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妈妈。
你还记得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候的场景吗?
很多宝妈不约而同都会回忆起,孩子几个重大的发展阶段:刚出生时,第一次会爬、会走,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第一次背起小书包上学时。
尤其是孩子第一次迈出家门,进入到幼儿园这个小小的微型社会;他和家人的第一次分离,彼此都会有“分离焦虑”,其实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孩子。
幼儿园开学季,小豆丁班的门口往往都会出现父母和孩子难舍难分的一幕:
孩子哭着不愿意进教室,家长眼含泪水不愿意离开,相互拉扯,往往被幼儿园有经验的老师一把抱走孩子,让家长尽快离去,而终止这一幕继续上演。
很多家长,尤其是前三年全心全意照料孩子的宝妈,回到家后也是坐立不安、心绪不宁,不知道娃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吃得咋样,能睡着吗?
家长群就成为她们窥见孩子的心灵阵地,很多家长会一遍遍刷家长群里的消息,就为了看老师在群里发的孩子照片。
有时候,过度关注也不是好事。曾经就有一张图片在网上迅速走红,是关于幼儿园孩子们午睡照的,老师好心拍下温馨一幕,却被时刻蹲守的家长看到,引发更加焦虑的情绪。
幼儿园“午睡照”走红这是发生在幼儿园午睡期间的一件小事情,当小朋友们吃过午饭,休息玩耍一会后,他们都被安排到自己的小床上。
有些孩子很快进入了梦乡,有些孩子瞪着大眼睛、毫无睡意,老师们则在一旁玩着手机,看守着孩子们。
话说这个老师,看到班级里的丁丁小朋友躺在床上突然起身了,只见他细心的为旁边的小女孩盖好被子,他小暖男一样的行为,让老师觉得非常有爱,她用手机拍下了这温馨一幕,发到了家长群里;
还未编辑好文案发送过去,就有家长在群里坐不住了,她就是这个小女孩的妈妈,她误以为旁边的小男孩在掀自己闺女的小被子,因此非常气愤,立马在群里质问老师:这是干什么呢?
老师连忙在群里解释,孩子睡着不小心把被子瞪开了,旁边的小男孩给她盖好,非常贴心温暖的行为。
然而,老师的话并没有安抚到这位家长,她继续不依不饶的在群里发问:男孩和女孩挨得这么近好吗?
她认为,3、4岁的孩子早已有了性别意识,现在3岁的小男孩都不让和妈妈同浴,何况这么大的孩子,睡在一起合适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宝妈的发问犹一块石头扔到了平静的湖面上,荡起了一层层涟漪,也引发了无数家长的担心和焦虑。
家长群炸开了锅,引发热议听到宝妈这么说,家长们一个个都不淡定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家长群也像炸开了锅一样。
一些家长的看法,和上述宝妈的意见一致,他们认为孩子在这个时期,已经具备了性别意识,最好不要睡在一起,挨得那么近。
有些家长也会极大反对这种午休形式,对此表示了自己的不满情绪。
男孩和女孩还是得有一定的性别界限,把握好分寸感,这点就需要老师严格要求管教,而不是任由孩子在一起说悄悄话、搂搂抱抱,做小动作。
有些家长则认为,幼儿园 “男女混睡”多正常啊,师资资源有限,一个班最多配备两三个老师,有一间教室,怎么可能做到男女分开睡,老师分开管理一说呢?
有家长还发了一张亲戚家孩子在某幼儿园的照片,只见孩子们的床挨着床,小朋友横七竖八的躺着,男孩女孩各种姿势、神态的都有,让人看了也是大为吃惊。
这件事在网上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大家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于幼儿园“男女混睡”,有的认为,可以接受,但是要妥善处理。
有的家长说,自己家孩子的幼儿园就安排的不错,虽然是混睡,但学校是上下铺,男孩和女孩不会过于亲密;
有的家长说,孩子们在幼儿园午休,一群小伙伴往往一个头朝外、一个头朝里,孩子们交叉着睡觉,避免互相挨着打闹,也便于老师管理。
有些家长则认为,没必要大惊小怪,孩子们都比较小,都是大人想多了。不喜欢可以私聊老师,没必要在群里公然质问老师,引起不好的影响。
比起“男女混睡”,“男女混厕”更需注意众所周知,男女混睡真的是幼儿园的常态,这和孩子们在一起吃饭、在一起学习玩耍并没有任何区别,有时候矫枉过正反而不好。
妞妞的性别意识还是比较强,但是有一些习得的知识明显是不对的。
有一次放学,有个小男孩想和她一起玩手里的玩具,她居然来了句:小女孩要和小女孩一起玩,一男孩要和小男孩一起玩。
不知道谁给她灌输的这种思想,她们幼儿园午休也是男女在一个教室,只不过分的比较开,小朋友想偷偷在一起玩、说话还真是不容易。
豆芽妈妈曾经看到相关报道,因为幼儿园男孩女孩在一起午休,挨得过于紧密引发家长的不满;
后来学校经过整顿,虽然也是在一个教室,但是划分好了区域,男孩在一块,女孩在一块,中间留有足够的间隔,很好解决了家长的疑虑。
其实,比起男女混睡,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男女混厕”的问题。
一些家长会在后台说,自家的娃回家后会问,为什么小男孩是站着尿尿的?而自己是蹲着?
小孩子从3—4岁有性别意识,随着他们年龄增加,性别意识也会加强,从而进入性别敏感期,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感兴趣,会模仿异性的行为,脑袋里充满问好。
“男女混厕”会让孩子混淆性别,没有建立边界感,不利于培养孩子尊重隐私和个性,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性别意识哈佛大学研究指出,3—6岁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
而孩子从3岁开始有性别意识,到5岁进入敏感期,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第一,通过绘本故事进行性别科普
尽管有的专家会说,男女混厕可以有效让孩子认识到彼此的身体,进而进行脱敏。
但是豆芽妈妈还是不太认同这种观点,社会有行为规范,男孩和女孩也要遵守社会秩序和规范;
其实可以通过一些绘本故事,结合图片、文字内容,帮助孩子认识彼此的身体构造,解答孩子关于生理上的小困惑,进行性别科普,建立保护自我意识的能力。
第二,家长做好示范和引导
三岁分床、五岁分屋,尤其是男孩和妈妈之间,一定要妥善做好分离,让孩子逐渐的一步步从生理到心理,摆脱对妈妈的依赖;
父母和孩子要拥有各自的隐私,儿大避母、女大避父,即便是亲人,也要避免有过度的肢体接触;
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脱换衣服,要把握好界限和分寸感。
第三,强化孩子性别认同
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因为小时候,被家长“不正确对待”自己的性别,例如有些小女孩当男孩子养,有些男孩梳小辫、穿裙子,长大后,他们的性别意识会混淆,性别并不是很突出,给自己和他人都会带去困惑。
家长要强化孩子的性别认同,爸爸带孩子孩子爬爬山、踢踢球,玩玩男孩子勇敢的游戏,感受到力量和责任感;
而小女孩也可以打扮的漂漂亮亮,被温柔呵护,感受女孩子的美好身份特征。
强化性别认同,并不意味着要有性别优势,男孩和女孩都是平等的,没有谁有特权,一起和谐相处,就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能力。
关于幼儿园“男女混睡”,你有什么话想说?你认为男孩和女孩午休要分开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