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如何教我们破“名相”的?

三棱心爱文学 2025-01-06 13:54:44

我们常听到“破名相”的说法,在我文章的评论区,也常有读者评论我是“着相”了,教导我要“破名相”,首先谢谢读者的好心提醒和教导。今天的文章就谈谈我对“名相”和“破名相”的理解。

“名相”并不复杂:名+相。“名”在《道德经》中论述较多,而且是《道德经》的重要概念,如“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这个“名”有一个统一的指向,即从主观出发对事物进行概念和定义,其显著特征是对事物命名。而“相”是佛教经典中论述较多,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指主观(心)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结果——成相。

所以,“名相”是什么,指什么,包括哪些范围,是很明确的,一言以蔽之:主观认知和思维的产物和成果。抓住这个内涵,就可以寻找到外延:凡主观产物,都是名相。东西南北,上下左右,有无阴阳,概念万物,精神文明,文化思想,主义道路,制度规律……

什么?规律也是名相?没错,抓住“名相”的内涵往上套,“规律”是如假包换的“名相”。规律虽然来自于客观,但它出自于主观的总结和提炼,是思维成果,所以它就是“名相”。我们在之前讨论的“物壮则老”是名相,我们司空见惯的太阳东升西落是名相,日夜交替也是名相……

有人把“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理解为【所有事物(或道)都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以弱的方式发生作用】,这是在制造名相;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也是在制造名相。

当然,名相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主观思维制造出来的,但“制造”是个中性词,如果制造产品的原材料是正规渠道(经得起科学验证),那么名相也经得起考验,我们可以称之为相对真理、有限逻辑或唯物主义;如果其取材为凭空捏造,则是谎言、自欺和唯心主义,如上帝造物、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以上就是对于名相的认知和定义。下面说说“破名相”

通过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名相”本身不但不是万恶之源,而且还是人类根据认知规律、认知原理产生的认知成果,老子在《道德经》第2章中描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恒也”,这就是人类制造名相的伟大实践。“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人类的历史,就是对事物命名——制造名相的历史。所以“破名相”之“破”,根本不是破除、废掉、舍弃义。文字也是一种名相,“破”字有多种含义,此“破”乃超越义,如:破格录取。

人类制造出了名相,但要超越名相,这就叫“破名相”。因为能够全面、百分之百反映客观世界的主观“名相”基本上是不可能有的。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即对因“德”而生之“有”——名相,秉持的态度,是不有、不恃、不宰。

那些谈“名相”而色变,甚至连“念头”都不想要的人,就如同对待不能制造完美产品的机器,不是去思考改进机器的产品制造能力,而是砸掉机器,干脆就不制造产品。人类如果舍弃掉制造名相的思维能力,那人类就不配称之为高级动物。

个人的修为、修行,其实就是“破名相”。

老子的“破名相”之根本大法

《道德经》中提到“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这表明“道”和“名”都是变化无常的,人们容易被“名”所束缚,而忽略了“道”的本质。因此,要“破名相”,就必须超越名相的束缚,以洞察事物的内在本质。

“破名相”是更加尊重事实,而不是捏造事实,所谓“遵道贵德”是也。有的解读者把“道”捧得老高老高,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这是在捏造事实,制造了一个“假名相”,追捧老子捧到臭脚上了,拍马屁拍错了地方。

《道德经》有三处互相响应的句子就是“破名相”之根本大法:

一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有观其徼。二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三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这三句话说的是一件事,前一句都是对待“无”的认知态度,即“遵道”,即尊重事实,即客观;后一句都是对待“有”的思维态度,即“贵德”,即反思名相,即不主观。相关论述在其它文章中已重复过多次,不再展开赘述,有没有读过我文章不明所以者可参与讨论。

文章结尾将我与读者朋友的相关讨论贴出来,作为本文的补充材料,我们的讨论也是写这篇文章的由头。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