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前的湖北宜昌:男人们敲锣打鼓驱魔,镇江阁不是今天的样子

醉薇聊历史 2024-06-06 19:45:21

湖北宜昌, 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古称“夷陵”。 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时取“宜于昌盛”之意改称“宜昌”,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

本组图片拍摄于1916年前后,原图收藏于美国《中国教会相册》。

远望宜昌

从长江南岸眺望磨基山南麓和宜昌城全景。烟波浩渺的长江围绕着这座古老的城市拐了一个大大的弯。

磨基山

磨基山隔江与宜昌城遥遥相望,因为其外形酷似古埃及的金字塔,故被洋人称之为“金字塔山”或“金山” 。

城市全景

从磨基山上看到的宜昌城,房屋密集,江面上的大小船只穿梭来往不断。

岸边洋房

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将宜昌开辟为通商口岸。随着各国洋商的大量涌入,宜昌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城迅速转变成一座近代化城市。

货运船

码头边上的一艘敞篷货运船,船舱里堆满了大包的货物,一名小伙子坐在货包上,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

客船

站在客船船舱内的两名男子,其中一名男子戴着瓜皮帽,端着茶杯,一边饮水一边向摄影师的方向微笑着张望。

广告

宜昌街边屋山上的广告,有英美公司的纽约牌香烟、美孚洋行的点美孚油以及亚细亚公司生产的僧帽牌油。这些全部都是洋货。

赌博

黄赌毒是民国时期的社会痼疾,赌博甚至可以在光天化日的大街边公开进行。围观的人群当中,有不少孩子的身影,有的年龄还非常小,他们从小就耳濡目染这些东西,长大后加入到赌博的行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街头郎中

一名正在给病人诊疗的街头医生。虽然当时在宜昌已经有了传教士创办的西式医院,但很多人还是习惯于找这些街头游医看病。

抽烟

站在街边商铺前抽水烟斗的男子,戴着瓜皮帽,穿着棉长袍,腰里杀着一条布腰带,这是当时城内传统男子的典型打扮。此时抬头猛然看到洋人的照相机,不由露出惊讶之色。

普通家庭

城内一户普通人家门前,母亲正在和大儿子讲话,小儿子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一个造型十分漂亮的玻璃器皿。他们还有个更小的妹妹,独自一人坐在木板上玩耍。

贫民窟

当摄影师把镜头对准贫民窟里的一座简陋的房子时,大一点的孩子吓得赶忙躲在木柱子的后面,小点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双手捂着大脑袋好奇地看着镜头。

乐师

敲锣打鼓的一群男子,他们不是在庆祝什么节日,而是在进行一种迷信活动,因为大家都相信,这些乐器整出的巨大的声响,可以驱除邪魔。

第二张

因为场面非常世俗化,摄影师在这里连续拍摄下了数张照片。这些百年前的人物脸孔,今天看来依然生动无比。

妇孺合影

宜昌教会学校里的一群女学生,年龄参差不齐,且都是已经结了婚的女子。她们前来上学的时候,都是拖家带口,很是热闹。

石门洞

石门洞,在宋代时称龙王洞。在一座天然的大洞内建有数栋建筑,远望尤为神奇。

灵泉寺

传说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时,宜昌久旱不雨,民众用龙王洞的水来求雨,结果非常灵验,这里因此便有了“灵泉”之称。龙王庙的“灵洞仙湫”亦为宜昌古八景之一。

镇江阁

长江岸边的镇江阁,建于清代早期,高十六米,造型简约而精致。现在的宜昌镇江阁规模宏大,却是一处移地重建的仿古建筑。

天然塔

屹立于江边的天然塔。相传此塔为晋代文学家郭璞始建,后损毁 。图中的天然塔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重建,塔高近四十四米,登临塔顶, 滚滚长江尽收眼底,令人心潮澎湃。

火车站

宜昌火车站,曾是清末时期设计修建的川汉铁路(成都至汉口)上的一个重要站点,后因各种缘故铁路停工,这座火车站也被改做他用,成了一座小学校。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