关于阿尔巴津保卫战的报告中,列出了被清军俘获士兵的姓名,但这份2000年代初发现的档案文件尚未公布。
根据在华俄罗斯人后裔至今保存的传说,这些人是雅科夫列夫家族、杜比宁家族、罗曼诺夫家族、哈巴罗夫家族和霍洛斯托夫家族。 目前,他们的中文姓氏分别是姚、杜、罗、何和贺。
为了进行东正教活动,中国皇帝将位于这些俄罗斯人定居点的一座佛教寺庙移交给了他们,和陪同他们的牧师马克西姆·列昂季耶夫(Maxim Leontyev)。由于几乎没有俄罗斯妇女随行,这些哥萨克很快就开始与满族人混在一起。
渐渐地,一代又一代的阿尔巴津人开始失去东正教信仰,与满洲人的信仰混合在一起。沙皇对他们抛弃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即使后来长期派遣东正教神父到北京,也无法阻止这些阿尔巴津人日益汉化的局面。
在18世纪的第三代阿尔巴津人中,他们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俄罗斯特征,只在家里保留着他们所谓“英雄”的祖父和曾祖父留下的胸十字架和圣像。
(义和团运动期间,阿尔巴津人在天津的合影)
据1831年的记载,北京还有94个阿尔巴津人。当时在北京的一位东正教牧师说,早在18世纪中叶,阿尔巴津人就“认为任何职业都不值得他们从事,并创造了他们自己的特殊的生活方式,他们世袭军人身份。
他们的行为傲慢,为自己的特权地位感到自豪,不知道如何打发空闲时间。他们在街上闲逛,逛茶馆、餐馆和妓院,沉迷于吸食鸦片。他们在精神和身体上开始堕落,陷入债务并落入放债人的手中。”
1896年,来到中国的东正教神父和在华俄罗斯人说道,那些阿尔巴津人“在道德上,充其量是靠施舍为生的寄生虫,往坏了说就是酒鬼和流氓”。
混血了也摆脱不了酒鬼基因
哥萨克人就是顿河流域下游的居民,也就是乌东地区,被乌克兰轰炸成稀巴烂[笑着哭]
如今的东北人,有一部分高个子的,就是有俄罗斯人基因,爱吃肉和面。
金庸在鹿鼎记里讲过
李金斗老师是不是他们的后裔
法国皇帝拿破仑的个子也不高。
俄国八旗[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