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母亲是妾,出殡不能走正门,他躺在棺上大喊:今天我死了,出殡

沐璃若雪 2024-11-25 22:15:23

礼教是我国古代最为遵守的一个礼仪制度,但随着它的畸形发展,礼教的残酷性和不近人情也逐渐显现。

甚至让许多身处高位的人都不得不以死相较,谭延闿就是深受封建礼教荼毒的人之一。

说到谭延闿,有许多人都不认识,但他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大孝子。尽管如此,迫于礼教的制约,他也只能通过撒泼的方式让母亲堂堂正正的出殡。

1、都督为母撒泼

1916年,时任湖南省省长和督军的谭延闿在听闻母亲去世的噩耗后,迅速赶回家里,原本想着见母亲最后一面,但却看到了让人气愤的一幕。

谭家的正门口,两拨人正在吵嚷着,一边说:“她生前是妾室,不能走正门,儿子是谁都不行。”

一边说:“这是我们都督的亲生母亲,必须等都督来了再决定从哪个门出。”

眼瞅着双方互不相让,谭延闿迅速来到了大门口:“我母亲呢?”

一群人向厅里指过去,只见一个赫然的棺材停在大厅,里面正是自己的母亲。谭延闿连忙上前,为母亲上了香,之后看了母亲最后一眼就命人合上了棺材。

“我母亲一辈子生儿育女,养了我这么个儿子,怎么就不能从正门出去,今天我就在这,,必须从这个门里抬出去。”

“少爷,这不合规矩啊,况且夫人也不会同意的,您就别为难我了。”这些下人说完就要把谭延闿母亲的棺材往侧门抬过去。

谭延闿从小就十分孝顺母亲,知道母亲作为妾室的日子不好过,就十分乖巧懂事,好好精进学业,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怎么可能任凭这些人对母亲不尊重。

还没等下人去抬,谭延闿就趴在了棺材上,大喊着说:“今天就当是我死了,必须从正门出去。”

周围人也被这个举动惊住了,一边招呼着旁边的人把谭延闿拉下来,一边去移棺材,可谭延闿似乎抓的更紧了。

谭家的人都知道,谭延闿作为如今的高官,既是谭家的荣耀,也是不能惹的人物,只是礼教又不能废,这可怎么办?

在众人都无法可施,就这样耗着的时候,谭家的一个长辈开口了:

“既然延闿执意如此,那就按照他的意愿来吧,也算安慰他母亲的在天之灵。”谭延闿听到此处,才从棺材上下来,扑通一声,跪在了棺材前。

“母亲,儿子不孝,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今天就当我破一回例,我一定要让您堂堂正正的走出谭家的大门。”

之后,谭延闿母亲的棺材就在众人的注视下,在谭延闿的护佑下,庄重的从正门抬了出去,旁边的人也是敢怒不敢言,这场闹剧才算结束。

2、摆脱不掉的身份

这一场闹剧吸引了很多人来围观,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但他们无一不为谭延闿的孝顺做法竖起大拇指。殊不知,谭延闿为了维护母亲,做的远远不止这些。

谭延闿的母亲李氏,一开始只是一个连侍妾都不是的女子,但在其父亲谭钟麟的坚持之下,李氏还是被谭钟麟从母亲处带走,做了一名连名分都没有的丫鬟。

刚开始,李氏觉得谭钟麟只是迫于现实的无奈,才没有给自己名分,可渐渐的,她就发现了,谭钟麟对她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视,她的心一下子就冷了。

自那之后,原本就活得小心翼翼的她就更加谨小慎微了。直到有一次,谭钟麟临时来找她,也是那一次,她有了一个她一辈子的依靠。

为了保住这个孩子,李氏活得更卑微了,她不仅每天都要伺候各房太太和小妾的生活起居,在冬天也要洗衣服,就这样,府里的下人也是一副看不起的样子。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氏终究还是坚持不下去了,迫于精神压力和多日的操劳,她在干活的途中突然晕倒,等到再次醒来,她才明白自己是要生产了。

由于缺乏营养,李氏的生产并不顺利,经历了几天几夜才生下一个男孩,就是后来的谭延闿。起初,府里对于这个小少爷并不重视,因为他的母亲是一个连妾室都不是的人。

但谭延闿似乎从小就有着十分聪明的头脑,和善于察言观色的品质,竟然深受谭钟麟器重,他的母亲李氏也因此变得生活好一点。

其实,小孩子哪有什么天生就会察言观色的天赋,不过是自己的母亲李氏经常教导他,不要强出头,要懂得审时度势罢了,也就是这样的教导让谭延闿在之后的政途上获得了不少人的青睐,才能一路高升。

母凭子贵的日子没有过多久,谭延闿离开家去考学或参军了,至于母亲李氏的生活可想而知。由此可见,封建礼教真是吃人的怪物。

随着谭延闿在军中,在政界的一路高升,谭家满门都对这个庶子起了指望,自然对他的母亲也不会太差,只是无论谭延闿做到多大的官,家族中始终没有自己母亲的一席之地,这是身份的鸿沟,也是封建礼教的糟粕。

但在当时,谭延闿也只能遵守,他时常恨自己没能救母亲出火海,但没想到的是,直到母亲去世,这些封建礼教依旧没有放过她。

在看到母亲棺材的那一刻,谭延闿才真正想明白了母亲童年时对自己的那些严厉,那是为了他不再受到封建礼教的迫害,为了让他有出息之后能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因此,谭延闿选择了以身入局,护母周全。这既是一个孝子对母亲的回报,也是对对封建礼教的回击,更是对自己摆脱不掉的身份的撕扯。

如今,那些封建礼教已经荡然无存,但它的落后性依然影响着部分人的思想。希望在新时代的我们,能够正确的对待礼教的一切,不要再发生像谭延闿一样的悲剧,因为那既是对礼教的突破也是甘愿被叫做不孝子孙的代价。

0 阅读:0