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威尼斯这头著名的狮子推测竟是唐朝“镇墓兽”?!

论史近现代 2024-10-17 00:23:57

据环球时报转自美媒的报道,在威尼斯举行的“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与亚洲:二十年后的研究展望”国际会议上,一个由意大利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化学家和艺术史学家组成的团队介绍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新发现: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标志性青铜飞狮“威尼斯之狮”可能起源于8世纪的中国。

青铜飞狮 图源:Finestre sull'Arte

青铜“威尼斯之狮”矗立在花岗岩柱的顶部,俯瞰着圣马可广场。至少自1293年以来,这座巨大的雕塑就成为这个意大利城市的象征之一,并被认为与威尼斯守护神圣马可有关,因为后者的化身是一头飞狮。

“威尼斯之狮”的形象遍布威尼斯文化的每个角落,各类旗帜、画作、雕塑,再到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杯,处处都有“威尼斯之狮”的身影。

宗教中的圣马可飞狮

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飞狮造型

最初,关于“威尼斯之狮”的史料并不详尽,只知道它大约在12世纪被人安放到了圣马可广场的花岗岩柱顶端,成为威尼斯城的象征之一。到18世纪末,拿破仑横扫欧洲,在攻占威尼斯后,“威尼斯之狮”被拿破仑当战利品运到了巴黎荣军院,直到1815年拿破仑战败,才再一次回到威尼斯。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防止遭人破坏,威尼斯人偷偷把“威尼斯之狮”藏了起来,到二战结束才重新安回花岗岩柱顶端,并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了多次修复工作。也正是修复期间,专家们意外发现“威尼斯之狮”的身体部分历史相当悠久,可能不止数百年。

圣马可飞狮正面

三十多年过去,科学技术有了大幅度进步。这些年,威尼斯的考古学家们也给飞狮做了多次详细的溯源检测。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多名专家取了三份“威尼斯之狮”的样本,其中两份来自飞狮的身体中心部位,另外一份来自翅膀。

专家团队通过先进的冶金分析发现,两份中心部位样本和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矿物高度吻合。这座飞狮使用的青铜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东南部的长江下游流域,很可能是在唐代 (公元618-907年) 铸造的。

在对飞狮的风格、造型进行多方面分析后,帕多瓦大学的专家们得出一个可能性较大的假设:“威尼斯之狮”最初的造型或许不是一头狮子,而是一头来自唐朝的头上有犄角的青铜“镇墓兽”,在唐末就已经被中国工匠铸造了出来。

大约1172年到1295年之间,这头青铜“镇墓兽”辗转来到威尼斯,被本地工匠进行了改造:这头镇墓兽的角被切掉,耳朵被磨圆,令它的头看起来更像狮子,之后又给它装上浇铸的翅膀。最后变成了现在人们熟悉的“威尼斯之狮”的样子。

唐式镇墓兽

可是12世纪的威尼斯人,怎么可能把镇墓兽从遥远的中国带回威尼斯?著名探险家马可·波罗在1264到1266期间到了中国,而他的父亲和叔叔早几十年前就游历了中国。有人猜测是这一批威尼斯探险家在12世纪把镇墓兽运到威尼斯,改装成“威尼斯之狮”。

也有人认为它可能首先沿着丝绸之路来到地中海东部。丝绸之路为地中海地区带来的绝不仅是中国丝绸:中国铜镜在中世纪早期就备受欢迎,香料、药品等也是如此。

威尼斯媒体报道截图

关于“威尼斯之狮”的历史真相还有待继续发掘,它最初由谁铸造?在哪里铸造?又经历了怎样的波折抵达威尼斯,最终矗立到了圣马可广场上?这背后还充满了大量未解之谜,恐怕只有等历史学家在未来进一步发掘真相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