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楷夫:
“傳 巨然 《奈何橋上 》
巨然,五代南唐画家,师法董源,工山水,史无人物画记载。然此幅山水树木有董源气象,尤人物可爱有趣。画面右下角显著位置上,一官员及坐骑被众小鬼牵引往一陋桥,官员面露惊恐,前一引导小鬼手举灯笼,作得意状,整幅画面气氛诡异,似乎驴也不愿踏过此桥。宋赵匡胤灭南唐,后主李煜被掳往汴京,南唐翰林画院画家不少人被胁迫到汴京,供职于宋王朝翰林画院,巨然位列其中,此幅或为彼时所作,或有大师自况之意?”
(《奈何桥上图》现藏北京黄楷夫工作室)
家林评语:
在寒風凛洌,冰天雪地的境界里,還有幾樹雪梅,甚至,毛驢,灞橋的意象,但在這里,决對不是風雪夜歸人,而是一場不歸路,這曲悲劇置於雪景中,合於南宗的主流,合於僧者之禅意,表達的是悽艷的美,冷香一夜吹夢,夢醒後最終還是釋然,曾經的繁華過了,洗盡鉛華,存一片天真。王維的雪意,在中唐還不够悽愴,在南唐已逝,物是人非,方是痛到極處,它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前的静默……
家林再评:
巨然師董源,两者又是同鄉,董源兼繪人物,此幅正好呈现董巨二尊在人物畫方面的特色与成就,主角畫的大,对於首部的刻畫嚴谨精細,猶其是眼晴的驚恐之态,表現無疑,正合顧虎頭〝傳神阿堵〞之理念。所繪全部六個人充满戲劇性的安排,最前面一面黑而狰狞之小鬼提燈揮手示意主角過橋,自己已踏上覆雪之木橋,一小鬼牵引着毛驢欲上橋,而毛驢似解主人意,躊躇不前,主人後一仆者舉着長伞為主人挡風雪,後一小鬼在驢背驅趕着,未尾另一小鬼举一旗幡之物鎮後。
画面背景一斷崖絶壁石堅而沉重,石縫中有土可生嘉木,近前一虬龍般屈曲的枯樹干与無葉覆雪的枝椏。稍遠處是松柏之类,有葉而覆雪稍多且厚。巨巖之背景似有泰山压頂的沉重之意,展現繪者与圗中後主的郁抑失落之心理。天空所占面積不多,彼岸又在畫外,咫尺江山,亦有千里之遥。
江山雖失,尚能迴望,身邉的香雪海,仍然散發沁香,没有尋梅的閒情,冷香仍然是環繞周遭,得些許心靈的暖意。
全圖絹本設色,本色黄,人物有暖色之袖點綴,冲淡過分的寒意。極冷之處其實是極暖,彼岸終究是人之歸所,没有天子与平民之分,在人間走一遭,貴為天子与詞家,或者傑出之繪者,役者,是很值的,香雖冷猶暖,徘徊幾許,最終送我到彼岸,朙月前身与後身,皆有聚合之時……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此图真是一曲時代之挽歌,历代常有之悲劇。
此圖钤有大观葫芦印,天籁阁,晋府书画之印,耿会侯鉴定书画之章……先藏宋皇宫,后入朱晋府,后入項家,至清过耿会侯之眼。(文:雷家林)
附巨然,董源简介:
巨然,生卒年不详,钟陵(今江西南昌)人。五代南唐画家,著名僧人。
早年在南京开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后,随同后主李煜来到开封,居于开宝寺。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为董源画风之嫡传,并称董巨,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
留有《万壑松风图》(宋仿)、《秋山问道图》、《山居图》等传世。
董源 (934-约 962年 ),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与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
南唐国主李璟以为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米芾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
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平林霁色图卷》等。
雷家林主要文章:《宋画哲学》、《家林论唐宋艺术》、《说唐代书法》、《说宋朝书法四家》、《家林读苦瓜和尚画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